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河南省综合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的区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河南省综合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区域整体优劣定量评价不足的情况,选取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5类综合自然景观类旅游资源,采用绝对数量、地均数量、人均数量3种评价指标和定量分析方法,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综合自然景观旅游资源进行了比较,阐述了河南省综合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基本状况和旅游资源的区域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2.
张洪  潘辉  杨燕 《资源开发与保护》2012,(11):1046-1049
在构建旅游资源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位序得分法对安徽省17个地市的旅游资源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同时借助两轴折线图、散点图及拟合曲线等工具对17个地市旅游资源竞争力与旅游收入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绝大多数地市旅游业发展仍依赖于旅游资源;少数地市旅游资源竞争力与旅游收入出现偏离,成为非旅游资源依赖性城市。从资源属性来看,综合类旅游资源与旅游收入的相关性最大,其次为自然类旅游资源,人文类的相关性最小。  相似文献   

3.
开发野菜资源,促进贵州生态旅游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野菜资源极为丰富,其中维管束类野菜共有118科334属589种、食用真菌有29种72属241种,潜藏着无限的旅游商机和巨大的市场机会。通过介绍贵州省野菜的资源优势和旅游价值,提出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议,以期对贵州省生态旅游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对广东省乡村旅游资源进行普查,根据对21个地级市648个旅游重点村6826个资源单体的归纳统计,构建了包括4个主类、11个亚类、40个基本类型的广东省乡村旅游资源分类体系,分析了全省乡村旅游资源的数量和空间结构。结合大众游客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偏好调查,分析了广东省乡村旅游资源丰度和市场吸引力关系,搭建了资源与市场对接的桥梁。结果表明:①聚落建筑和民俗文化是广东省乡村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和特色。②小吃、特产、祠堂、老屋、农田、古树等因素构成了广东省域乡村旅游的普遍意象。③全省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呈现北部最多,中部次之,东西部较少的格局。④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乡村旅游资源禀赋差异明显。⑤乡村旅游资源主类之间存在四维六向关系,可根据旅游者感知到的意义而相互关联。⑥各类资源根据丰度和吸引力关系,应采取不同的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构建历史名人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体系.指出我国现行《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不适合历史名人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历史名人旅游资源分为历史名人相关物质载体、核心精神、其他非物质遗存3大类23亚类.历史名人旅游资源的价值由物质载体的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名人精神的时代价值,名人文化体验、寻根、学术价值,名人非物质遗存丰富度,规模丰度与几率,完整性6个要素构成,建立了历史名人旅游资源的评价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6.
基于POI数据的成都市休闲娱乐热点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城市内各类设施点的分布密切相关,不同类型设施点的位置数据即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s,POI)可用于分析城市的功能区分布特点。选取成都市辖区与旅游休闲相关的4类POI数据(景点、休闲娱乐、餐饮和旅馆点数据)和路网数据,对成都市旅游休闲相关设施的集聚区进行识别。结果显示:(1)成都市旅游休闲相关设施具有十分明显的圈层结构,从中心向四周分布密度呈距离递减规律;(2)采用点密度、热点和核密度3种分析方法所得到的分析结果具有一致性;(3)在5类数据中,景点、休闲娱乐、餐饮和旅馆相关性较高,道路与其他4类设施相关性较差,因此5类研究对象的空间匹配程度仍有待优化。  相似文献   

7.
入境旅游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入境旅游目的地由于资源、市场等禀赋不同,造成了时空地域格局的差异。借助区位商、市场占有两个指标构建研究模型,选取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4年、2015年6个典型年份的历史数据,对我国入境旅游目的地空间地域格局分布差异进行分析。根据研究模型将我国入境旅游目的地划分为核心区、强势区、潜力增长区、转型区4类区域,入境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业地位和市场竞争力两极分化较严重,有13个省区呈现动态发展变化,主要有正向演化、负向演化、不规则抛物线型演化和波动演化4种类型。  相似文献   

