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乡交错带是城市扩展和农村发展的前沿,也是统筹城乡关系的重点地区。选择芜湖市城乡交错带为研究区域,利用2004年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芜湖市城乡交错带地域土地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探讨了2006年辖区调整后该地域土地利用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旅游演艺的蓬勃发展,催生出对其研究的热潮。由于国内外旅游演艺的发展阶段不同,相关研究的理论视角和方法体系混杂,研究存在明显差异。为廓清和厘定未来旅游演艺的研究重点和方向,需要对相关研究进行及时的文献回顾和梳理。基于文献分析法系统的回顾旅游演艺研究的核心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发现:(1)研究内容差异主要体现在研究主体和与文化的关系两方面;(2)研究理论差异表现为国外研究多以成熟的真实性理论视角作为支撑,而国内研究缺乏理论支撑;(3)研究方法方面,国内外均采用定性、定量或二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4)旅游演艺与文化的关系、文化的地方性、演艺声景,及多感官化的旅游演艺感知都应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3.
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通过重点整理分析国内1236篇文献,梳理了国内城市文化空间研究的理论发展、特征类型、机理演变、优化重构等4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分析和评述,展望城市文化空间研究状况。研究发现,目前城市文化空间研究广泛,注重实体空间研究,呈现重实证轻理论、重形式轻内容、重局部轻系统、重规划轻建设的研究特征。基于此,指出今后应加强城市文化空间理论发展研究,同时厘清"城市—文化—空间"关系系统,从城市文化空间的人、地和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三方面综合研究出发,突破当前研究局限,针对特定区域城市文化历史、当代形态、城市定位、变化趋势,重点关注城市文化空间"人"的需求,体现人文关怀,与"地"的承载变化、作用互动过程、优化重构等,形成城市文化空间集体化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调控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城乡交错带是城市扩展和农村发展的前沿,也是统筹城乡关系的重点地区.选择北京市城乡交错带为研究区域,以调查统计、变更调查和实地调查资料为基础,采用统计分析和综合的方法,认为北京市城乡交错带20世纪8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变化具有以城市发展为主、国家建设占用和点轴面的外延扩展方式的特点,从而导致交错带的生态屏障功能日益受到蚕食,合理的用地功能布局和用地效益受到影响.建议采取加强城乡一体化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结构和优化布局等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多民族聚居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之间形成了和谐共生的社会关系,而农村聚落是我国居住空间的主要形态。民族自治、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多民族社区建设等政策和措施的相继出台,使多民族共生关系下的农村聚落研究越来越具有实践意义和学术价值。对近年来关于多民族共生区农村聚落区位、规模形态与等级、空间结构与功能、空间演变机理、优化调控与重构和多民族地区共生关系的形成机理、理论和模式、经济发展、宗教信仰和文化共生、社区建设的主要观点进行了详细梳理,指出学界对多民族共生区农村聚落研究在基础理论、对象、方法和技术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展望了国内未来多民族共生区农村聚落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云南境内金沙江流域城乡关系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沙江流域为例,从城镇化发展及其辐射影响、城乡经济发展差别、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城乡生产要素的流动与配置、城乡商品流通、城乡社会发展改革、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城乡社会保障8个方面对金沙江流域城乡关系进行了分析,总结了限制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思想观念、政策、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基础等方面的因素。基于金沙江流域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和前景,提出了加快城镇及农村村镇建设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完善城乡基础交通网络、建设农村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加快实施城乡生态建设工程的五大战略,以及保障实施的政策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国内外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黄山市旅游空间结构演变过程及发展战略.阐述了黄山市旅游空间结构在不同阶段的演变形态和特征,并以"点-轴"理论和旅游地屏蔽理论为基础,确定黄山市旅游重点发展点和发展轴,构筑了黄山市旅游空间发展模式,以实现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梳理了国内外关于旅游流的相关研究成果。结果表明:(1)理论与方法上,主要是依据旅游系统理论、流空间理论、关系经济地理学理论、空间结构理论、社会网络理论和旅游动机理论。同时,一些复杂的空间计量统计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系统仿真模型等应用较多。(2)研究内容上,对旅游流时空分布特征、网络结构特征、影响因素、驱动机制、流动效应和空间网络6个方面的有关主题进行了系统研究。(3)实证研究上,重点关注全国尺度范围内、典型区域之间、重要省域、城市之间和微观景区内部游客流动的特征与规律。  相似文献   

9.
在总结国内城乡一体化定量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甘南藏族自治州实际概况,运用客观赋权法构建了一套能反映民族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统计数据对甘南州2010年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进行了静态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甘南藏族自治州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地域差异显著,二元经济结构格局的空间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城乡一体化水平的空间格局,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与城镇化水平基本吻合。根据甘南州的实际情况,从产业结构调整、空间结构优化、政策扶持与制度保障三方面提出了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0.
