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新疆化学品行业的风险管理及防控现状调查,分析了新疆的化工企业的分布、结构和化学品环境风险特征及环境风险未来趋势,针对新疆化学品环境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防控对策措施,旨在为新疆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焦化行业环境影响后评价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影响后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延伸和发展,同时也是提高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的重要手段。目前其理论和方法体系尚处于发展初期的探索阶段。本文针对焦化行业的产业特征,结合当前在焦化行业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焦化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必要性,并就后评价的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环境风险评估是企业执行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要求的必经之路,但由于现行评估方法的不适宜性,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通过研究和探索,建立了一套适合自身行业特点的环境风险评估方法,并对评估出的环境风险进行有效管控。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适用的环境风险评估方法,建立合理的环境风险管控机制,研究了采用该方法用于站场和管线的评估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截至2012年底,宁夏焦炭产能达到972万t/a,已成为宁夏煤化工重要产业链之一,然而炼焦行业污染非常严重,对当地环境构成了很大威胁。通过对宁夏焦化行业的清洁生产相关内容进行调研,重点对焦化企业的生产工艺与装备、大气污染物排放及废物回收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提高焦化企业清洁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5.
对煤化工行业的环境风险评价方法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具体实例,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导则》要求,对煤化工行业环境风险评价中,环境风险的等级确定、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后果计算、风险计算与评价、风险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的制定等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对工业园区引入的化工项目进行环境风险评价,是园区规划的重点工作之一。对氯碱生产项目潜在的环境风险环节进行识别和风险类型的确定,对发生泄漏性事故进行环境风险评价,预测了事故发生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及范围。对事故发生后的风险提出防范和应急减缓措施,并对项目提出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7.
天然气钻井作业由于地下情况复杂隐藏着多种不安全因素,存在着较大的环境风险。要真正减少钻井施工现场的安全事故,必须充分了解影响钻井施工安全的风险源,评估风险的危害性的大小及范围,通过抓好安全生产管理,对风险进行控制,达到安全生产施工的目标。文章分析了天然气钻井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风险因素,提出预防或减缓事故的对策和措施,为钻井行业提供安全可靠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如何把环境风险预防原则确立为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环境风险"的界定。通过对法律意义上的环境风险进行分析,指出确立风险阈值的原因,即我国对"环境风险"的界定不清,环境风险的风险性缺乏法定依据以及不同种类的利益之间存在冲突等,进而从明确环境风险的类型、评估环境风险量度、明确责任归结三方面思考了风险阈值的确立问题。  相似文献   

9.
2019年3月1日起施行的HJ 169-2018《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相对于原评价导则,在修订中增加了环境风险潜势初判内容,改进了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方法。针对导则的新要求,以海洋油气开发工程中配建的陆上油气终端为例,划分了该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潜势,对物质危险性进行识别,进行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分级,对大气、地下水、地表水环境敏感特征进行分析,得出环境敏感特征分析结果。据此,得出终端工程环境风险潜势判定结果。对此类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浅议经济开发区环境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经济开发区与建设项目环境风险的区别入手,分析了开发区环境风险评价的特点,并对开发区环境风险评价的内容及方法进行了阐述。通过实例分析,提出了适合于开发区环境风险评价的内容与模式,并提出在开发区环境风险评价方法上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环境风险事故频发。与此同时,公众对于美好环境的需求日益提升,公众与专家和政府之间的风险判断差异是不同规模的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主要诱因。为识别公众环境风险接受度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11种环境风险的客观风险水平和公众感知到的风险影响度、场域了解度、政府信任度、社会经济水平等因素对公众风险接受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社会经济水平、风险影响度、场域了解度、政府信任度均直接影响公众的风险接受度;客观风险水平则通过风险影响度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风险接受度。因此,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降低公众风险感知偏差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我国除了通过更严格的风险管控手段降低风险事故发生概率和影响范围外,还需要通过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和生态科普等方式增强公众对风险场域的了解度和对政府的信任度以提升风险接受能力。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风险能够在部门内与部门间进行传递和放大,形成多个复杂嵌套的风险互联网络,导致了系统性风险的产生。对气候变化风险互联网络的刻画能够帮助理解风险产生与演化的过程,削减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系统的直接物理风险,及碳达峰与碳中和建设过程中可能伴随的转型风险。本文识别了四类典型的气候变化风险互联网络,涵盖食品—能源—水系统、公共健康、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社会安全等四类部门或领域。针对每一类网络,分别总结了主要的气候变化风险传递路径及当前的研究进展和局限,并概述了开展系统性风险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风险评价模式在HSE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中印石油管道项目HSE手册》,对项目进行风险模块划分,以盾构施工模块为例,对其施工过程进行模块综合评价,得到系统安全级数为0.7077,处于中等安全与较安全之间,基本满足要求,为项目的安全环保进行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环境风险管理中,需要针对不同的管理目标进行评估与排序,实现有限资源供给下的风险管理效率最大化提升。作为环境风险优先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比较风险评价是针对不同类型环境问题进行评估与排序的方法,它可以从宏观尺度上有效识别出各类环境问题的风险大小顺序,并有针对性进行管理优先级的设置。本文在对国内外比较风险评价研究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分析其对我国环境风险管理的意义,提出我国在开展环境问题的比较风险评价、建立与完善环境风险管理工作优先级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迅速的工业化进程为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增长,但其引发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为应对这一严峻挑战,我国开始转变发展思路,推行绿色发展的发展理念。鉴于绿色发展过程中经济、资源、环境多系统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本研究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中国经济—资源—环境的动态模型,并在模型有效性的基础上通过五种典型发展模式对政策进行仿真,进而对不同模式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加大环保、能源设备更新投资,促进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是我国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绿色发展过程中还要注重各系统间的协调发展,从整体层面制定绿色发展政策;同时,政府还要关注绿色发展的文化建设,促进公众生活和消费方式的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16.
土壤污染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土壤污染带来的人体健康和生态风险日益凸显.本文针对我国土壤污染环境风险评价体系在风险管控中的缺失问题,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土壤污染的风险研究发展成果,按照土壤污染的人体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分别进行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管理实践的总结与评述.文章着重指出:土壤污染风险评价在生态系统水平及区域流域尺度上缺失,评价方法未能与污染物存在形态完全匹配,评价指标还不能覆盖大部分重金属和有机物,健康风险与生态风险还没有实现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7.
环境风险评估是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实施和应用的重要环节,是一种为投保人和承保人量化环境风险的方法,量化结果是保险公司厘定保费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发展和推广,构建适用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环境风险评估体系逐渐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但目前针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环境风险评估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与总结。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明确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环境风险评估内涵及特征,并对其评估体系进行科学界定,简要评述当前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环境风险评估的相关研究主题,并在已有模型和方法基础上构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环境风险评估的理论框架,最后在总结当前研究不足的前提下,探讨未来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环境风险评估的研究趋势,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实施和应用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满足快速增长的电力需求,缓解传统化石能源紧缺及其所伴随的大气污染问题,发电过程中几乎不产生常规大气污染物的核电逐渐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选择。但是,由于核电站在运行过程中,特别是发生重大核事故时,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可能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发展核电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和阻力。在此背景下,需要构建科学、完善的核电风险评估与管理体系,以保障我国的核电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在对国内外核电风险评估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分析其对核电风险管理的意义,提出了我国未来构建核电风险评估与管理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