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陕西省关中地区的人口分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采用空间自相关、不均衡指数、人口重心以及偏移—分享分析等方法,结合GIS技术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中地区人口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关中地区各区县人口密度差异显著,整体分布呈中间高、南北低的态势,即位于渭河平原区的区县人口密度较高,其他地区人口相对稀疏;②各地区人口分布存在显著的正的空间自相关,表现为西安市市辖区周围地区呈现高高集聚,而北部、西部和东部的周边区县则存在低低集聚;③关中地区人口分布不均衡状态明显,且人口不均衡指数有不断增大的趋势;④各地区人口偏移增长量差异显著,地区之间的偏移增长量不断增大,人口重心逐步向关中东南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2.
在GIS技术支持下,建立安徽省人口地理数据库,使用密度分析法、重心分析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对安徽省1990—2012年人口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全省人口密度总体上呈由北向南递减分布格局,皖北地区人口密度呈增加趋势,皖南人口密度相对稳定,人口重心位于几何重心的西北方向,20年来人口重心从长丰县沿西北方向移动到寿县境内。全省各县(市)人口密度存在空间正相关性,且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3.
运用集中度指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重心分析法、不一致指数等方法,探究了2001—2016年山东省137个县域单元人口和经济空间分异与动态变化状况。结果表明:(1)山东省人口集中度指数整体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的分布格局,并出现集聚趋势,经济集中度指数分布格局呈现"双核"模式,高水平经济区具有强大的辐射效应,出现极化现象;(2)山东省人口集聚趋势大于经济的集聚趋势,但经济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仍大于人口,人口和经济集中度在空间上相邻县域间存在着较高的正相关性;(3)山东省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都偏离几何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人口重心的移动距离大于经济重心;(4)山东省人口与经济空间匹配类型中协调发展型县域数量下降,经济滞后型县域数量上升。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山东省人口和经济发展空间优化建议,对统筹区域协调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人口分布受到自然本底要素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的约束,研究人口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增强对区域人地关系的理解。本文基于第五、六、七次县级尺度的人口普查数据,结合重心分析、标准差椭圆、热点分析等方法分析长江中游地区人口分布及集聚特征,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不同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1)长江中游地区人口重心向东南方向迁移,方向变化不明显,且人口分布呈现“多核心”格局,聚集趋势加强。(2)2000—2020年长江中游地区人口分布热点趋于集聚,冷点变化不明显。(3)长江中游地区人口分布格局是地形条件、水资源条件、区位条件、经济水平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离地级行政中心的距离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大,河网密度次之,然后是坡度和人均GDP,不同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具有时空异质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2010年陕西省制造业就业人数数据,计算和分析了行业区位基尼系数,同时运用C3值判断市域行业分布的不平衡性与特征,分析其决定因素.研究表明,陕西省制造业集聚度总体上较高,11个行业高度集中,12个行业比较集中,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特征较其他产业更明显;行业集中度呈现出关中地区高,陕南、陕北低“中心—外围”的空间特征.研究认为,资源禀赋差异、规模经济效应和政策因素对陕西省产业集聚度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用人口重心模型,在GIS技术支持下着重对1989-2005年山东省人口重心迁移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人口重心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山东省人口重心接近几何中心,人口重心自东北向西南方向迁移的趋势明显,其移动轨迹呈现出一定的曲折和波动。山东省人口重心迁移受自然、社会经济和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运用核密度估计和空间分布均衡度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沈阳市大型连锁超市的空间分布和集聚特征,引入多元回归分析法进一步探析了其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和各因子的重要程度。结果表明,沈阳市大型连锁超市整体上呈现出"北多南少"的空间差异分布;核密度空间分布总体表现为二环内区域大面积组团状的核分布与二环以外地区小面积的零星核分布并存;在研究区域内呈现空间集聚分布特征,但在各个市辖区内分布不均衡;空间分异主要受等级公路密度、人口密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家庭户户数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陕西省10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构建了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时空耦合协调发展的测度指标体系,利用时间序列线性回归模型和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对2003—2014年陕西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耦合时空特征与空间分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不断优化完善,但城市之间差异明显,中心外围发展模式明显。2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接近的城市空间集聚现象明显。3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基础设施水平、政策导向等因素影响,导致陕西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度空间分异。  相似文献   

9.
选取浙江省高等级民宿和未被定级的民宿POI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ArcGIS10.0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该省民宿的时空分布规律和集聚特征,揭示了相关因素对民宿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浙江省未被定级民宿呈现高度的空间集聚性,与高等级民宿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空间扩张趋势呈现明显差异。②未被定级民宿均衡分布于多类地形地带,而高等级民宿在不同海拔地区的分布情况不一,多分布于山地和丘陵地带。③不同等级民宿与区域发展水平、公路网密度、区域内3A级以上景区数量呈现不同程度的空间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加快展览经济绿色转型升级是实现展览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综合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展览业的生态效率进行测度,利用标准差椭圆勾勒展览业生态效率空间演变轨迹,并借助莫兰指数分析其空间关联格局。结果表明:(1)2011—2020年,全国省域展览业生态效率呈波动下降趋势,处于较低效率阶段,且形成“东部>东北>西部>中部”的空间分布格局,纯技术效率驱动生态效率优化发展效用有待加强。(2)中国展览业生态效率存在集聚特征,生态效率重心呈现向“东北—东南—东北”方向移动的趋势。(3)各省份展览业生态效率呈现由强向弱的空间关联格局,其发展模式以低—低集聚为主、低—高集聚次之,空间集聚模式待优化。  相似文献   

