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2016年入汛后,安徽、江苏、江西、湖南、四川、贵州等省多地遭受大暴雨特大暴雨袭击,长江中下游及沿江地区多地河流超警戒水位。6月底至7月上旬,安徽合肥也连遭特大暴雨,致江湖河库塘水情普遍告急,中小河流及水库汛情严峻,防汛抢险启动Ⅰ级响应,生态环境安全面临巨大挑战。连日暴雨肆虐,造成一些地区洪水泛滥,城镇内涝,村庄淹没,山体滑坡,泥石流不断,道路、桥梁、堤坝、房屋毁坏,庄稼、林木严重受损,生态环境不  相似文献   

2.
化隆县位于青海东部,东与民和县相连,东南和南方与循化、尖扎隔河相望,西与贵德、湟中接壤,西北和北面与平安、乐都相邻。土地面积274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0.38%。本区除石质高山外,主要为黄土与红色砂岩覆盖的中低山和丘陵地区,且多暴雨,极易发生泥石流灾害。本文通过对化隆甘都东滩泥石流发生的地理环境、危害情况的调查,为泥石流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东滩泥石流灾害调查 1989年7月20日晚20时至21时,化隆县有14个乡镇的124个村庄,5009户受灾,毁坏房屋近1900间,使2400余人无家可归。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800公顷,损失粮油383.9万公斤,造成经济损失达416.4万元。被泥石流冲毁而难以恢复的耕地68公顷,淹没耕地152公顷。冲毁成片林134公项,林业经济损失450万元。这次灾害各类损失达2000余万元。距化隆县城南偏东约25.5公里处的甘都镇,是全县受灾最重的乡镇。全镇受灾总户数达1205  相似文献   

3.
水土流失是互助县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文章从多方面分析了互助县水土流失现状、类型、成因及危害 ,指出造成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自然及人为因素 ,据此 ,提出了典型流域治理、搞好重点工程、加大投入等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2014年7月青海气象灾害特点及气象服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7月青海省气象灾害最显著的特点是种类少(仅3种)、频次高、损失大,为近7年少见。月内共发生气象灾害30起,其中暴雨洪涝17起、冰雹11起、次生地质灾害泥石流2起,灾害主要分布在西宁、海东、海北、海南和黄南地区。经分析发现,北方冷空气与副热带高压边缘暖湿气流的共同作用,造成了2014年7月青海降水分布不均,暴雨日数偏多,大范围大雨出现时间早,位置偏北,是致灾的主要原因。文章总结分析了气象灾害发生的特点及预报服务情况,旨在为今后气象服务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贺东辰  刘维义 《青海环境》2004,14(4):142-144
西宁市位于湟水河谷,其南北两山水土流失面积大而严重,灾害频繁,暴雨、洪水和泥石流灾害时有发生。绿化南北山改善生态环境的任务十分艰苦。"五库四山"灌溉工程是实现南北山绿化的关键性工程措施,对推动南北两山生态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水利灌溉工程建设的角度对加强西宁市南北两山生态治理进行了阐析。  相似文献   

6.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导致灾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大增强,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都江堰市虹口乡红色干沟泥石流灾害隐患点是其中之一。根据泥石流的成因、类型、规模,以及泥石流的活动特征,对泥石流活动进行了危险性评估,指出泥石流防治工程方案应采用以排为主,适当拦挡的原则,建拦挡坝用以消能、调节泥石流流量;建防护堤用以限制泥石流漫流,对居民区进行有效防护。  相似文献   

