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林业企业承担着经济、社会、生态三大责任,增加林业企业的科技创新投入、促进林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对于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选取16家主要以营林造林、环境保护为主营业务的林业上市公司2012—2021年的面板数据,使用WW指数测度林业企业的融资约束指数,分析林业企业在不同的融资约束条件下,同行业的市场竞争对林业企业科技创新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1)总体上,林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对其科技创新投入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在按照融资约束指数分组之后发现,低融资约束组的市场竞争对林业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高融资约束组的市场竞争对林业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2)现金流对林业企业科技创新投入在低融资约束组中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在总体回归与高融资约束组的回归中并不显著。(3)在使用正向化的SA指数的模型之中,市场竞争的影响为-0.092 205 8+0.015 649 4×SA,在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且现金流的作用方向与显著性程度与WW指数的回归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化石能源为动力的传统汽车难以顺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而以非常规车用燃料为动力的新能源汽车对解决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32家新能源汽车概念股上市公司2012—2014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用研发投入强度作为解释变量,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分析了税收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的所得税税负与企业研发投入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流转税税负和研发支出的关系不显著。结合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旨在激励新能源汽车公司提高研究开发投入,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绿色信贷引导资金从高能耗、高污染行业流向技术先进的新兴部门过程中,是否会倒逼重污染企业的技术创新,对于中国经济转向创新驱动意义重大。本文基于2009—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DID)考察《绿色信贷指引》的发布对重污染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信贷会显著抑制重污染企业的技术创新,这主要是通过长期债务融资约束及股权融资上升来抑制重污染企业技术创新的,而企业利润提升却有利于其技术创新;绿色信贷对大型及民营重污染企业技术创新的抑制效应显著,但对小型及国有重污染企业的影响却不明显;此外,绿色信贷政策对重污染企业技术创新的抑制效应长期存在。本研究对于发挥绿色信贷政策的资源配置作用具有较为重要的启示,同时也为绿色信贷政策的持续改进及其配套政策的及时跟进提供了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4.
我国东部资源枯竭型企业跨区转移行为所产生的胁迫效应,阻碍了中西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系统分析了资源枯竭型企业跨区转移胁迫效应的作用机理,运用2000—2015年中西部地区5个省份的煤炭产业相关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模型,通过回归对胁迫效应的干预因子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环境规制、环保投资水平、技术水平和企业发展方式水平对资源枯竭型企业跨区转移行为的胁迫效应有着显著影响,并且干预强度依次降低;环保投资水平、企业发展方式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会弱化环境胁迫效应,而转入地的第二产业比例上升和环境规制强度增大会强化环境胁迫效应。  相似文献   

5.
结合"十三五"环保规划的绿色金融政策,概述了环保企业股权类融资和债务类融资的方式,探讨了利用融资手段帮助环保企业融资,进而促进产业发展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借助面板门槛模型,通过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条件下分别分析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与多样化集聚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全国看,专业化与多样化集聚对技术创新效率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前者呈正的"N"型关系,后者呈促进但递减的关系,两种集聚基于FDI、OFDI门槛下呈现"U"型关系。(2)从分地区看,东部地区专业化集聚抑制了技术创新效率而多样化集聚促进了技术创新效率,中西部地区两种集聚均提升了技术创新效率。(3)从产业层面看,低端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集聚、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多样化集聚更能促进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通过构建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能力与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定权法,对河南省18个地市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能力与效率区域差异进行了测度和分析。研究发现,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能力与效率整体协调性差,部分地区研发能力的获取是以牺牲研发效率为代价的;自主创新支撑能力、资本投入、环境约束是影响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能力与效率的关键因素,而人力资本投入权重相对较小,说明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发软实力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8.
以在沪深证券交易所挂牌的旅游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与主营业收入的比例计量股权代理成本,以及采用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国家持股比例、法人持股比例和公众持股比例作为衡量股权结构的主要指标.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得知,我国旅游上市公司股权代理成本与股权集中度呈显著负相关,与股权制衡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性则不显著.因此,可通过对这两者的适当调整来优化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降低股权代理成本,提高旅游上市公司的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东部资源枯竭型企业向中西部资源富集地的转移问题,采取系统工程的原理,深度分析东部资源枯竭型企业的运营困境、优势要素和可行出路,以及中西部资源富集地的开发困境、优势要素和发展需求,探究双方优势要素耦合的可行性。研究表明:(1)东部资源枯竭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十分突出,解决的关键在于有效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2)中西部资源开发存在产业集中度较低、资源浪费较多、安全隐患较大、环境破坏较重等问题,必须从管理体制和调控政策上进行有效创新;(3)东部资源枯竭型企业与中西部资源富集地双方优势要素具有明显的耦合性,促进双方优势要素的耦合,是助力企业走出资源枯竭困境,加快中西部资源产业转型升级的可行举措。  相似文献   

