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6 毫秒
1.
80年代伊始,针对人类面临的三大挑战:南北问题、裁军与安全、环境与发展问题,联合国成立了三个高级专家委员会,分别发表了《共同的危机》、《共同的安全》、《共同的未来》三个著名的纲领性文件。这三个文件都不约而同地得出了“世界各国必须组织实施新的持续发展战略”的同样结论,并一再强调持续发展不仅是本世纪,也是21世纪,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发展战略,是整个人类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唯一可供选择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好人类家园--关于环境伦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度 《环境教育》2005,(1):13-14
基于对人类生存危机的深切关注.对现代环境危机的深层反思.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东,倡导“环境伦理”是今天我们必须要面对的最基本问题。环境伦理教育是环境教育的核心,是可持续发展的灵魂,是经济发展的人动力,是国家环境安全的保障,是深化全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客。本期“思考与探索”栏目,我们特别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郑度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杨通进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王民教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周艳萍编辑与大家共同探讨“环境伦理”。  相似文献   

3.
国际动态     
《绿色视野》2012,(7):4-4
“里约+20”峰会顺利举行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近日顺利举行,大会通过题为《我们憧憬的未来》的成果文件。文件重申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使国际发展合作指导原则免受侵蚀,维护了国际发展合作的基础和框架;大会决定启动可持续发展目标讨论进程,就加强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发出重要和积极信号,为制定2015年后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4.
1962 年《寂静的春天》问世后,其后《增长的极限》、《只有一个地球》等相继发布,给传统发展模式敲响了警钟。1987 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布伦特莱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该报告作为纲领性文件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全球行动框架。1992 年6 月,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100 多位国家首脑共同签署了《里约宣言》和《21 世纪议程》,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正式成为人类的共识。其后,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2012 年里约20 年发展目标、联合国开放工作组提出“2015 年后发展议程”17 项目标及国际科学理事会(ICSU)和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ISSC)所做的专业评议等,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把可持续发展推进到一个全新的层次,从认识到行动,从行动到科学,再进一步以科学指导行动,是全球“后发展议程”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必然途径。2015 年被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称为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年”,9 月,习近平主席出席联合国特别峰会共同批准了未来15 年世界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5.
环境教育与研究性学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颖  黄晓燕 《环境教育》2004,(11):24-26
一.环境教育 自联合国第27届会议规定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以来;世界各国的环境保护宣传活动蓬勃发展。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当今世界的共识。环境保护,教育为本。联合国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都明确提出了环境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塞萨洛尼宣言》提出环境教育是为了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继续向纵深推进,社会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使国际竞争和企业发展的环境正经历着一场巨大的变化。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石油企业要在国际石油市场中与世界跨国公司同台竞技,不仅仅是物质、技术的较量,同时也是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的竞争。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是面向21世纪中国石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选择。 可持续发展源于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未来》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102位国家…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教育框架下的中学灾害教育及实施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在可持续发展运动中成长起来的,是环境教育在新的形势下的深化与发展。自20世纪中叶尤其是70年代以来,全球环境恶化使得人类面临难以生存的境地。人们希望通过教育解决环境问题,消除环境危机,这就促成了环境教育的迅速发展。但由于实践中的环境教育往往被简单处理为环境问题的研究,环境教育的效果并未令人满意。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随后在前苏联莫斯科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关于国际环境教育和培训会议”上,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不是可有可无、可重可轻、可紧可松的事情,而是必须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口号、文件、会议落实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践之中。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从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以后,便很快被世人所接受。因为它确立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三大支柱,在解决当今人类社会发展中“克服危机、保障安全、实现未来”三大课题中,成为唯一正确的发展道路。如果有一天,某位学者由于研究可持续发展而获得诺贝尔奖的话,我们大家一定都举双手赞成。这是因为我们相信,没有什么理论比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公众认识和培训”是国际可持续发展会议的少数几个议题之一,“教育和培训”这一术语在((世纪议程)(Agenda21)中出现了达617次之多,其中第36章专门指出:“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和发展问题的能力的关键”。国际社会一致认为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支柱,是支持其他领域,例如科学、技术、立法和生产等领域,取得进步的关键。五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1.1环境教育环境教育的起源,一直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ZO世纪初的自然研究(NaturalStudy)。当时在学校开展自然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教育学生通过亲身…  相似文献   

