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法是一个新兴的部门法,对其基本原则的认定在学界观点颇多,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环境责任原则在我国经历了一个从发展到完善的过程,体现了环境公平与正义的价值取向,反映了环境法可持续发展的本质特征,应该作为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同时,应通过法律制度的建设贯彻该原则,以发挥其对环境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等活动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杨朝飞 《绿叶》2010,(9):13-20
由于历史的局限性.我国现行《环保法》的“空心化”问题日益突显.许多理念、制度和措施明显过时,其修订势在必行。修订《环保法》,一定要查明、保留、发展、突出《环保法》为其他法律所不能替代的特殊功能,加强规范和监督各级政府环保履职的制度建设,填补我国环境保护部门法在法律关系主体覆盖面上不平衡的缺陷。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制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可持续发展法律制度概述所谓可持续发展法,是指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法律法规的总称。法学界也有人用广义环境法或可持续环境法来代表可持续发展法。可持续发展法律体系主要由如下几个部分组成:以国土资源综合开发整治、城乡规划建设、区域协调发展、区域流域综合开发...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环境法律体系经过不断发展和完善,最终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环境权也逐步确立和独立化,成为一项独立的法律权利。为使环境权从应有权利转化为法定权利,进而切实地转化为实有权利,应建立对环境权的保障机制。完善的环境权保障机制是由环境实体法与程序法相互协调而构成的有机统一的系统,既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也有利于环境法功能更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环境教育》2007,(10):10-10
中国的环境立法源远流长。现代意义上的环境法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发展很快。1979年中国通过了第一部环境保护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1997年3月,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增加了有关“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规定。自1949年新中国成主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了多部环境保护法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国际环境法(InternetionalEnvironment Law)是调整国家或国际组织间环境保护行为关系的准则。它是当代国际法中一个新领域。是为解决环境问题而制定的国际法(Internation Law ofEnvironment)。国际环境法调整的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是国家或国际组织。国际环境法保护的客体是国家和人类的环境权。国际环境法是国际公法,但也追究个人的民事责任。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有: 一、人类应享有环境权和发展权的原则《里约宣言》第一条指出:“人类处于普受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  相似文献   

7.
日本环境法体系的现状与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日本环境法律体系的分类日本国家制定法的体系包括宪法、法律和命令三大类。在环境法体系中,不包括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只包括环境保全方面的基本法、单项法(即以《……法》的形式出现)和特别法(即以《关于……的法律})的形式出现)等法律。而有关命令因为是以政令或省、厅令的形式发布的,所以在整理环境法体系时一般不将其纳入。主要分类如下:1.基本法。即规定环境行政目标、政策体系等基本事项的法律。它的特征在于只对基本事项作原则性规定,其具体化则表现为各实施法、“单项法和特别法。在1993年11月以前,日本还没有…  相似文献   

8.
《绿叶》2017,(8)
正气候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正是由于气候变化的特殊性,气候变化下我国环境法相应也需要进行调整。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建设,提高环境法在实践中的操作性,是当前环境法需要改善的地方。本文以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环境法的应对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我们现在所面对的环境问题,然后提出  相似文献   

9.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EIS)是各国环境法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的基本环境法律制度。它很好地体现了环境法的预防原则,体现了环境法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因此为大多数国家所接受。我国环境法也确立了这项制度,但这项制度还存在问题,比如关于其适用范围的规定就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是一场伟大的变革,它不仅是一场制度变革,而且是一场观念变革。这一变革势必引起我国法学理论和社会主义法制状况的新发展,我国的环境法制建设也面临着现实的挑战和革新的需要。一、市场经济与环境法观念的变革市场经济体制给环境法领域带来了新鲜的空气·并要求其转变思想.确立一系列适合时代要求的观念,这中间最重要的是法治观、权利观和效益观。第一、法治现。计划经济内在地、本能地要求人治,市场经济则相反地要求法治。人治社会中也有法,又有“以法办事”,它强调法的意志性,法律如同其他暴力工…  相似文献   

