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系统易懂地阐释生态文明概念,对于帮助国际社会清晰地理解和认识中国的生态文明,以及在全球视野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中国政府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已经从过去传统的哲学思想上升为国家的发展战略,是具体的、可理解的、可操作的国家治理概念和术语。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要点包括: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国家发展总体战略的核心构成,是中国国家治国理念和发展战略的转变,是国家环境与发展转型的整体性战略,其路径是将生态文明融入到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领域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其关键手段和工具是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其主阵地和根本措施是加强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郑州市以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家庭为单位带动全社会环保行为的养成,鼓励自行车、步行等多种绿色出行方式,推动公众生活方式绿色化。近年来,郑州市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严格落实"大生态、大环保、大格局、大统筹"的工作要求,把生态文明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让绿色发展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取向,真正成为谋事、决策、推进工作  相似文献   

3.
中缅油气管道建设中,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管道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编制创建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活动方案,通过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创新绿色管理制度、开展绿色科技创新和示范工程引领、坚持绿色施工建设和强化绿色过程控制等手段,推进绿色管道建设和依法合规建设,提升绿色发展内涵,确保科学规范建设和执行落实到位,成功探索出一套绿色管道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4.
青海省加强生态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生宝 《青海环境》2011,21(2):51-58
青海是中国乃至亚洲的重要水源地和全球重要生态屏障,在落实省委提出的四个发展任务工作中,生态保护和推进绿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任务任重而道远,需从构建生态体系、实施重点工程、采取有效措施等方面推进绿色发展向更高的水平迈进。  相似文献   

5.
2018"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研讨会"成功召开,达成了至少以下三方面的共识:首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发源于福建,发展和成熟于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富原创性的成果之一。这一重要思想体现了"一脉相承",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其次,生态文明建设的"四梁八柱"已搭建完成,下一步的重点在于如何落实。从地方推进改革的战略维度,关键要坚持与强化党的全面领导,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推进绿色发展主导,优化国土空间开发规划,注重制度建设与创新引领。最后,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学科建设与教学培训尚处于起步阶段。与会学者提出了几组反映中国经验及其逻辑和特征的核心概念或实践探索,包括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生态产品的内涵及其价值实现,以及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等。  相似文献   

6.
张厚美 《环境教育》2013,(Z1):69-73
建设美丽广元核心就是要按照生态文明要求,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施低碳发展,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在历次全国党代会的报告中,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报告提出,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广元提出"十二五"建设川陕甘结合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奋斗  相似文献   

7.
只有严肃责任追究,才能避免环境保护工作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甚至徇私枉法等种种不良现象的滋生,才能有效实施环境监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环境监管必须依靠制度,必须落实责任;只有严肃责任追究,才能避免环境保护工作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甚至徇私枉法等种种不良现象的滋生,才能有效实施环境监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第一,必须健全地方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实践表明:GDP崇拜、一味追求发展速  相似文献   

8.
工业园区的绿色发展是我国经济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对实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工业园区绿色发展中的基础设施建设等任务的资金需求周期长、盈利性较弱,极其需要开发性金融的大力支持。本文识别了开发性金融引导工业园区绿色发展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构建生态产业链、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清洁生产、促进园区环境能力建设等,并进一步分析了各领域的建设目的、重点项目及实施主体。同时,从加强多方合作、优化投融资方式等角度,提出提升开发性金融服务能力、有效支持工业园区绿色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2015年5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顶层设计后,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次全面部署。《意见》首次提出"绿色化"概念,并将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绿色低碳发展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路径。自2020年“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我国已经完成了碳达峰碳中和的顶层设计,建立了“ 1+N”政策体系,制定了中长期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战略,推进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编制实施了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重点从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方法、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加快生产方式绿色转型、推进低碳技术研发应用等方面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以期为相关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
与传统城镇化相比,新型城镇化具有"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特点。在生态文明、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如何解决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成为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基于城乡耦合系统理论,提出通过城镇规模和空间优化、功能完善提升生态环境管治。针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现状,本文认为新型城镇体系下的生态环境管治应基于城镇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努力夯实生态环境的基础性地位,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约束的先导作用,并通过实施有效的城镇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治策略、提升生态环境空间管治效率、构建政企民共同参与的新型城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等措施来提升生态环境管治能力。  相似文献   

