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完善碳交易市场,优化碳交易机制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为解决我国传统中心化碳交易市场中存在的交易低效、监管困难、行政干预过度等机制性问题,本文在剖析碳交易流程功能需求和区块链技术适用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自动化、可信任的创新碳交易体系构建方案。首先从整体层面出发,依据实际业务场景设计了基于 Fabric联盟链的碳交易区块链总体架构,然后对交易体系进行细分,从碳交易二级市场框架、碳交易方法、碳交易监管、碳交易激励与惩罚四个维度探讨了身份认证、智能合约、数据溯源、信用代币等区块链技术的具体应用方法。研究表明,区块链技术的引入推动了碳资源向数字凭证转化,实现了碳交易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升了交易效率;链式数据结构和分布式共识机制扼杀了“舞弊”和“寻租”空间,为实时动态监管和协同监管创造了条件;碳交易信用代币的发行与应用提供了更为缓和的治理方式,避免了行政强制手段对市场的过度干预,优化了政府的治理能力,也进一步提升了碳交易的效率性和公平性。  相似文献   

2.
实现碳中和是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选择。碳市场作为以碳排放权交易为核心的市场机制是加速全球碳排放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尽管当前全球碳市场的发展仍呈现区域性和碎片化状态,但随着能源危机的加剧,极端气候灾难的不确定性增多,未来通过碳市场领域的国际合作实现全球碳市场的协同以应对气候变化仍是大势所趋。本文试图通过对国际碳市场进行回顾和类型化总结,并就《巴黎协定》下国际碳交易模式的协同困境从技术、制度和参与程度三个维度开展分析。作者认为,如欲加快全球碳交易的协同进程,应尽快完善国际碳交易中的技术适用细节,提升碳交易相关制度的适用力度,扩大碳交易相关制度的适用范围,加强发展中国家的碳市场的基础建设,拓展发展中国家碳交易市场建设支持来源,最终建立全球碳价格统一机制。提前布局研究碳市场的跨境连接方案对于中国而言极具现实意义,本文最后对中国参与全球碳交易市场的国际合作前景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我国碳交易制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从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愿景、碳交易体系中的CCER抵消交易、建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长效机制等方面对我国碳交易制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宏观形势做出研判,系统梳理了我国利用碳交易制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碳交易制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建议:一是重启CCER项目申请备案,协调国内国际碳交易,增加碳交易的脱贫攻坚资源;二是统筹项目签发与碳抵消规则,调整项目类型和地域限制,提高碳交易的脱贫攻坚效率;三是建立低碳交易数据共享平台,提升项目交易活跃度,保障碳交易的脱贫攻坚质量。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2年微观层面的社会核算矩阵(SAM)表,本文构建动态可计算的一般均衡(CGE)模型,分别设计碳交易和碳税情景加入该模型,模拟中国2012—2030年的宏观经济效应和部门结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就宏观效应来看,2030年碳交易和碳税情景的碳强度分别比基准情景下降了24.24%和26.487%,分别完成碳减排目标的55.052%和59.349%;碳交易情景下消费、投资、出口和进口出现较大波动,碳税情景下这些指标小幅上涨。就部门经济效应来看,能源部门受政策情景影响最大,其次是制造业部门,其他部门受到的影响较小;碳交易情景对各部门增加值有抑制作用,并对原油和天然气部门的消费产生较大冲击。就部门减排效应来看,制造业部门的减排效应较显著;碳税情景的减排效应优于碳交易情景。总体而言,单一实施碳交易或碳税政策,不能完全实现碳减排目标,碳税政策相对温和,可以考虑两种减排政策配合实施,以减缓对经济系统冲击,并实现碳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5.
相震 《四川环境》2012,31(3):70-75
中国强制碳交易标的物的确定、排放权的分配、排放源的监测核查等制度设计尚不明晰,也未出台温室气体交易活动的相关管理办法,碳减排体系尚未真正确立。碳市场处于初建期、探索期。通过对碳交易活动的背景、实质、运行机制以及国内碳交易现状的分析,结合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进展和国内政策行动对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国内外双重的减排压力下,我国碳交易市场逐渐发展起来。但是目前各试点却均陷入了市场发育不完善、行政色彩浓厚的困局之中。重新从基础权利构造的角度审视碳交易市场,可以看出排污权是碳交易市场的基石,排污权的交易价值是企业从事碳交易的直接动因,排污权的缺位是当前碳交易市场困局的重要根源。因此,必须通过排污权立法、部门法协调、建立交易信息登记平台、强化排污责任机制和提升减排技术等手段,构建起有交易价值的、受到公权力保护的排污权权利构造。  相似文献   

7.
在对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碳交易价格形成机制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预测指标体系。利用2017年1月1日—2018年9月30日广州碳交易市场碳交易价格数据和指标体系中各预测变量的数据,应用Lasso回归方法对变量进行筛选,建立灰色BP神经网络对碳交易价格进行预测。预测模型对于10期以内短期预测平均相对绝对误差(MAPE)小于4%,预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姜诚 《环境教育》2014,(4):17-20
正2013年6月18日,深圳碳交易在国内推行。此后,上海、北京、广东、天津碳交易市场也相继启动。因此,有人将2013年称做"碳交易元年"。截至目前,国家发改委确定的7个碳交易试点中,只有湖北、重庆两个省市仍在酝酿中。中国的碳排放量占全球的近1/4。在未来20年,全球每年与能源相关的碳排放增长量的一半来自中国。而企业又是碳排放大户。如果碳交易全面推广开来,将对企业带来什么影响?负担还是红利?  相似文献   

