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面对纷繁复杂的环境纠纷,学者们普遍倾向行政调解,但实践中行政调解存在概念不清、程序不完备、政府信誉危机等无法逾越的障碍。为了应对复杂的环境纠纷,应当因应地选择解决方式,确立“二一分流”的方法并创设“双调解”模式,将不同类型的问题划入不同处理模式,综合运用三大调解方式,从而真正实现“大调解”从司法到全社会的全面贯通,提高环境纠纷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2.
论环境民事纠纷行政处理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全玲  张邦辉 《四川环境》2006,25(1):115-119
行政处理机制在解决环境纠纷时具有高效性和专业化的优势,但我国现行行政处理方式单一,行政处理决定的效力不明确,不利于纠纷的及时解决。完善之途在于制定专门的法律,设立专门的处理机关,增加行政处理方式,明确行政处理决定的效力。  相似文献   

3.
在环境纠纷的非诉讼解决方面,我国虽然已有运用各种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来处理环境纠纷的实践,但在立法方面以及运作方式上仍然不完善,通过对该机制的各种程序进行分析和阐述,提出我国在环境纠纷解决中运用非诉讼解决机制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环境邻避形势严峻,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意愿、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当前纠纷解决机制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突出。为了有效化解冲突,环境邻避纠纷解决机制先后经历了萌发期、探索期,并逐步进入多元化发展阶段。现阶段环境邻避纠纷非诉讼解决方式存在制度局限,诉讼解决方式在实际应用中面临诉讼积极性不高、立案难、举证难、审理难等问题。为此,结合环境邻避纠纷的特点,本文提出了环境邻避纠纷解决机制完善建议:一是预防为主,建立贯穿项目建设始终的公众参与法律制度体系,增强公众意见反馈的强制性;二是分类化解,建立和完善适应不同需求的纠纷解决程序,加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衔接。希望通过建立"预防为主,分类化解"的精细化纠纷解决机制来推动环境邻避冲突的有序解决。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的环境司法正处在创立的阶段,还没有建立独立的司法机构体系。鉴于从人民法院收案和审理环境污染纠纷案件和环境犯罪案件情况看,当前我国环境司法亟待解决的问题有: (一)尽快建立环境保护的仲裁机构。我国过去处理环境污染纠纷案件,主要通过行政途径,依靠行政手段来解决,有些纠纷即使通过双方协商解决,也还得通过当地党、政府部门批准同意。这种调处办法存在着弊病:不符合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客观要  相似文献   