12.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对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至关重要,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促进区域国土空间布局优化、引导产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分别选取了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维护不同类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案例区,深入开展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定的现状分析与问题识别。结果表明:现有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以限制类为主且多为现有发展产业,禁止类产业较少且多为规划发展产业,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与主体功能定位不符、区域协调性不足、实施困难大、缺乏动态跟踪管理等四方面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和不同区域主导功能定位,提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维护四类重点生态功能区的通用性和差异性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优化政策建议,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与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资源环境超载、生态环境本底脆弱、水资源指标性短缺等方面对黄河流域煤化工产业发展的长期形势作出判断研究,系统梳理了煤化工产业发展的环境保护经验与教训,对煤化工产业发展中规模增长过快、布局不合理以及突出环保问题等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和评述。在此基础上,本文就黄河中上游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包括以生态环境安全格局稳定为原则,推动国家级煤化工相关专项规划编制及规划环评工作;转变传统发展模式,跨区域共建黄河中上游地区现代煤化工绿色技术创新平台;围绕再生水资源利用,推进煤化工“近零排放”和水权交易;按工业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工业模式,促进煤化工产业优化升级等。  相似文献   

14.
陈秀萍  李觅 《四川环境》2022,(1):264-271
环境要素已成为考量银行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为达到社会可持续发展目的,从立法的正当性和可行性出发,以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视角分析绿色银行立法中的问题。通过规范分析方法发现我国绿色银行在立法层次、软法特征和制度保障方面的问题。对此,通过坚持绿色银行基本理念、推进绿色银行“硬法”和“软法”沟通协调、健全绿色银行制度保障等方式,完善我国绿色银行立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15.
秦纪洪  孙辉  韩祎  刘琴 《四川环境》2005,24(4):92-96
自然生态小区是构建优美生态环境区域的生态“细胞工程”。它根据当地的自然状况和社会经济状况,以较小的经济和社会代价实现一定区域生态环境优美、生态文明有序、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社会经济生态综合体。由于自然生态小区的建设是新兴事物,其建设途径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在自然生态小区建设投资方面,应当明确生态环境建设投资和生产赢利建设投资,对于前者应当以政府和政策性投资为主,而后者应当是在政策法规规范下的企业投资为主;在发展模式方面,应当促进环境友好的规模化高效益产业,包括有机绿色产业、地方特色产业、民族文化产业等;在效益分配方面,必须要充分考虑整个社区居民资源共享和利益合理分配,实现整个社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目标的一致。  相似文献   

16.
城市绿化法是指调整人们在城市绿化活动中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它应以保障人的健康和福利、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保障和促进城市绿化事业的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美化生活环境为立法目的。城市绿化法的立法目的既是城市绿化法创制和适用的前提和根本,也是研究城市绿化法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7.
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内,生态环保法律体系通过内外协调,进入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的全面升级时期。绿色、循环、低碳要求的统筹协调和集成创新不断加强,明确了一些流域或区域的综合保护立法。对照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求,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法制建设不足,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法制建设不足,一些改革措施并未写入法律法规,一些概念和部门的职责并不清晰,一些特殊区域和流域缺乏综合性保护专门立法,影响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综合绩效。建议全面开展法制梳理,提升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类法律法规的衔接性和互助性,促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各要素法律法规的兼容性和协同性,针对特定流域和区域的保护、重点行业的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及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等领域开展专门立法;界定有争议的概念,区分相关监管和监测职责;加强一般立法与流域、区域保护立法的衔接。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税收政策介入环保产业发展的理论基础,即外部性和公共产品理论决定了环保产业的发展需要税收优惠政策给予支持;分析了我国现有环保产业的所得税政策、增值税政策和营业税政策;提出了应完善现有税制及税收分配体制等促进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五大把环境保护问题作为基本国策,并强调:“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这表明生态问题已经引起高度重视。建立和发展生态工业已成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在介绍生态工业定义的基础上,说明了建立和发展生态工业的必要性及其如何建立和发展生态工业。  相似文献   

20.
潘护林  陈惠雄 《中国环境管理》2021,13(1):156-161,148
深入揭示生态环境与居民幸福感的内在关系对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幸福感产生机制对生态环境影响居民幸福感的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利用2013-2014年我国居民大样本调查数据,定量分析了水、大气,绿化三个关键生态环境要素对我国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认为,生态环境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受制于经济发展与居民收入水平及居民对环境价值的认知与重视程度;尽管研究期居民对生态环境质量满意度不高,但生态环境对我国居民幸福感的并没造成显著影响;比较而言,水环境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小于空气环境,而空气环境的影响又小于绿化环境。为提升我国居民生态幸福感并激励居民亲环境行为,应通过科普教育切实提高居民对环境及其价值的认知度,努力营建人地和谐的文化氛围;应在普遍提高居民收入和物质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引导和促进居民向环境审美消费需求的升级;当前应重视生态补偿等经济手段的运用,通过影响居民经济利益激发居民环保行为;应优先解决居民直观感知明显且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