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我国渔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为视角,结合渔业企业数据,运用Levinsohn-Petrin(LP)法,对我国渔业企业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渔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在3%—5%之间,不同年份间增速存在较大波动。(2)沿海较非沿海渔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高4%左右;国有和非国有渔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波动上升;内外资渔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势趋同,外资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明显高于内资企业。(3)从时间序列方面来看,核密度曲线呈逐渐向右偏移的趋势,说明渔业企业生产率水平在此期间一直处于增长阶段。(4)从空间分布格局来看,渔业企业集中分布于我国东部沿海。研究结果为实现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以期能准确把握渔业企业在促进渔业生产发展过程中的资源配置和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2.
以2014—2020年中国知识产权密集型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内部控制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渠道与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内部控制与企业创新投入、产出和效率均存在正U型关系,投融资期限错配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内部控制通过抑制投融资期限错配行为进而促进企业创新。(2)引入管理层短视主义作为中介效应的调节变量,发现管理层短视主义会抑制内部控制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减缓内部控制对投融资期限错配的抑制作用,同时加强投融资期限错配对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3)资源松弛和数字化转型均正向调节内部控制与企业创新的正U型关系。  相似文献   

3.
利用我国2004—2015年249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分别测算了城市的金融集聚指数和绿色经济效率水平,采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金融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作用与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金融集聚不仅显著提升了本地区的绿色经济效率,还对周边地区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特大城市、大城市金融集聚能提升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的绿色经济效率,而中小城市金融集聚对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在五大城市群中,金融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均不显著,仅有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群金融集聚能显著提升本地区的绿色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6—2014年我国沿海1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应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度了沿海11个省市区的海洋经济技术效率,在此基础上采用工具变量二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实证检验了金融产业专业化集聚对海洋经济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对海洋经济技术效率促进效应不明显;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金融抑制"现象。进一步采用门槛回归模型解释了引起"金融抑制"现象的原因:沿海地区金融集聚水平存在"门槛效应",部分沿海地区过高的金融集聚水平弱化了对海洋经济技术效率的促进效应。因此,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优化金融人才结构、实现"互联网+海洋金融"的发展模式、深化沿海地区市场化程度是提升海洋经济技术效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基于我国粮食主产区历年13个省份农业生产的面板数据,运用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EBM模型和Global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各省份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和能源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①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能源使用量逐年上升,各省份农业能源效率存在波动,且易受外部环境影响。②农业能源效率提升与能源全要素生产率紧密相关,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是影响农业能源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基于上述实证结果,粮食主产区的农业能源效率仍存在改善空间,为推进现代农业进一步发展,应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推广节能技术,并全面激活资本、科技创新等要素。  相似文献   

6.
以2014—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了两控区政策下本地与邻近环境规制强度对本地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地及邻近环境规制与本地企业生产率均呈"U"型关系;两控区较严格的环境规制强度促进了该地区的企业生产率,非两控区则反之。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对环境规制与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研究结论揭示了环境规制的生产率效应,为政府针对两控区、非两控区精确定制环境规制政策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7.
运用DEA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2000—2015年江苏省县市经济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演化进行了研究,并引入空间自相关探究了江苏省县市经济综合效率的空间集聚演化格局特征。结果表明:(1)江苏省2015年县市经济综合效率水平一般,存在明显的"南—中—北"空间结构,纯技术效率与综合效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规模效率水平较高。(2)全要素生产率呈波动上升趋势,变动趋势与全国TFP变化基本相同;县市TFP变化主要是源于技术进步的变化,但在实际经济发展中对投入要素的使用存在效率低下问题;规模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较小。(3)综合效率空间集聚特征日益明显,L-L和H-H集聚区分布日益集中,H-H集聚区有明显的跨江扩散趋势。  相似文献   

8.
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2004—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水平,构建固定效应模型探究市场竞争、市场化对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运用面板工具变量法处理内生性偏误,并且分析东、中、西部区域异质性。结果发现:(1)研究期内,全国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呈现出波动上升态势,且效率按照东—西—中部地区的顺序递减。(2)市场竞争显著负向影响绿色创新效率,市场化显著正向影响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3)市场化在市场竞争和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之间具有调节作用,市场化水平越高,市场竞争对绿色创新效率的负向影响就越强。(4)市场竞争对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负向影响在东、中、西部并不存在显著异质性,市场化在中部地区不具有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9.
基于新疆14个地州市的面板数据,运用SBM模型,结合GML生产率指数测算了2001—2018年新疆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析了贸易开放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线性影响和科技创新门槛效应。结果表明:①新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不明显,受绿色技术变化退步影响。②贸易开放显著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口和出口贸易均能发挥绿色技术溢出作用,对北疆地区的影响作用较大。③贸易开放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倒U型”的科技创新门槛效应,进口贸易的科技创新门槛效应更显著,跨越科技创新门槛的地州市较少。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中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2011—2014年的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绿色创新和企业财务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环境规制负向抑制企业短期财务绩效,即环境规制在短期内会导致企业成本增加;(2)环境规制正向促进企业绿色创新,表明增加的企业成本转移到创新投入方面,进而提升其绿色创新能力;(3)绿色创新在环境规制对企业长期财务绩效的影响中具有中介效应,证实了我国重污染行业存在"波特假说"。  相似文献   