10.
采用熵权法和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分析了2007—2016年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的现实水平和障碍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高,整体发展态势良好。(2)经济发展质量区域差异显著,东部地区优势明显,东北地区次之,中西部地区较落后。(3)科技创新能力、人力资本、要素使用效率、产业结构、城乡发展差距和人均GDP是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共性因素。各地由于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的差异,障碍因素也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06—2015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变异系数法测度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发现我国整体普惠金融水平呈上升趋势,但区域差异比较明显,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在社会经济、银行业结构、基础设施与服务层面,构造普惠金融的决定模型。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城镇化、农村金融机构、公路建设、手机互联网新渠道提升普惠金融指数,大型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抑制普惠金融发展。从分区域来看,普惠金融的影响因素差异很大。就银行业结构而言,我国东部地区大型商业银行与普惠金融指数显著为正,中部地区农村金融机构与普惠金融指数显著为正,西部地区农村金融机构结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探讨上市公司参与国家脱贫攻坚工作的外延溢出效应。以2016-2020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本文采用Logit回归模型实证考察了上市公司参与精准扶贫对审计师决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上市公司参与精准扶贫显著提高了收到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且投入金额越多,对审计意见产生的影响越大。(2)机制检验发现,参与扶贫通过显著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而影响了审计意见类型。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影响仅在非国有企业中显著,在国有企业中不显著。(3)企业开展扶贫的难度和取得的扶贫成就均显著影响了审计意见类型。  相似文献   

13.
科学分析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空间格局及驱动因素并提出优化路径,有助于新时期提高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建设能力和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运用最邻近指数、不均衡指数、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与热点分析等方法探析2006—2021年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的空间结构特征,并借助地理探测器探测其空间分布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总体呈现出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梯度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2)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在空间上形成以“城市群”为依托的“五核一带”集聚格局;(3)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热点和冷点区依次由东部至西部呈“圈层”式梯度分布;(4)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空间分布格局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地区经济水平、市场条件和科技投入为主要驱动因素。基于研究结论及现实发展需求,本文从“点轴、分区、网络”3个概念维度提出新时期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空间布局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4.
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我国31个省(区、市)2005—2014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情况,并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阶段性与区域性规律分析了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结果表明:该阶段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纯技术效率不高,全要素生产率出现负增长,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较大。东部地区的TFP增长率最低,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高。除了技术进步因素外,东部地区要改善纯技术效率,中西部地区要改善规模效率。分析了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低下的原因,提出了可实施性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研发效率是衡量企业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基于2012—2015年面板数据,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在控制环境因素的基础上对我国36家农业类上市公司的研发效率进行了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过于集中的股权结构会加剧公司投入冗余,而政府补贴则有助于减少研发投入浪费;在剔除环境因素、随机误差的影响后,大多数公司的综合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下降,且普遍处于规模递增状态,说明规模扩张仍是研发效率提升的重要瓶颈,因此要提高农业公司的研发效率。  相似文献   

16.
田辉 《绿叶》2019,(Z1)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是支撑绿色金融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制度,然而目前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状况并不理想。以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从可及性看,进行相关披露的上市公司数量尚不够多;从可用性看,缺乏对关键环境信息的披露;从可靠性看,披露的准确度和完整度缺少第三方验证。上市公司披露现状不佳直接源于相关监管规则要求偏低。由此,提出建议:一方面是多部门联合出台规范性文件;另一方面是确定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总目标,分阶段予以实施;再一方面是进一步推进配套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以2010—2016年全国92家农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农业企业研发活动的中间产出效率和最终产出效率,分别考察金融环境和区域性环境因素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上市企业研发活动存在显著非效率,金融环境的改善将提升研发效率,且对最终效率的影响大于对中间效率的影响;区域间农业企业研发中间效率差异缩小,但最终效率差异扩大,物质资本对最终产出效率的影响显著性大于人力资本对中间产出效率的影响。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环境信用评价是环保部门对企业环境行为作出的信用评价,是环境信用体系的基础,能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支持。目前我国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存在法律体系不健全、信用评价的参与主体单一、信用评价结果运用不充分等问题。在法律法规、国家政策、技术标准三个层面优化法治环境,并且调整环境信用评价范围,以及明确环境信用评价在绿色金融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有助于推进环境信用评价制度的实施,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轨发展。  相似文献   

19.
采用我国长江经济带1995—2016年省域面板数据,基于扩展STIRPAT模型定量分析了长江经济带能源消费碳排放各驱动因素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化水平因素对我国东部地区具有负向抑制作用,而对中部和西部地区具有正向驱动作用。(2)碳排放与人均GDP因素之间存在着倒"U"型曲线关系,目前只有东部地区通过了碳排放拐点,中部地区接近拐点,而西部地区碳排放量在较长时期内将持续增长。(3)产业结构和能源强度因素对碳排放均产生显著影响,且对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影响远远大于东部地区,创新水平对碳排放影响微弱。(4)外商直接投资与金融发展因素对碳排放具有负向抑制作用,贸易开放度和环境规制因素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正>在政府加强环境规制的大背景下,企业的研发投入行为及其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是一个新的重要的研究课题。环境规制对企业研发投入有重要影响,并最终对企业经营绩效产生影响。一般认为,环境规制强度的增加会促进企业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活动,但也有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