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东部资源枯竭型企业跨区转移行为所产生的胁迫效应,阻碍了中西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系统分析了资源枯竭型企业跨区转移胁迫效应的作用机理,运用2000—2015年中西部地区5个省份的煤炭产业相关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模型,通过回归对胁迫效应的干预因子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环境规制、环保投资水平、技术水平和企业发展方式水平对资源枯竭型企业跨区转移行为的胁迫效应有着显著影响,并且干预强度依次降低;环保投资水平、企业发展方式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会弱化环境胁迫效应,而转入地的第二产业比例上升和环境规制强度增大会强化环境胁迫效应。  相似文献   

2.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鲍文  李洁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20(6):438-439,475
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移,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问题。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出路在于:立足自身特点,发挥比较优势,选择和培育替代产业,以市场为出发点,实现产业结构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3.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我国资源型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存在着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提出了当前资源型产业走出困境的有关对策 ,对技术创新、企业组织机构向企业化和集团化发展 ,多角化经营及企地合作等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西部大开发的实质就是西部资源大开发。要使西部资源开发取得预期的效果,就必须切实转变观念,摒弃重第二产业、轻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重国家垄断、轻民营资本的传统观念,积极鼓励更多的民营企业介入资源开发领域。通过扶持优势民营企业在资源开发领域的发展,以优势企业为依托,进行存量资产调整或上新项目,是解决目前已步入困境的“四矿”(矿业、矿区、矿山、矿城)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我国31个省(区、市)2005—2014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情况,并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阶段性与区域性规律分析了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结果表明:该阶段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纯技术效率不高,全要素生产率出现负增长,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较大。东部地区的TFP增长率最低,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高。除了技术进步因素外,东部地区要改善纯技术效率,中西部地区要改善规模效率。分析了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低下的原因,提出了可实施性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旅游产业与生态文明建设耦合协调度时空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省16个市州为研究单元,综合运用熵值赋权法、功效评价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等定量研究方法,结合ArcGIS10.2软件,对云南省各市州旅游产业与生态文明两大系统协调发展情况与时空差异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2006—2015年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的区域极化效应显著,综合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旅游产业发展滞后型市州数量较多;(2)生态文明建设空间格局由"单极"向"面状"转变,分布不均衡;(3)旅游产业与生态文明耦合协调度总体呈勉强协调型,发展协同效应较弱,耦合协调度在空间集聚方面的"趋同俱乐部"现象明显;(4)旅游产业与生态文明耦合协调度与经济发展之间呈明显正相关关系,耦合协调度越高的区域对经济、科技、资金、人才等要素"流"的集聚效应越强。  相似文献   

7.
中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有118座资源型城市,资源型产业曾为地区能源供给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但多年的开采和使用使资源濒临枯竭,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加上资源型产业高投入、高消耗、占地广的特点,使现阶段的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遇到瓶颈,亟需进行产业转型。以中国的资源型城市产业为研究对象,分析现阶段资源型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资源型产业转型的发展模式,探索适合中国的转型模式。  相似文献   

8.
旅游产业绿色发展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从旅游绿色增长、绿色财富、绿色福利3个维度,综合构建兼顾质量、效率与协调的旅游产业绿色发展理论框架,并运用熵权法、空间相关性分析、耦合协调度及地理探测器对中原城市群2015—2020年旅游产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中原城市群旅游产业绿色发展水平稳步上升,且内部表现出一定的协同演进态势;(2)区域上呈现“西部>中部>东部”的空间分布,形成了西部高值集聚和东部低值集聚的两极分化格局;(3)旅游产业绿色发展内部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与其综合发展水平基本吻合;(4)中原城市群旅游产业绿色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旅游绿色生产、产业结构升级、旅游经济绩效、游客体验性福利对其产生显著影响,且作用程度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9.
目前资源枯竭型城市普遍面临经济转型困难问题,发展旅游产业成为越来越多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现实选择。以资源枯竭型城市河南省焦作市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因子分析和层次分析法对焦作市2000—2013年旅游竞争力进行测算,并与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焦作市近14年的旅游竞争力及各项分类指标均处于稳步上升的趋势,旅游业绩表现是旅游竞争力的决定性因子。焦作市旅游竞争力明显,但社会经济运行、基础设施支撑不强,需要当地政府部门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完善旅游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0.
采用熵权法和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分析了2007—2016年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的现实水平和障碍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高,整体发展态势良好。(2)经济发展质量区域差异显著,东部地区优势明显,东北地区次之,中西部地区较落后。(3)科技创新能力、人力资本、要素使用效率、产业结构、城乡发展差距和人均GDP是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共性因素。各地由于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的差异,障碍因素也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1.
以山东省17地市为研究对象,建立耦合特征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空间分析方法,从时空两个维度对2006—2018年17地市人口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和协调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人口和土地城镇化耦合水平较高且比较稳定;(2)耦合协调水平地区差异明显,呈现"济南—青岛"双核格局,东部沿海地区耦合协调水平较高,西部内陆地区协调水平较低;(3)耦合协调度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为区位条件、经济发展状况、交通条件和基础设施水平。  相似文献   