10.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发展历程1965年,英国率先提出了“环境的思想,这种传统的环境教育目的是使人们了解破坏环从而自觉地对1987年,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又不损害下”。可持续发并明确指出了它们是(中国211994)。这种发展既包括也包括社会的进步和即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的可持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使环境变,环境教育已从单纯的面向环境保护的教育,转向一种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即:从政治、经济、社会的角度审视环境问题,教育要为学生提供上述的知识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人类发展历史长河中,人类经历了从等待自然的恩赐、适应大自然,到向自然索取(以至掠夺)的三个历史阶段。今天正在进入人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新时期,也可以说人们正在迎接的是环境文明的新时代。世界的未来取决于我们现在对环境的认识和采取的行动。本文分“环境问题不容忽视”“环境就是经济发展本身”“产业发展与环境”和“走向环境文明的新世纪”四部分阐述。分两期刊登。环境问题不容忽视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本世纪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加速推进了文…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动力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源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人类对自身走过的发展道路的深刻反思。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1987年发布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机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此定义在哲学上很有吸引力,各方学者从不同角度各有评说,几乎涵盖资源、能源、工业、农业、林业、贸易、财经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但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系统还缺乏较深入的研究,其理论体系还处于哲学思考和实践归纳阶段。“人的需求即人的本性”,人的自然生存需求、社会经济需求、精神发…  相似文献   

13.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政策选择和法律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政策选择向可持续发展过渡,是摆在每一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面前的共同任务。中国在环发大会之后,根据《对世纪议程》精神和要求,立即制定了忡国对世纪议程》,这是一个纲领性的文件,是指导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的一种正确选择。目前,在人口、资源和环境等方面我国面临著严峻形势,存在着诸多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倘若解决不好,就有可能制约经济发展,影响“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从现在起,按照《中国对世纪议程》的要求,转变传统发展战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14.
《绿叶》2003,(2)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经济更加发展、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富裕。从“初步小康”实现“宽裕小康”以及进一步向“殷实小康”的过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六大报告提出经济、政治、文化和可持续发展4个目标体系。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上世纪80年代末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1871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  相似文献   

15.
闵钰  冯文全 《环境教育》2005,18(5):20-21
环境道德源于环境问题。当我们将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个物种来考虑时,人们不能不产生疑问:工业化大生产的发展,物质生产极为丰富的同时伴随着愈来愈严重的环境问题将使人类何去何从?日趋严峻的环境危机呼唤一种真正地从整体关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道德出现。我们认为,这种整体的环境道德应该包括三个层面,即关注人类的延续;调节强势人群与弱势人群公正地分配环境资源;规范个体环境道德意识与行为。  相似文献   

16.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召开。会议通过了包括(ZI世纪议程)在内的多个重要文件。lop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明确提出了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及主要对策措施。lop年3月,国务院发布(中国对世纪议程——中国对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确定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目标、政策框架和实施方案。IM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外划和2()l年远景目标纲要),再次明确我国实行可持续发展方针政策。lop年7月,国家环境保护局提出(国家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7.
年近七旬的牛文元,近日作为第二届“中国环境大使”的10名候选人之一名列榜首。他外表温文儒雅、淡定平和,然而就是他,开创了中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先河。“可持续发展”这五个字在今日中国,之所以能家喻户晓,要记首功的是牛文元。1983年,一个冬日的下午,美国中部内布拉斯加大学,正在此地做访问学者的牛文元接到了一封国内来信,写信者是中科院院士马世骏。信中希望他回国加入一项世界性的研究课题,这个课题就是联合国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后称“布伦特莱报告”。后来一些媒体曾经戏称马世骏和牛文元的合作研究为“一马一…  相似文献   

18.
犤本刊编辑部报道犦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6月28日在北京举办《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绿色发展,必选之路》首发式。该报告是《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的第三部,是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委托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环境研究院并共同完成的。报告探索了通过中国环境、社会和政府的相互作用关系来创建通往可持续发展的权衡之路。提出中国目前正处在可持续发展的十字路口。中国有两种未来前景:一种是不合理的政策、选择和严重的不确定性,共同导致对中国环境代价高昂、不可逆转的破坏的“增长优先的未来”之路;另一种是更加主动的、以人为中心的、…  相似文献   

19.
刘洪 《环境教育》2023,(5):46-49
<正>“生态人”的培养需要根据不同学段确立不同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路径,以期通过这种整体性、连贯性、一体化培养路径,输送更多为未来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的新时代“生态人”。生态危机实质上是人的发展危机,人的发展危机又源于思想和观念的危机。培养新时代“生态人”,需要教育发挥关键作用,让下一代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生态价值观,重塑人性,让其关心关爱地球,重构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与自然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20.
城市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体系是一个由人口、社会、资源、环境与经济五个子系统构成的开放式系统。本文通过提出衡量可持续发展系统“协调性”和“发展水平”的静态指标模型——“协调发展度”模型,研究人居环境复合系统内五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度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预测理论,提出衡量协调发展水平的动态指标模型——GM(1,N)“协调发展趋势”动态模型,以此来预测未来几年内,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