6.
被称为农村生产关系“第三次革命”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正在继续,与林改相随的是林权纠纷频发.湘西地区的林权纠纷因国家法与习惯法在林权界定、林业管理及纠纷解决中的冲突更加复杂.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重视习惯法是应对湘西民族地区林权纠纷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建立环境纠纷仲裁制度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环境纠纷逐年上升。据统计,我们龙岩市新罗区1991年各类纠纷和投诉案件仅20多件,1995年为75件,至1998年已高达206件。因此,要妥善处理环境纠纷,就要建立规范的处理环境纠纷的有关制度。本人在对当前环境纠纷解决方式的不足进行分析比较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水事纠纷解决机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事纠纷解决机制是一系列水事纠纷解决方式所组成的整体,该机制是民事主体或行政区域水资源权利受到侵害,以及遭受水污染侵权损害的重要救济途径。虽然我国相关法律对水事纠纷的解决方式已作出规定,但是这些法律规定较为分散、不系统,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造成运用该机制解决水事纠纷的效果较差。为了保障水事纠纷及时、有效地得以解决,完善我国的水事纠纷解决机制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林洪 《环境教育》2010,(5):51-53
是什么挡住了群众环境司法维权的脚步?群众法律知识缺乏是首要因素,据调查,87%的群众遇到环境纠纷,就知道举报投诉,寄希望于环保部门,却根本不知道如何通过司法途径更加有效地维权。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湛江市环境监测与污染纠纷案件处理的实际情况,阐述了环境监测数据在环境污染纠纷处理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环境监测数据证据的特点及其具有证据效力的基本条件,讨论了环境监测数据的证据效力的影响因素,指出了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证据效力的基本途径,并就建立环境监测资质评估机制、完善环境质量标准体系等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WTO处理环保议题主要是通过召开会议、制定协议、创制协调机构以及解决争端等方式,上述路径从整体上构成了世界贸易组织的环境保护实践。"借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处理环保议题,成为有效协调环境保护与促进贸易自由的现实选择。WTO争端解决机制履行世贸组织环境保护方面的职权,解决与环境有关的贸易争端,其法律解释和裁决报告等不断塑造着世贸组织的环保体系。在缺少完善的环境领域争端解决机制的情况下,"借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处理环保议题的模式将会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2.
张耕 《四川环境》1995,14(4):56-60
本文阐述了污染赔偿纠纷行政处理的基本原则,重点讨论赔偿责任的认定和赔偿金额的确定,并对进一步完善行政处理制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与举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也不断加大,由此引发的民事纠纷日渐增多,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环境民事法律责任制度,是一项重大而现实的课题。本文对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及举证责任分担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环境侵权归责制度的缺陷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面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这一新型诉讼形式,准确把握其定义和定位至关重要。现有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按国家自然资源所有权私权化路径进行制度构建,其现行定义为特殊私益诉讼,现行定位为环境行政替代工具。这种定义与定位导致其与环境公益诉讼割裂,运行序位上优先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引起国家机关角色错位。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诉讼标的相同,救济和保护的利益均为环境公益,其定义应回归公益诉讼本位;政府在环境公益保护上有着广泛的职权和手段,是环境公共治理的优先主体,仅在少数行政不能的情形下才有借助司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其在定位上应作为环境行政执法的补充机制在有限范围内发挥作用。据此,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在制度体系上应与既有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置于同一诉讼系属统筹立法,在诉讼序位上应让位于社会组织提起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相似文献   

15.
韩梅 《中国环境管理》2020,12(1):139-144
行政机关提起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之法律范畴与路径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立法时需要解决的两个核心问题。我国目前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定位为民事范畴,该定位一定程度上违背了行政责任与民事责任的界分。本文从生态环境的属性切入,得出在公私法二分语境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宜纳入行政法范畴的结论;其次,通过对比美国与欧盟的做法,展开行政法视角下强制性与非强制性二元路径的探讨。本文认为,我国可借鉴美国的做法,在未来立法时采用二元路径:违法排放污染物质需要清除的,行政机关可依法责令清除污染,或采用执法和解方式与责任人达成一致;生态环境服务功能损失的恢复则不宜采用强制性命令,行政机关可与责任人进行和解。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1996-2014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行政、法律、经济和技术四个领域来刻画环境规制,实证检验了不同环境规制手段的减排效果是否具有门槛效应。研究发现,环境规制的强度确实因环境规制的手段不同而有所不同,其中,法律手段、技术手段未因地方政府的异质性表现出明显的门槛特征,而行政手段在政府规模较小(地方财力不足)地区的减排效果显著,经济手段在政府规模较大(地方财力雄厚)地区的减排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如生态环境意识、环境立法、行政执法和司法缺陷、法律政策等,同时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诸多的难题,如公众参与、生态补偿、环境责任及环境纠纷等,应通过完善立法、执法及司法建设,以及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生态补偿机制、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等保障机制来解决这些问题。本文首先通过比较分析生态文明与环境法制的关系,结合我国生态法制建设困境,提出了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的环境法治保障措施,即从立法、执法、司法角度,从而实现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最终实现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现行环境行政复议制度存在的一些不足,阻碍了其在促进环保部门依法行政、维护群众合法环境权益方面作用的发挥,应当扩大享有环境行政复议申请资格的人员范围,规定环境行政复议简易程序,增强复议机构的独立性和提高复议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