11.
环境法的价值是环境法学科体系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价值是主体对评判对象的评价,评估主体的认定是价值确定的前提。环境法的价值指涉遵循生态规律,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维系稳定的秩序,保障公平、公正的分配正义。  相似文献   

12.
如果要对环境教育进行立法,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环境教育法应当如何在法律体系中进行定位。对于整个问题,我们可以按照字面上的理解从环境法和教育法两个角度来分析。  相似文献   

13.
产生与发展《环境保护法》,亦称《环境法》,是本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逐渐形成的一个新兴的、重要的、独立的法律学科,是一门地地道道的边缘学科。《环境保护法》的产生,是环境污染和破坏日趋严重的必然结果。环境问题成为人类所面临的严重问题,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尤其是现代化工业大生产发展以后的事。最初,环境污染,主要是煤烟尘、二氧化硫造成的大气污染和冶金、制碱等工业  相似文献   

14.
当今我国环境法的体系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尤其现在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加入WTO以后要应对环境问题与贸易之间的协调问题,还要与国际环境法相接轨,环境法体系在“内忧外困”的境况下,需要实现自我的完善,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和创新,本文考究国外最新的环境法立法,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下,协调环境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关系,重点对环境法体系的更新进行理论探索,并提出一些环境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张忠民 《绿叶》2015,(Z1):82-89
环境法仰仗经济建设、重视政治建设、珍惜文化建设、强调社会建设、凸显生态文明建设,与"五位一体"理论密切关联。作为环境保护领域基本法的《环境保护法》,其修订的历程、文本的变化,体现了环境法领域对"五位一体"理论的理解和追寻;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更加契合"五位一体"理论,然而仍需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6.
环境法课程教学中存在低效且脱离职业岗位需求的困境,而模块化教学是提高《环境法实务》教学效果并切合职业岗位需求的有效途径。详细阐述了《环境法实务》课程模块化设计的理念、思路以及具体的实施路径,包括课程内容的模块化设置、学法与教法的模块化构建以及成绩评定的模块化构建。  相似文献   

17.
协调发展原则的提出标志着国家已经对原有的经济发展策略作出了重大调整,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有了重新定位。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环境法人才的培养成为重要环节。要确定环境法的教育体系,应首先着眼于国家的发展方向,着眼于国家对环境法人才的需求状况,从而明确环境法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8.
罚款是我国环境法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制裁方式,它对制止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起了较好的作用。然而,在环境管理工作中,笔者深感罚款的适用、权限、原则和数额的确定亟待研究解决。一、罚款的适用环境法中的罚款是指法律规定的国家机关依照环境保护法规,对违反环境法但尚不够给予刑事、民事处分的违法者,强制其在一定时期内缴纳一定数量金额的处罚。它与环境法制裁中法院强制缴纳一定数量金额的罚金、赔偿损失是不同的。罚金是刑罚方法,适用于严重污染、破坏环境而触犯刑律的人;赔偿损失是民事制裁方法,适用于因  相似文献   

19.
李建军 《绿叶》2015,(Z1):100-106
环境法仰仗经济建设、重视政治建设、珍惜文化建设、强调社会建设、凸显生态文明建设,与"五位一体"理论密切关联。作为环境保护领域基本法的《环境保护法》,其修订的历程、文本的变化,体现了环境法领域对"五位一体"理论的理解和追寻;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更加契合"五位一体"理论,然而仍需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20.
《绿叶》2017,(5)
趋同化是国际环境法发展的重要趋势,人类在环境问题上伦理道德的共通性则是这种趋势产生的主要动因和基础。西方宣扬的普世伦理并非其伦理基础,唯有可持续发展才能成为其基础;人性则是推进这种趋同化的深层动力,使其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共同的环境伦理对趋同化发展十分重要,因此人类需要在共同环境利益基础上,形成新的伦理共识以此作为伦理基础。中国对国际环境法不仅仅是单纯适用,近年来也越来越积极参与立法等活动。蕴藏着中国传统生态伦理的立法主张,将使中国对国际环境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