8.
运用计量统计和GIS工具对湖北省体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湖北省已开发体育旅游资源1039个,地均55.80个/万km~2、人均16.85个/100万人,人文旅游资源远多于自然旅游资源。体育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分布,其分布密度具有多中心分布的态势,总体表现为"两边多、中间少"的分布格局;空间分布重心位于荆门京山县南部,各类型体育旅游资源重心位于武汉城市圈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交界地带;空间分布具有明显自相关性,热点区位于武汉城市圈内鄂城—汉川—孝昌构成的三角地带,冷点区位于巴东—竹山—茅箭—谷城形成的梯形地带和咸宁地区。从战略制定、开发模式、资源整合三方面对湖北体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提出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9.
旅游资源评价是为了达到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取得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也是对某一区域内旅游资源价值进行评价的过程。GIS作为一种空间分析技术手段具有强大的时空分析功能,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旅游领域,为旅游资源与环境评价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特别是在旅游资源调查、空间结构分析、可持续评价、旅游地理信息系统构建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取得了较多的成果。总结分析了GIS在旅游评价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0.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草原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深度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着眼于内蒙古草原旅游现状,通过分析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的特征和深度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开发理念、开发模式、区域合作和产品开发方面的设想,尤其基于资源的状况提出3种资源开发模式:依托市场模式、组合集聚模式和依托资源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上海潜在滨海旅游资源调查及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市的海岸线蜿蜒460km,涉及5区1县,潜在滨海旅游资源亟待开发。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潜在上海滨海旅游资源的现状,结合上海独特的自然禀赋和社会经济条件,参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GB/T18972-2003),在对上海潜在滨海旅游资源普查的基础上,研究了上海潜在滨海旅游资源分类,分析了潜在滨海旅游资源特征和资源富集区状况,选划出上海应重点开发的6大潜在滨海旅游资源区,并分别就各资源区的开发对策与建议提出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2.
国家公园独特的资源禀赋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创建低碳景区的重要基础。以汤旺河国家公园为例,分析其旅游发展现状,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国家公园创建低碳景区的模式,对国家公园低碳景区的建设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促进贵州旅游业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爱平  安和平  唐丽萍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11):1054-1056,1006
分析得出贵州旅游资源具有自然资源富集、自然景观奇特、民族文化资源浓厚、红色旅游资源宝贵而丰富、气候资源宜人等比较优势。从生态环境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角度,探讨了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对贵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针对贵州旅游业加快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贵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城市边缘湿地是城市的生态屏障,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基础,具有一定的经济功能和巨大的生态、社会服务功能,休闲与旅游是其中的组成部分之一,但是由于城市边缘湿地本身存在生态脆弱性,加上受城市化、工业化影响,其休闲与旅游功能不断退化,为实现城市边缘湿地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应当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基于AHP的淮南市旅游资源开发类型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实地考察、重点详查、访谈与文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划分的八大旅游资源类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淮南市旅游资源开发类型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淮南的旅游资源开发类型进行了定量评价.评价结果全面地反映了淮南市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况和特点,可为淮南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发展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视觉影响因素的作用下,旅游者对实地感知的城市旅游景观视觉辨别和鉴赏形成了视觉形象感知。城市旅游景观的品质不同对视觉形象产生的影响不同,而不同社会背景的旅游者及居民对同类旅游景观视觉形象感知的影响也不同。分析得出性别、年龄、文化水平、职业等不同社会背景的旅游者和居民对扬州旅游景观视觉形象感知的影响不显著,据此提出了提升城市旅游景观视觉形象的方法和建议,期望对城市旅游的规划者、决策者提供参考,以便创造更多更美的城市旅游景观。  相似文献   

17.
徐州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市场调查与分析显示,红色旅游资源在徐州市旅游资源开发中占据重要地位。徐州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坚持高标准与高质量建设、区域合作、政府投资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旅游产品活化四大原则。在徐州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战略举措上,建议采取坚持打造精品、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和整合徐州文化旅游资源、适时建设“军事文化大观园”三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8.
Emergy synthesis of tourism-based urban ecosystem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acao is a tourist city with a dense population, but is short on natural resources. Almost all of the life-support resources of the city depend on imports from outside. During the past 20 years, Macao has experienced an economic boom accompanied by rapi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tourism industry (including gambling, hotel accommodation, restaurant dining, and shows) have become the city's main economic activity since 1991. This paper uses emergy flow analysis to investigate and characterize the urban evolution and city development that have occurred in Macao from 1983 to 2003. Macao's tourism industry has existed almost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ity, with the legalization of gambling in Macao occurring in 1850. Tourism has become the biggest industry in Macao, contributing more than half of the city's revenues since 1995. The emergy flow related to tourism was tracked and analyzed to measure its contribution to Macao. In addition, we used statistical analysis to divide the various emergy-based indicators into three categories: positive, negative, and insensitive indicat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