11.
采用基尼系数、对数离差均值和泰尔指数对2006—2016年我国沿海11个省份的海洋经济增长差异进行分析,并基于空间收敛模型研究海洋经济生产率的收敛性。结果表明:2006—2016年我国各地区海洋经济生产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总体呈减小的趋势;全国、东海区域的海洋经济增长存在绝对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北海区域、南海区域海洋经济增长不存在绝对收敛性;在引入海洋经济增长相关影响因素及空间效应后,全国、东海区域、北海区域的海洋经济增长存在条件收敛;对外贸易水平和固定资产投入强度是影响全国海洋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在绿色信贷引导资金从高能耗、高污染行业流向技术先进的新兴部门过程中,是否会倒逼重污染企业的技术创新,对于中国经济转向创新驱动意义重大。本文基于2009—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DID)考察《绿色信贷指引》的发布对重污染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信贷会显著抑制重污染企业的技术创新,这主要是通过长期债务融资约束及股权融资上升来抑制重污染企业技术创新的,而企业利润提升却有利于其技术创新;绿色信贷对大型及民营重污染企业技术创新的抑制效应显著,但对小型及国有重污染企业的影响却不明显;此外,绿色信贷政策对重污染企业技术创新的抑制效应长期存在。本研究对于发挥绿色信贷政策的资源配置作用具有较为重要的启示,同时也为绿色信贷政策的持续改进及其配套政策的及时跟进提供了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13.
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我国31个省(区、市)2005—2014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情况,并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阶段性与区域性规律分析了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结果表明:该阶段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纯技术效率不高,全要素生产率出现负增长,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较大。东部地区的TFP增长率最低,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高。除了技术进步因素外,东部地区要改善纯技术效率,中西部地区要改善规模效率。分析了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低下的原因,提出了可实施性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旅游产业集聚、全要素生产率与旅游经济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聚和全要素生产率(TFP)是提升我国旅游经济发展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在理论上推导我国旅游业产业集聚、全要素生产率和旅游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利用2001—2014年我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通过区位熵指数和DEA-Malmquist模型测度了我国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和TFP状况;通过系统广义矩估计法(SYS-GMM)实证分析了产业集聚对旅游经济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我国旅游产业集聚水平不高,TFP虽为正向增长但较为缓慢,技术效率为负增长,体现了旅游业粗放式的发展特征;旅游产业集聚对旅游经济有正向影响效应,旅游业TFP的提高在产业集聚推动经济发展的传导过程中发挥了中介作用,但TFP的推动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5.
借助信贷手段促进环境保护正在成为又一个重要的环境经济手段。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日前联合出台的《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突出金融信贷对环保的重要性,对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企业严控贷款,已经贷出的要及早追回。(7月30日新华网)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高科技上市公司2009—2015年面板数据为样本,就金融发展和融资渠道对我国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总体上看,我国高科技上市公司企业研发活动存在融资约束问题,金融发展可提高企业研发投入,且企业研发投入不依赖于股权融资而依赖于商业信用融资。(2)分地区看,东部地区的金融发展提高了企业研发投入,而中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与企业研发投入不相关。在东部和中西部地区,股权融资会降低企业研发投入,即在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企业研发投入不依赖于股权融资。(3)从所有权性质看,在国有控股公司中,金融发展与企业研发投入不存在显著关系,国有企业的研发投入依赖于商业信用融资;但在私人控股公司中,金融发展会显著提高企业研发投入,非国有企业的研发投入不依赖于股权融资。从缓解企业研发投入的融资约束、增强高科技上市公司的企业研发投入角度,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作为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碳排放权交易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提供了重要契机。尽管现有研究基于多种宏观政策探讨了环境规制的政策效应,但对碳排放权交易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关注不足。文章基于2007—2020年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看作准自然实验,采用空间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溢出效应。研究表明:①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实施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且对周边企业产生了正向溢出效应;②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轻污染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正向影响及溢出效应;③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主要通过政府的减税、市场融资约束的缓解和企业技术创新作用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本文丰富了碳排放权交易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为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Malmquist指数的工业污染治理投入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工业污染治理投入效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4年全国工业污染治理投入全要素生产率平均下降1.9%,其中,11个省市、自治区(占比36.6%)出现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19个省市、自治区(占比63.3%)出现了下降,下降幅度最大的省市为上海市;从分解指数来看,技术效率指数增长4%,技术进步指数下降2.3%,即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的不足;从区域角度来看,东、中西部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分别为0.960、0.961和1.025,受规模低的影响,东、中部地区的工业污染治理效率低于西部地区;从时间维度来看,除2008—2011年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全要素生产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外,其他年份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不明显,尤其是2011年以来,受技术进步不足影响,全要素生产率逐年下降。基于实证分析,本文从推动企业生产技术创新和污染治理技术创新、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并施一同促进工业企业加大污染治理投入、鼓励企业采用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方式治污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结合传统随机前沿模型(SFA)、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SEA),将截面数据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推广应用到面板数据,新的空间随机前沿模型在获取各省全要素生产率的同时可得到各自的前沿生产函数。结果表明:(1)要素投入,尤其是资本要素投入仍是多数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2)中部和西部劳动力流失问题严峻;(3)我国经济增长与高污染、高能耗并行;(4)对新技术利用不佳仍是现阶段我国发展面临的巨大障碍;(5)中部和西部全要素生产率在现有研究中往往被低估;(6)全要素生产率贡献各地的差异较大,说明我国还存在较强的技术扩散壁垒。  相似文献   

20.
利用DEA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方法对中国30个省区的生态效率及其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平均综合效率一般,各省区之间差异较为明显,只有少数省区达到了效率最优,东中部地区生态效率高于西部地区,呈现出与我国区域经济格局相似的特征。Malmquist指数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2年间生产率变化呈现出弱衰退的趋势。从影响因素来看,技术变化指数对生产率变化起着促进作用,而生产率的下降主要是受技术效率衰退的影响,技术效率下降主要是受纯技术效率下降所影响,规模效率变化对生产率变化和技术效率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