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森林村庄是中国未来乡村发展建设的重要载体,“双碳”政策的提出为我国乡村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政策导向。基于ArcGIS10.8空间分析工具及数理统计方法,对2021年安徽省639个森林村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总体分布上,安徽省森林村庄呈现“大分散、小集聚”的分布格局,具有西多东少、北多南少的显著特征;(2)安徽省森林村庄在不同空间尺度呈现差异化的分布特征。区域尺度上,皖中地区数量最多,皖北地区次之,皖南地区数量最少,仅占总数的22.69%;市域尺度上,高密度集聚区呈现近似倾斜的“V”字型结构,南北对称的空间格局显著;县域尺度上呈分散分布;(3)整体密度上,安徽省森林村庄的空间格局形成两条近似平行的高密度集聚带,5个显著的核心区和5个次级密度核心;(4)空间关联上,安徽省森林村庄空间分布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县域尺度上空间关联以正相关类型为主;(5)影响因素上,地形、水源是安徽省森林村庄形成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人口、交通和经济等社会发展状况是森林村庄保护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农业旅游对发展新农村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已经成为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以国家旅游局命名的359个农业旅游示范点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农业旅游示范点的空间分布概况以及分布密度、客源市场空间联系的分析,揭示了农业旅游的空间分布特征,据此对我国目前的农业旅游分区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四大分区的构想。  相似文献   

3.
大气汞的时空分布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气汞是汞全球循环的组成部分,探索汞在大气中的时空分布对于研究其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大气汞时空分布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大气汞的来源,形态分布,空间分布度时间分布。研究表明,大气汞具有扩散范围广,空间变异大,时间变化规律性强的特点,同时还指出扩大时空分布研究范围和建立污染和预测模型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4.
用聚集度指标、Iwao法、Taylor法对茶园中的茶尺蠖与其天敌三突花蛛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测定检验。结果表明,茶尺蠖与三突花蛛在茶园中都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份为个体群,而且个体间相互吸引。茶尺蠖与其天敌三突花蛛在空间分布格局上一致,后者对前者有一定的空间追随关系。  相似文献   

5.
基于核密度、空间重心模型、空间错位指数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系统分析了云贵川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和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包括空间分布密度和空间错位的程度、强度与类型,并探讨了影响其空间分布的因素。结果显示:(1)非遗和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结构分别为“两核一带多点”和“北疏、南密、中空”;(2)两者的总体空间错位特征明显,各州市在空间错位的程度、强度和类型上均具有差异性;(3)非遗和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都受到地形地貌和河流水系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在社会经济影响因素上,非遗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文化和经济发展,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人口和文化。  相似文献   

