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研究水利工程建设对碳排放的影响,在分析水利工程建设对碳排放影响路径的基础上,构建碳排放测度模型和STIRPAT环境压力随机扩展模型。以江苏省水利工程建设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研究水利工程建设与碳排放之间的线性关系。结果表明:水利工程投资每增加1%,碳排放量增加0. 2157%,水利工程建设前期耗能高,后期低碳效益发挥不足。基于此,对江苏省减少能源消费碳排放量提出政策建议,为江苏省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其他省市水利工程建设的低碳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水利工程建设夯实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项目建设可能会对项目所在区域生态敏感目标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本文以贵州省遵义市茅坡水库为例,重点分析了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敏感目标的影响,并提出解决的相关方案,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士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大型水利工程对流域各地区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并不是相同的、均匀的、等时效的,也不是无规律、杂乱无章的。为此,本文从理论上论述了大型水利工程对生态与环境影响的时间分布、空间分布、以及时空相关性,并提出相应模型。  相似文献   

4.
水利工程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是多方面的。通过对乌江索风营水电站水电工程区域的环境实地调查,对工程区的环境现状、环境质量进行了科学评价。从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移民安置等方面进行了环境影响预测分析,并根据预测分析结果提出了可行的对策和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评述了水利工程对环境与生态影响的评价方法,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和方法建立了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体系,它包括环境要素层次结构体系的建立:环境受影响程度等级的划分和评价标准;以及综合评价的多级线性加权数学模型和多级模糊数学模型。文中还给出了确定权值分配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6.
水电水利工程移民安置区环境保护管理是水电水利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化和延伸。本文通过对我国正在建设的巨型电站移民安置区环境保护工作的调查、总结和分析,探讨性地提出了水电水利工程移民安置区环境保护管理内容。该环保管理办法着力加强水电水利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全过程管理,促进移民安置区环保措施的有效落实,使移民安置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相协调,实现水电水利工程建设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水利工程环境安全保障及泄洪消能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6YFC0401700)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在"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与安全运行"领域首批启动的项目之一。项目成立了由著名水工水力学专家刘之平教授级高工领衔、11家单位200余名科研人员参加的科技攻关团队,包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长江科学院等科研院所,河海大学、四川大学、天津大学、湖北工业  相似文献   

8.
水电资源开发不仅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同时对于调整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及布局,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水电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会破坏生态环境,其主要影响表现在对陆生和永生生态环境的影响上.为防止和缓解水利工程建设对该区域的经济及生态平衡的破坏,应尽快建立和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在研究补偿主体、补偿对象、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水电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的框架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为减轻水利工程建设对水库库区及水库下游造成的不利生态影响,针对减水河段鱼类产卵繁殖的有效保护问题,以鱼类产卵期栖息地生境需求作为主要生态约束因子,结合生态水力学法、目标物种栖息地生态水文学特征的数字化处理与水温适宜性,建立了考虑鱼类产卵期栖息地需求的生态调度过程确定方法,以古水电站为例,选取光唇裂腹鱼为主要保护对象,获得了古水电站的生态调度过程,较好地保留了天然径流过程的涨落水变化和流量脉冲过程对光唇裂腹鱼产卵刺激的水文信息,使得光唇裂腹鱼获得更适宜的水力学环境,提升产卵概率,有效保护鱼类资源。  相似文献   

10.
一、城市环境水利问题环境水利是国内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我们这里所讲的环境水利,目前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与环境问题有关的水利问题,例如,由于工农业生产的点污染源、面污染源污染江河湖库等水质,影响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因而产生了水资源保护问题。二是与水利问题有关的环境问题,例如水利(包括水电)工程对环境生态的影响,因而就产生了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问题。三是城市环境水利问题,它既有与环境问题有关的水利问题,也有与水利问题有关的环境问题,以及兼有一些城市特有的环境  相似文献   