11.
自我国加入WTO后,上海市银行业发展迅速,国外大型银行开始进入上海市场,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竞争激烈.以上海市ATM机空间分布的点数据为基础,基于GIS空间分析模块与空间统计模块,运用K函数分析方法、核密度估计法分析了上海市ATM机空间布局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并归纳总结其空间分布的基本模式.研究发现,ATM机分布具有显著的集聚趋势,呈现出单核心—边缘结构特征,中心城区与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样本密度最大区域,其空间分布受商业活动、公共场所、交通等城市要素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我国煤炭生产重心与消费重心演变轨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重心模型,分别测算了1997—2009年我国煤炭生产重心与消费重心的动态变化轨迹,从方向和距离两方面对其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煤炭生产重心与消费重心相互偏离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煤炭生产重心从剧烈不规则运动到剧烈向西南移动,最后平稳向西北转移,煤炭消费重心平缓地呈现出"西进南移"的趋势。两者在经度上收敛,纬度上背离,直线距离从1997年的182km增加到2009年的283km;两者间的背离改变了区域煤炭运输格局,加剧了煤炭运输的难度。  相似文献   

13.
济南市大气污染时空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不断改善济南市大气环境质量,在广泛收集与整理相关资料和数据基础上,基于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及Arc-GIS平台空间插值法研究并表征了济南市“十一五”期间大气主要污染物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济南市“十一五”期间大气环境质量变化较大,2007~2009年污染较为严重,之后有所改善;大气污染物浓度呈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冬季污染最严重,夏季空气质量最好;首要污染物为PM10;污染较严重区域集中在济南市东北部地区;其变化原因受地理气候条件、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影响较大.该研究方法及结论对其他大中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研究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以山西省A级景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和核密度分析法探究了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栅格成本加权距离方法对不同类别景区的可达性进行了测度,并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了县域可达性的空间关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山西省A级景区空间分布总体表现为集聚形态,呈现"南部多而密集、北部少而分散"的格局。(2)山西省A级景区整体可达性表现一般,平均可达时间为52min,可达性分布区域差异较明显,景区在县域单元内的整体可达性分布呈集聚状态。(3)可达性热点区主要分布在太原市城区和晋中市榆次区等省中部地区,冷点区主要分布在偏关县和河曲县等省界边缘地区。  相似文献   

15.
污染治理联防联控是解决区域雾霾问题的重要手段,雾霾污染的城市联动和交互作用是雾霾区域协同治理的关键问题。本文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和标准偏差椭圆方法,分析了京津冀雾霾污染的空间关联特征和空间重心转移轨迹,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测算了京津冀雾霾污染的空间溢出效应和驱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京津冀雾霾污染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和空间异质性,雾霾污染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经济增长、城镇化发展、产业结构、人口密度等均对京津冀雾霾污染产生正向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雾霾污染产生负向影响。本文从构建区域污染协同治理机制、区域产业资源的高效配置、城市空间管控等方面提出了城市群雾霾污染治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晋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运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和引力模型分析了2000—2018年晋中城市群县域单元可达性水平及经济联系的时空演变格局。结果表明:(1)晋中城市群县域单元的可达性水平显著提升但地域分布不均衡,受地形和距离因素的影响存在"断崖式"梯度变化和"中心高、边缘低"的圈层式空间分布特征。(2)晋中城市群县域单元的经济联系强度持续增强,其空间分布格局具有显著的廊道指向特征和行政区指向特征。(3)晋中城市群核心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显著,不同县域单元对外经济联系能力差异较大,但城市群内部的发展差距在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17.
旅游业空间集聚是一种客观的经济现象,旅游业集聚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区域旅游经济效益的发挥。运用变异系数、空间集聚指数分析了我国旅游业集聚化水平及演化空间差异。结果表明,我国旅游业集聚化水平空间差异显著,总体上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为中心,空间形态呈由东向西逐渐减弱的阶梯式空间格局。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业集聚化水平表现出向西梯度推移的态势。旅行社空间非均衡性程度高,空间差异不断扩大,星级饭店、景区(点)空间非均衡性相对较弱,空间差异呈缩小趋势。旅行社、星级饭店、旅游景区(点)集聚化水平表现出较强的空间耦合性,相关性显著。同时,就我国旅游业集聚化水平空间差异影响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以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的1074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采用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从整体和省市域层面分析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长三角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整体上呈凝聚型,但省域、市域尺度层面上则呈相对集聚的不均衡分布,省域层面上传统村落主要集中于皖南—浙西,市域层面上则主要分布于安徽省的黄山市、宣城市和浙江省的丽水市、金华市、台州市、衢州市。②自然地理、历史文化、交通和经济发展水平是长三角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基于MODIS数据的太湖蓝藻水华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君  宋挺  庄严  吴蔚 《四川环境》2014,33(5):27-33
利用EOS/MODIS遥感影像数据,采用蓝藻水华分级评价方法和蓝藻水华发生频率分析方法,对2010年~2013年不同级别太湖蓝藻水华时空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为太湖蓝藻水华预警、监控、治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1) 2010年~2013年,全太湖共发生蓝藻水华354次,其中小型水华发生次数最多,蓝藻水华级别越高,发生次数越少.(2)年际变化上,蓝藻水华发生次数总体趋于平稳,蓝藻水华发生呈现“小型多发、中大型少发、重大型偶发”趋势,蓝藻水华发生规模呈显著缩小趋势.(3)月际变化上,蓝藻水华主要发生在8 ~10月,8月和9月尤其是太湖蓝藻水华的高发月份.发生规模上,4~6月蓝藻水华发生规模较小,7月开始规模逐步扩大,到9月达到顶峰,10月规模有所缩小.(4)空间变化上,太湖西部沿岸是太湖蓝藻水华首次爆发最频繁的水域.从空间分布频率来看,太湖西部沿岸区尤其宜兴沿岸是蓝藻水华爆发频率最高的水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