12.
旅游城镇化是旅游研究和实践的热点问题之一。运用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与方法,对1993—2014年山西省旅游产业与城镇化之间的耦合特征及时空分异规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山西省旅游产业与城镇化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总体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旅游产业滞后类型居多;(2)山西省旅游产业与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水平逐年提升,实现了由失调阶段向协调阶段的转变;(3)山西省耦合协调度的地区总体差异在逐渐缩小,地区间和地区内省际差异的贡献不均衡,其中地区内差异绝大部分的贡献来自于晋中地区;(4)山西省地区内差异主要受旅游资源禀赋、旅游交通设施、区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皖江城市带是安徽省经济、社会、科技、文化、资源最发达、最集中的地区,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点开发区域和泛长三角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辐射的前沿地区。根据《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结合《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池州市提出了"(1)开发沿江一线、保护腹地一片,以沿江一线为发展轴,推进东部经济区组团、前江组团、大渡口组团、香隅组团沿  相似文献   

14.
体育旅游与红色文化资源融合开发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价值,同时也符合新时期体育、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的时代趋势。采用文献和实地考察等方法,结合产业经济和旅游经济相关内容,探究体育旅游和红色文化资源融合开发的动力机制、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结果表明:(1)动力机制包括业态融合、全民健身、消费升级的外生拉动力和资源契合、符号耦合、谋求效益的内生推动力。(2)现实困境包括职能部门高效沟通和协作机制不畅、融合开发运营理念难以深化、文化价值内涵转化效益不足、单一产品形态同质化低效化。(3)从打破行政壁垒,推动高效协同、强化资源整合,创新发展模式、增强品牌营销,打造旅游目的地、深挖内涵消费,打造创意产品、打造品牌赛会,构建共生机制提出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5.
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国务院确定了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安徽省淮北市、铜陵市名列其中。中央财政将给予包括此前确定的1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在内的共44个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支持。同时,近年,将暂不再审定新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那么资源枯竭后,城市又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资源型城市面临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脆弱性问题,降低资源型城市敏感性和提高适应能力是实现资源型城市反脆弱性发展的关键。基于资源型城市脆弱性研究现状,梳理了资源型城市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资源子系统和生态环境子系统具有的脆弱性特征,如产业结构单一、金融市场缺乏活力,下岗失业和棚户区改造问题严峻,资源枯竭、利用率低,生态环境破坏等。设计了资源型城市各子系统脆弱性耦合作用模型,从加快经济转型、促进社会发展、合理利用资源和重建生态环境等方面为资源型城市反脆弱性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7.
<正> (1) 研制开发节能、降耗、无污染、低污染的清洁生产工艺和清洁产品;(2)研究开发适合国情的清洁高效燃煤技术;(3)研究开发城市饮用水源综合保护技术;(4)研究开发中小型工业废水简便有效的治理技术;(5)研究开发城市生活垃圾简便有效综合无害化处置和利用技术;(6)研究开发工业固体废弃物的集约化、产业化、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7)研究开发破坏臭氧层物质的替代生产技术;(8)开发推广低成本、高效立体生态农业技术;(9)综合治理局部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生态工程技术;(10)建立符合国情的环境资源价值体系和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18.
资源型城市的“无废城市”建设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资源型城市在我国经济发展大局中地位重要而特殊、历史贡献突出,城市发展的生命周期特征和物质代谢的"大进大出"特征明显,固体废物(以下简称固废)治理问题积弊已久、复杂多变。如何建设"无废城市"模式的资源型城市,是当前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无废城市"实践亟待破解的难题。本文研究分析了2017年我国资源型城市固废产生、贮存、综合利用、处置环节及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主要问题,并从制度设计、产业转型、分类利用、标准建立四个方面提出了"无废"资源型城市建设的政策建议。根据资源型城市所处生命周期发展阶段的不同,提出了基于固废"产、存、用、置、销"的存量、流量挂钩约束的发展模式。同时提出以下建议:快速成长期城市应从产业体系构建、空间布局及准入条件着手控制固废增量;平稳成熟期城市应发展完善高值化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体系和制度体系;枯竭衰退期城市应注重挖掘和开发存量固废的资源价值;再生发展期城市应加强多源废物协同处置利用产业体系建设。本研究可为资源型城市的"无废城市"建设提供模式参考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旅游产业与信息产业耦合协调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信息产业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依据耦合协调度等级及阶段划分标准,将中国旅游与信息两大产业耦合协调度划分为失调衰退、过渡、协调上升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两者综合发展水平的时序演变特征,探索了影响信息产业驱动下的旅游产业响应机制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旅游产业与信息产业存在着显著的耦合互动关系;(2)旅游产业与信息产业耦合发展水平大幅提升,2009年后信息产业优先类型居多;(3)旅游产业与信息产业两系统间的耦合协调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从2013年实现了从失调阶段向协调阶段的转变;(4)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信息产业规模、旅游收入、信息产业技术基础、旅游产业知识支撑是影响两者耦合协调度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以我国沿海1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2005—2014年旅游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和评价,揭示其时序变化、区域差异和空间演化特征,再利用经济增长收敛理论对其收敛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沿海地区旅游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绿色技术、科技进步与绿色发展水平不高,亟需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集约发展转变;(2)沿海地区旅游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空间分异与演化特征明显;(3)沿海地区旅游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不存在显著的σ收敛,只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表明生产率地区差距不断缩小,且各自收敛于自身的稳态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