6.
在城镇土地定级估价中,障碍物对定级因素的扩散和地价差异的分布均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以河北省青县城区为例,运用GIS空间分析功能,着重探讨障碍物对定级因素空间扩散和地价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障碍物是形成青县城区土地级别和地价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加强城市空间网络格局联系,促进城市土地合理、高效、集约利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农业农村部评选的6批次138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探究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成因,旨在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布局优化与保护利用提供参考。研究表明:(1)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呈“△”型集聚分布格局,在第二与第三阶梯交界带、东部沿海及沿长江流域形成3条密集分布带。(2)空间分布密度不均匀,整体呈现“大分散、小集中、多点集聚”分布形态,高密度区主要分布在长三角、京津冀、皖赣交界处、珠江三角洲、武陵山片区和黔湘桂省际交界区,形成燕赵文化、江南水乡文化、岭南文化、徽文化和多民族文化5个文化集聚区。(3)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空间分布差异的成因主要与腹地经济、旅游发展、地域文化、人口分布等社会经济因素,以及高程、河流、气候等自然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科学分析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空间格局及驱动因素并提出优化路径,有助于新时期提高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建设能力和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运用最邻近指数、不均衡指数、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与热点分析等方法探析2006—2021年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的空间结构特征,并借助地理探测器探测其空间分布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总体呈现出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梯度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2)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在空间上形成以“城市群”为依托的“五核一带”集聚格局;(3)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热点和冷点区依次由东部至西部呈“圈层”式梯度分布;(4)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空间分布格局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地区经济水平、市场条件和科技投入为主要驱动因素。基于研究结论及现实发展需求,本文从“点轴、分区、网络”3个概念维度提出新时期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空间布局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9.
乌鲁木齐市蔬菜基地土壤有效态镍的空间变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乌鲁木齐市北郊蔬菜基地为典型区甜干旱区绿洲城市郊区土壤有效态镍含量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得出该区有效态镍的空间分布格局并揭示了引起这种分布格局的成因,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北郊蔬菜基地有效态镍属中等变异。半方差函数模型拟合表明有效态镍含量可以用球状函数拟合,具有高度的空间自相性,有效态Ni主要受内在因子(土壤形成因子,如气候、地形、土壤类型等)控制。采用Kriging最优内插法得到了有效态镍含量的空间分布格局,呈现明显的北高南低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0.
运用核密度估计和空间分布均衡度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沈阳市大型连锁超市的空间分布和集聚特征,引入多元回归分析法进一步探析了其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和各因子的重要程度。结果表明,沈阳市大型连锁超市整体上呈现出"北多南少"的空间差异分布;核密度空间分布总体表现为二环内区域大面积组团状的核分布与二环以外地区小面积的零星核分布并存;在研究区域内呈现空间集聚分布特征,但在各个市辖区内分布不均衡;空间分异主要受等级公路密度、人口密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家庭户户数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运用ArcGIS技术,结合江西省于都县耕地的数量与空间分布状况、坡度、人口等因素对该县退耕还林工作进行辅助决策分析,深入分析到乡镇以确定该县退耕还林区和退耕还林的实施措施,为于都县的退耕还林决策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污染治理联防联控是解决区域雾霾问题的重要手段,雾霾污染的城市联动和交互作用是雾霾区域协同治理的关键问题。本文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和标准偏差椭圆方法,分析了京津冀雾霾污染的空间关联特征和空间重心转移轨迹,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测算了京津冀雾霾污染的空间溢出效应和驱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京津冀雾霾污染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和空间异质性,雾霾污染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经济增长、城镇化发展、产业结构、人口密度等均对京津冀雾霾污染产生正向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雾霾污染产生负向影响。本文从构建区域污染协同治理机制、区域产业资源的高效配置、城市空间管控等方面提出了城市群雾霾污染治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空间关联规则是将空间数据库访问技术与事物数据库中常用的关联规则挖掘算法相结合,能有效地挖掘出隐藏在数据背后的知识、规则。介绍了空间关联规则挖掘的现状,给出了空间关联规则及相关的术语定义,对基于地理信息科学(GIS)的空间关联规则挖掘方法进行了归纳与分析。通过对近年空间关联规则的发展研究,结合GIS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基于GIS的空间关联规则挖掘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在人本主义地理学框架下,对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分类研究成为必然。以流动人口空间结构为主题,总结了城市化一空间的二元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重点构建了流动人口空间结构体系,对流动人口区位空间、行为空间和感应空间的涵义、特征、功能等进行解析。认为流动人口空间是在城市空间基底上叠加的具有流动人口特质的空间形态,是一种再造的空间。提出流动人口收入水平及行为活动的多少是影响流动人口空间关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利用遥感影像获取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并运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分析了影响开发区规划用地生态适宜性的7个因子,并以此对生态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得到了定量化的评价结果,为区域规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建国后山东城乡人口布局的历史演变特征,分析了自然因子和人文因子对城乡人口空间布局的影响,对城乡人口年龄结构、经济结构和文化素质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建国以后山东城乡人口布局在城市化进程中不断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城乡人口布局演变加快,说明经济快速发展成为推动城乡人口布局变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基于3S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地理信息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RS、GPS技术,以Supermap为开发平台构建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对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信息的管理和分析等基本功能.采用双重控制功能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利用双向查询功能使属性信息与空间信息紧密相关,真正做到了"图文并茂";利用其专题图制作功能有助于对某一现象的现状进行预测、预报以及分析其规律和联系.同时,系统采用分层技术对空间数据进行储存,便于信息的叠加分析和提取.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陕西省人口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探究这种变化特征和趋势对协调区域人口的合理分布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空间自相关、人口结构指数、人口重心等研究方法,以陕西省97个县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1990-2010年为研究区间,选取人口数和人口密度为研究对象,对陕西省人口分布的空间特征及其演变趋势进行了描述.结果表明,陕西省人口分布存在“中间高—南北低”的格局,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呈正的空间相关性,人口集聚性较强.随着时间推移,集聚性趋势略有减弱,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较显著,表现出上升趋势;人口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移动速度有所加快.  相似文献   

19.
Impact of Urban Sprawl on Water Quality in Eastern Massachusetts,USA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A study of water quality, land use, and population variations over the past three decades was conducted in eastern Massachusetts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urban sprawl on water quality us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and statistical analyses. Since 1970, eastern Massachusetts has experienced pronounced urban sprawl, which has a substantial impact on water quality. High spatial correlations are found between water quality indicators (especially specific conductance, dissolved ions, including Ca, Mg, Na, and Cl, and dissolved solid) and urban sprawl indicators. Urbanized watersheds with high population density, high percentage of developed land use, and low per capita developed land use tended to have high concentrations of water pollutants. The impact of urban sprawl also shows clear spatial difference between suburban areas and central cities: The central cities experienced lower increases over time in specific conductance concentration, compared to suburban and rural areas. The impact of urban sprawl on water quality is attributed to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population and land-use change. Per capita developed land use is a very important indicator for studying the impact of urban sprawl and improving land use and watershed management, because inclusion of this indicator can better explain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of more water quality parameters than using individual land use or/and population dens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