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行动网络牵头发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数和指示板报告,对中国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状况进行了分析,认为尽管中国的SDG指数在全球整体排名中呈逐步上升趋势,但生态环境相关指标总体依然面临严峻挑战:中国与生态环境相关的目标评级偏低;SDG指数和指示板报告采用的评价指标与中国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关联性不强;中国的统计数据难以满足测量2030年议程的数据需求等。为实现联合国倡议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应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高环境治理水平,加快建立中国本土化评估指标体系,形成SDGs指标年度报告制,建立SDGs实施机制,建立与2030年议程相适应的统计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2.
<正>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跨界学习为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实现路径,围绕可持续发展教育大概念的行动变革,为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成果愿景。2015年9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正式通过了《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该议程覆盖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这项新的国际框架是未来15年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有必要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进入主流教育,助力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016年1月1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简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正式启动,世界各国将在今后15年为实现旨在消除贫困、保护地球、确保所有人共享繁荣的17项全球性可持续发展目  相似文献   

4.
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之一。科学监测和评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进展是确保实现远景目标的关键,也是目前开展美丽中国建设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之一。本文深入分析了美丽中国建设的思想内涵、理论基础和实践认识,提出美丽中国建设内涵丰富,其建设重点内容应突出绿色低碳、环境优良、生态良好、环境健康、生活环境等5个领域。在此基础上,明确了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库设计要考虑体现美丽中国建设主要领域、重点聚焦生态环境,充分衔接有关方面指标体系、充分吸收地方开展美丽中国建设指标体系等4个方面的思路,提出了指标库设计需要遵循战略导向性、科学合理性和动态差异性等3个方面的原则,构建了五大领域10个维度51项具体评估指标的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库,最后提出了通过采用剔除、替换、新增等3阶段指标筛选技术步骤,指导各地构建本地区开展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时的指标体系,以推动美丽中国建设从理念到实践、从目标到结果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丽中国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重要表征。面对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整体部署还需进一步明确的现实需求,本文在总结美丽中国建设进展成效的基础上,分析识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提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路径,围绕绿色低碳发展、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美丽中国建设重点领域,提出推进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进国家重大战略绿色发展、推动环境污染防治、打造美丽宜居城乡、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构建生态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等8个方面美丽中国建设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6.
资讯     
《绿叶》2007,(1)
我国首次发布《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科技部、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等六部门近日发布了《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这是我国编制的第一部有关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国家评估报告。评估报告指出,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下,中国以对全球环境事务负责任的大国态度,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积极制定并实施了减缓气候变化的国家对策。随着中国未来经济的持续发展,使GDP的碳排放强度较大幅度地持续下降,到本世纪中叶,将争取实现碳排放量的零增长乃至负增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废旧塑料市场据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目前中国废…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社会科学院2014年1月9日发布的《全球环境竞争力绿皮书》显示,2012年全球环境竞争力排名.瑞士、德国、挪威分列前三甲。中国排名第87位。作为中国智库对全球环境竞争力进行的首次评估.该绿皮书根据全球各国环境发展的实际.构建了全球环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全球133个国家和地区作  相似文献   

8.
正结合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学科带头人工作室的实践经历,从国际化、项目化、个性化的角度分析探索,指出环境教育教师的可持续成长途径。自《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全球可持续发展教育行动计划》发布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断加大了在世界各国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力度。教育部相关规划也进一步做出了"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最新部署。两年前,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命名了戴剑环  相似文献   