11.
当面对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这一重大科学和实践命题时,生态补偿自然要同时解决人地关系中的区域关系,这就是区域生态补偿问题。地理运动构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而现实中的区域都具有产权区域属性,产权区域分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使跨区域的地理运动演化为一个区域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即区域外部性问题。区域外部性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判断外部性的“作用区域”,从而讨论外部性的空间特性,包括作用方向、范围和空间格局,并最终得到关于区域分布和区域关系的更加深入的认识。区域外部性理论能从特定的角度回答诸如为什么要实施区域生态补偿,如何确定补偿中的责任主体,如何设计补偿方式和确定补偿标准等区域生态补偿中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从而成为其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是生态旅游开发的首要问题。根据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旅游资源分布情况,构建了包括资源价值、景点模式与旅游条件在内的3个评价综合层、10个项目层和11个因子层所组成的评价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武陵源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重新审视。评价结果显示,武陵源生态旅游资源的等级为世界级,具备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异条件。  相似文献   

13.
乌鲁木齐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结合生态城市建设要求提出了乌鲁木齐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采用问卷调查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运用生态满意度的方法,评价分析了乌鲁木齐市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乌鲁木齐市的生态环境质量.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的生态环境总体状况一般,自然环境较差.  相似文献   

14.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研究热点,本文以河北省的生态环境为研究对象,论述了河北省在生态环境开发利用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不同地域类型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库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自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三农”问题突出,要加快库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改善库区生态环境,实现库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走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之路。在分析三峡库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海拔高度地区提出了6种不同类型的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并探讨了6种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具体内容及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四川黄河流域区生态环境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2001年现场考察与研究获得的信息,结合前人研究的资料,论述了四川黄河流域区生态环境恶化、沼泽退化的状况,其主要表现为:湖沼萎缩,沼泽旱化,沼泽逆向生态演替,区域土地沙化,土壤质量下降,野生动物种类、种群数量减少,草场退化和鼠害猖獗。分析了区域生态环境退化与人类活动干扰、自然因素作用的关系,提出四川黄河流域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生态农业示范村建设是进行综合生态农业示范体系研究的基础,也是神态农业经营理念和技术推广的重要途径。因此,地理、交通、自然和人文环境的选择,生产经营模式的确定对生态农业经营效益和示范影响效果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许家峪村的现状和作为冀东生态农业示范村的优势和存在问题以及适宜的经营模式进行了剖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8.
Over the past decade many developing and transition economies have liberalized their investment regimes for mining and privatized formerly state-owned mineral assets. In response, these economies have witnessed increased foreign investment in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growth in the number and diversity of mineral projects, and the opening up of new channels for harnessing increased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from development in the minerals sector. The restructuring of fiscal and regulatory regimes to encourage foreign investment, and the associated influx of mining capital, technology and skills, is transforming tradition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mining firms, local communities and the government. This transformation necessitates a re-evaluation of the most effective policy approaches to capture increased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from mineral production. This article considers effective mechanisms for improving the capacity of developing and transition countries to maximize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of mineral production. Common challenges associated with minerals economies are reviewed. Consideration is given to the opportunities for harnessing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the possibilities for creating new partnerships between local communities, industry, government, and multilateral development agencies through social investment projects. 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a series of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olicy approaches towards harnessing mineral production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 following the liberalization of investment regimes for mining.  相似文献   

19.
Rural development across various Member States of the EU has been assisted by the LEADER programme (1992-94).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this is to be extended by LEADER 2 (1994-99),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environment component of the original programme is presented. Whilst LEADER was never intended to be an environmental programme as such, many local groups showed considerable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in selecting and shaping their projects. There is reason for qualified optimism that the basic tenet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ve permeated much of LEADER.  相似文献   

20.
昌吉州准东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是新疆重要的能源战略储备基地。分析了准东地区资源和环境现状,探讨了产业带内区域环境规划,并就产业带内生态适宜区或非适宜区产业布局和注意的环境问题进行了研究。强调在该区域发展煤电产业时,必须调整思路,强化管理,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