7.
以西宁市东川北侧北山寺—中庄间泥石流形成的地质环境背景为基础,以流域面积、沟谷长度等11项因素为背景参数,应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对泥石流沟进行判别与危险程度评价.其计算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对监测和整治泥石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当前,世界粮价不断上涨,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和加深,粮食安全问题已成了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运用粮食安全理论预测互助县耕地需求量,综合平衡法预测互助县耕地保有量,然后对比分析。互助县未来耕地保有量,近期基本能保证粮食安全,但长远来看,如果考虑到未来发展趋势人口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要解决该地区的粮食自给问题仍需要采取科学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秦皇岛北部山区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着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严重阻碍了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青龙满族自治县茨榆山乡上窝铺泥石流为例,通过实地调查与数据分析,确定了泥石流成因、类型、活动状况、危害性、危险区范围;获取了泥石流流体重度规律、泥石流流速、泥石流流量、一次性固体冲出物主要力学参数特征;根据泥石流的特点及主要参数,提出监测预警方案及工程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0.
代世伟 《青海环境》2005,15(3):115-116,119
宁夏马东山西麓泥石流是西北干旱地区典型的山麓沟谷泥石流群,形成的泥石流群堆积物呈叠瓦状分布。采用野外调查采集数据,对泥石流动力学参数进行计算,是近年来泥石流群定量研究的方向。本文从研究泥石流形成条件人手,进而计算了泥石流的动力学参数,对引水工程的危害及防治对策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前年七八月间,记者就长江流域的滑坡、崩岸、泥石流。三害”频频发生事件进行过披露报道。两年后的今天.崩岸及滑坡频率仍在加大。今年长江过足进入汛期,而中下游的崩岸、坍塌.上游地区的频繁山体滑坡也呈现出早发和日趋严重的趋势。入春早汛忧心忡忡去冬今春以来,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气候异常,多数地区大雨、暴雨频降或阴雨连绵。长江干流的水位普遍达到了历史同期最高或者次高水平,湘江、赣江、信江及杭嘉湖地区都发生了洪水.衡阳、珠洲、长沙都出现了超警戒水位2米多的洪峰。l月ZI日,武汉关水位出现了18.93米的超常水位。…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滨州市暴雨气候的变化规律及暴雨洪涝灾害的特征,笔者利用1981-2010年滨州市各县(区)的降水数据,采用气候倾向率、多项式曲线拟合等方法,分别从暴雨的雨量变化、月际变化和年际变化阐述了滨州市暴雨气候的时空特征,并结合暴雨洪涝灾害的统计资料,概括了滨州市暴雨洪涝灾害的基本特点,以期为滨州市的规划开发及工农业生产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解承虎 《青海环境》2010,20(3):129-131
文章以"十一五"环保重点工作污染减排工作为切入点,立足于互助县近几年环保工作的实际,深入阐述了五年来互助县污染减排工作开展情况,并对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总结和思考,为"十二五"污染减排工作提出了可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祁祖安 《青海环境》2006,16(2):85-86
河拉沟发育在湟源县城关镇北侧的低山丘陵区,上世纪50年代前,沟域内生态环境良好,很少发生泥石流灾害。以后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泥石流灾害频发,后又经生物和工程治理,泥石流得以基本遏制。本文根据泥石流灾害的发展变化,评述了泥石流综合防治效果及其防治措施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杨树沟曾经发生过3次泥石流,威胁主沟下游村庄、道路,属于易发泥石流沟,具有局部降雨强度高的气象水文条件,主沟狭长、支沟多的地形地貌环境条件,以及山坡两侧和沟底丰富的物源条件等特点。通过分析泥石流区段冲於特征和基本参数,提出对该泥石流沟的防治对策是"上游拦挡"与"下游排导防护"相结合。上游拦挡工程主要为设置拦挡坝,下游对原有防护堤进行加高、加长,将物源进行导流处理,以防止上游来水直冲居民聚居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青海省部分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场地质灾害发育类型及其特征的分析,提出了对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的地质灾害预防与治理的措施,以期消除或降低地质灾害对生活垃圾填埋场所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交通事业以前所未有的惊人速度迅猛发展,特别是近两年,各类机动车辆汇成车的洪流,奔向城镇,奔向农村.奔向人们日夜生活、学习和工作的环境,由此而产生的交通污染已引起人们深切的关注与重视。从当前治理整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玛沁县大武镇北山血陇沟于2010年7月发生泥石流灾害,造成下游河源新村、日进村近150户家庭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失,部分单位房屋围墙倒塌,泥石流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20余万元,危害性较大。在此背景下,文章在对泥石流形成的地质环境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发育特征,取得了其动力学参数,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为泥石流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环境教育》2010,(9):6-7
<正>受持续强降雨影响,8月,中国多地接连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目前,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已致1364人遇难,401人失踪;此后,四川、云南也相继发生泥石流灾害。灾情发生后,政府相关部门紧急启动应急响应,抢险救灾工作正在有序展开。  相似文献   

20.
<正>据媒体报道,随着汛期来临,近期我国20个省(区、市)2079万人受灾,死亡108人、失踪21人,紧急转移安置107.2万人,农作物受灾1717千公顷,倒塌房屋4.4万间,暴雨灾害已经直接造成了约353亿元的经济损失,强度为历年罕见。我国是世界上出现暴雨较多的国家之一,除西北个别省(区)外,几乎都出现过暴雨。暴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而且还经常波及很大范围。我国暴雨造成的灾害仅次于干旱灾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