9.
随着碳交易的进行,第三方机构碳审计是国际间减排合作、国内减排监管以及碳市场运行的重要制度安排。借鉴欧盟碳交易中第三方碳审计的经验,分析清洁发展机制(CDM)第三方碳审计机构(DOE)的优缺点,探讨我国目前碳交易中第三方碳审计的现状和问题,进而对我国碳交易中第三方碳审计机构的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世界上温室气体最大的排放国,我国不仅在国家层面上面临着巨大的减排压力,同样在行业和企业层面也面临着减排的压力。为了缓解气候变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改变我国高排放、高能耗的传统工业发展路径,建立成熟完善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迫在眉睫。文章介绍了国内外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碳交易市场建立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借鉴国外碳交易市场的先进理念及建设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碳交易市场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地方性试点的基础上,我国已在电力行业启动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配额管理不仅直接影响参与者的经济利益,还决定着碳排放权交易机制能否成功建立和持续运行。从配额总量设定、地区和企业层面的配额分配、配额的调控和灵活管理机制等角度总结比较了各国碳排放权配额管理制度设计的经验教训,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对我国全国性碳交易市场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广东长隆碳汇造林项目作为我国首个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签发的林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CCER)项目,对于我国林业碳汇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本文对广东长隆碳汇造林项目进行了成本收益分析,发现林业碳汇交易价格被远远低估,从而使该项目不具备经济上的可复制性。为探究交易价格被低估的原因,本文考察了林业碳汇市场的供需关系,发现目前碳交易市场对林业碳汇CCER需求不足仅是表象,供需错配才是实质。首先,从需求侧来看,广东省碳排放配额设置过于宽松,缺乏林业碳汇CCER的接纳能力;其次,就供给侧而言,CCER的交易成本很高,且项目申报要求业主为企业法人,这严重限制了林业碳汇CCER的有效供给。鉴于以上问题,本文提出应同时从林业碳汇CCER的需求侧和供给侧着手改革。就需求侧而言,收紧广东省碳排放配额总量,并将林业碳汇CCER交易由补充机制改为配额管理。就供给侧而言,可以结合广东省推进林业碳普惠制度,将项目申报主体和交易主体放宽到独立法人和个人,广泛吸收民间资本、培育大型林业企业开展碳汇造林项目;降低碳汇项目进入门槛,根据省情制定方法学,简化签批手续。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山西省排污权交易工作现有交易机制、政策设计与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分析现有排污权交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十三五"时期国家对排污权交易工作的总体要求,提出山西省排污交易体系的改进设计建议。通过改进排污权初始分配方式和排污权交易模式,制定活跃排污权交易市场的相关政策,强化市场与政府的对接,探索山西省地方立法,扩展山西省排污权交易管理平台等,逐步完善交易制度建设、监管体系建设、信息统计体系建设,深化排污权交易支持下的山西省总量减排及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构建管理规范、交易顺畅的排污指标交易市场,支持排污权交易工作在山西省的全面推广与实施。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Market‐like trading programs for water quality management begin with enforceable limits on the amount of the pollutant allowed in a watershed. Properly designed market‐like trading programs then create incentives for dischargers to reduce nutrient control costs over time by making pollution prevention innovations. However, the structure of the Clean Water Act can be a barrier to establishing market‐like trading programs. First, we describe the general features and advantages of market‐like trading programs. Then we offer practical suggestions for bringing market‐like design concepts to nutrient trading programs within the existing legal and regulatory setting.  相似文献   

15.
李毅  姚建  杜鹏生  蓝洋 《四川环境》2014,33(5):131-134
排污权交易在环境管理领域里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回顾了我国近年来的排污权交易政策,并对排污权交易试点实施效果进行了阐述,同时结合目前排污权交易在我国应用和研究现状,对排污权交易制度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法律政策落后、初始分配公平与效率缺乏保障、市场体制欠缺以及监测监督力度不够等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从排污立法、市场培育、政府监管3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考虑到碳排放交易体系比碳税更具有政治可行性,不少国家或地区开始实施碳排放交易体系,以最低的减排成本来达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然而,采用碳排放交易体系,其排放总量是固定的,而减排成本是不确定的,可能会出现由于政策或外部冲击而产生的配额价格异常波动的现象。因此,为确保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成本有效性,政策灵活性十分重要。在理想情况下,碳排放市场具有完全的时间灵活性(包括长期的履约期、自由的配额储存与预借)和空间灵活性(即建立全球碳市场),这将对增强市场流动性、降低减排成本、缓解价格波动起到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政策设计需要考虑更多因素,实际上理想状态很难达到。本文将对国外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政策灵活性设计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和比较,尤其关注履约期的长短、配额的跨期使用、配额的抵消、区域碳市场连接等方面的具体政策设计,这对我国在7个省市进行碳排放交易试点以及今后建立全国性的碳排放交易体系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渐凸显,用市场机制代替行政处罚成为降低治污成本的重要举措,也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从优化环境资源配置、激发企业积极治污、实现政府职能转换三个方面阐释了湖南省实施排污权交易的现实意义;分析了制约排污权交易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并针对其制约因素,从建立严格规范的法规体系、行之有效的市场机制、实时有效的监控系统、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方面,提出了完善和壮大湖南省排污权交易市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排污交易权理论与实践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排污权交易是一种市场激励机制。本文通过对排污权交易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分析和探讨,提出在我国实施总量控制条件下的排污权交易是切实可行的,其关键在于建立起完整、合理的排污权交易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