莫申国  田代贵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7):623-625,F0004
区域空间结构的发展状况对区域经济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影响,空间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区域系统社会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与协调发展.作为跨区域的成渝经济区,它具有自身独特的区域空间结构.2007年成渝经济区被国家确定为重点开发区.随着重庆市和成都市被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实现,内陆首个保税港区在重庆的设立,成渝经济区有望成为中国第四增长极.利用区域空间结构理论、点轴系统理论等,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对成渝经济区区域统筹发展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确定了成渝经济区的核心范围和辐射范围,"两极三轴"空间发展战略格局.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运河旅游成为旅游业重要的研究领域。系统回顾和整理了近年来国内外运河旅游研究成果,为申遗后我国运河旅游开发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分析了国外运河旅游的研究重点和相关理论研究,对国内目前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研究表明,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地空间结构和保护管理等方面日益成为研究热点。在此基础上,对今后运河旅游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学理论及其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行为对生态系统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对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研究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本文从学科发展的角度论述了生态系统健康产生的背景、定义、生态学理论,及其与环境管理的关系.介绍了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进一步分析了生态系统健康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前沿性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3.
烟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与城乡统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是烟台地区经济的主体,对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社会经济的统筹与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分析烟台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现状及其变化特点入手,利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探讨了城乡差异与县域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工业化程度等诸因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影响城乡差距的诸多因素中,县域经济的作用是最为直接和明显的.最后,就发展县域经济、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对策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对国内外区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动态评价研究方面进行了综述,主要对研究发展过程、主要研究进展过程、取得成果与借鉴意义方面进行了整理。根据国内及国外的相关研究文献可知,从开始研究至现在主要有: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特别是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与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的现实,考虑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更好地发展经济,实现动态协调发展、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及未来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关于环境库兹涅茨理论、EKC曲线方面的研究,即人均地方生产总值与生态环境的变换关系呈"U"型。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城市发展结构的基础上,将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理论应用到城市化发展各主体及其协调关系分析上,构建新型城镇化的"城市树"模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以辽宁省14个省辖市为例,构建灰色关联结构矩阵,采用熵值法对指标进行赋权,用灰色综合评价法进行目标排序。结果表明:辽宁省各城市之间差距明显,大连、沈阳的关联度最高,朝阳的关联度最低;城市内部经济、基础设施、生态平衡、城乡统筹和资源安全发展失衡。实例分析得出"城市树"模型科学合理,为辽宁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注重内容的完整,并对环境教育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与阐释,是《环境教育论》的第一大特点。这本书从环境教育的历史发展到国外著名环境教育专家的理论研究;从环境教育的定义、特征、目标到理论基础、基本要素;从环境教育的课程开发与组织模式到典型的教学策略;从环境教育与其他跨学科教育都做了全面的研究和总结,条理清楚,脉络分明。作者汲取了大量国内外的相关成果,并进行必要的疏理和概括,且文字流畅,可读性强,使读者读完此书有豁然开朗,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相似文献   

17.
资源型城市发展一直是最受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依据国外资源型城市发展研究理论和内容,分别从社会发展变化、人口与劳动力、城市转型、资源富裕与经济发展关系、政府机构管理等六大议题对国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国外资源型城市发展研究主要是以社会瓦解理论为核心向外拓展,各研究议题间相互联系。随着学科融合和社会背景变化,交叉性研究内容越来越广泛,研究领域涉及的学科越来越多。通过对国内外资源型城市内涵、研究理论基础、内容和研究进展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来看,未来我国资源型城市应在"人文精神"和"人本主义"研究、向外型经济发展研究、转型机制研究和成果的直观表达等四个方面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长春市农村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城镇化快速推进成为该市农村区域的一个重要特征,农村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不断地趋于多元化.在这种背景下,从城乡互动、区域非均衡发展的地理学思维,利用城市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重点探讨长春市农村城镇化的动力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城市的建设与发展都以特定的地貌体为基础,城市地貌环境与城市规划关系密切。简述了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土地利用条件下,国内外城市地质、城市地貌、城市地貌灾害与城市地貌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历史与发展,讨论了当前城市地貌环境研究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资源、环境和生态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三个关键词,也是地球系统科学的重要组成,但目前学术研究和政策制定上仍存在模棱两可的问题,给自然资源领域的科学发展和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带来了潜在不利影响,明晰其各自概念边界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三者内涵的基础上,对比了国内外关注视角、问题和需求的差异,并根据各自特征属性尝试构建了三者关系及判别图解模型。主要结论为:(1)国内外对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关注视角、问题和需求存在显著差异,其关注视角分别为数量、质量和平衡状态,关注问题分别为枯竭、退化和破坏,而关注需求分别为节约、保护和恢复;(2)三个概念的相互关系可通过是否自然、是否有价值和是否生物相关三个属性进行判别,自然资源的本质为有价值的自然环境,与自然环境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生物相关的自然资源即是生态环境;(3)对自然资源管理提出了拓展调查研究内容、采用"资源环境"表述和对生态治理工程进行以生物多样性为重点的负面影响评价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