9.
《绿叶》2021,(1)
正发展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是新形势下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2021年6月2日,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共同发布《关于推动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为进一步推进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工作,壮大生态环境志愿者队伍,促进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形成全民建设美丽中国的新局面指明了工作主线,提供了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0.
目标间关系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目标执行的重要挑战。本文回顾了关于目标间权衡和协同关系的研究成果,梳理了既有研究中平衡目标间关系的评估方法以及可以促进多目标实现的政策创新手段,总结了影响监测评估和政策手段发挥作用的因素。研究发现:目标间普遍存在部分或整体性的权衡和协同关系;以综合指数法和事前评估法为代表的评估方法开始转向关注目标间复杂的联动关系;减贫、减排、土地政策以及清洁生产和多元利益主体协作机制对目标的整体实现有助益;监测评估作用的发挥受限于数据管理和绩效测量方法的选择,政策手段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治理能力和既有制度安排的影响。最后,对未来中国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了展望和建议,要确立中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间的整体关系,加强对目标执行和实现的事前评估能力,将更多本土化的SDGs指标纳入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1.
当前落实《巴黎协定》的实施细则谈判中,如何体现气候变化公约和《巴黎协定》的原则,全面、均衡地推进适应、减缓、资金、技术、能力建设和透明度各要素的进展,各缔约方仍存在较大分歧。为缩小各国减排承诺与实现控制温升2℃目标间的差距,2018年将开展"促进性对话",强化各缔约方的承诺和行动,也面临复杂的博弈形势。中国倡导合作共赢、公平正义、共同发展的全球气候治理新理念,把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推动各国可持续发展的机遇,促进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走上气候适宜型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以实现"发展"与"减碳"的双赢,促进各国加强互惠合作,共同发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国内遵循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统筹国内可持续发展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动能源革命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打造经济、民生、资源、环境与应对气候变化多方共赢的局面。加强国际务实合作,结合"一带一路"建设,秉承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理念,与沿线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对接,加强先进能源产业与低碳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互联互通。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变革、能源与经济低碳转型、互惠共赢国际合作等领域,已经并将继续做出重要贡献,发挥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将极大推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意味着中国乃至世界现有经济结构和能源系统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3.
《绿叶》2021,(6)
正12月20日,由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组织编制的2021年度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报告正式发布。本年度聚焦"全球陆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态势""全球典型湖泊生态环境状况""欧亚大陆草原生态状况"和"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与粮食安全形势" 4个专题开展遥感监测与分析。国家遥感中心副主任、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编委会副主任刘志春介绍说,  相似文献   

14.
环境资讯     
【环境新闻】我国发布首个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40个部门制定的《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6月1日对外发布。这是我国发布的首个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这份5.5万字的报告阐述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展,分析了存  相似文献   

15.
郑军 《中国环境管理》2020,12(4):68-72,67
生态环境国际合作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内容。"十三五"时期,我国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生态环境保护国际合作取得积极进展。本文在分析生态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现状、不足以及面临新形势的基础上,提出坚持底线思维,突出重点,精准对接,以我为主、以外促内等合作原则,建议"十四五"时期加强战略规划和引领,提升生态环境国际合作的地位和作用,以建设性姿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努力实现国内环境治理、全球环境治理以及全球治理良性互动,提升生态环境国际合作在服务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水平。并为此提出五大重点举措:即打造绿色"一带一路"成为区域环境合作的平台高地;更具建设性加强我与周边国家双边及多边环境合作;坚决维护多边主义的立场,主动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变革;助力擦亮绿色底色,全力支撑服务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能力建设形成生态环境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大格局。  相似文献   

16.
《绿叶》2018,(12)
正应对气候变化、治理环境污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已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是现代化的一个主要目标。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投融资过程中,所实施项目对气候变化和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风险的评估和监管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这对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外投融资项目是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如何应对和规避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环球中国环境专家协会(PACE)于2019年6月27~29日在中国人民大学组织召开第四届中国环境治理学术年会,主题为推进国家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内外环境公共治理领域顶级专家以及国家和地方相关政府官员出席了会议,并分理论方法、实践应用、行政执法、社会治理、经济政策以及全球环境治理等专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会议认为,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环境治理体系,在生态文明建设框架下,已取得长足进步,特别是以目标为导向的治理战略,已形成鲜明国际特色。中国环境治理模式正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政府行政管理转向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并由自下而上机制相补充的多元共治现代公共治理模式,治理能力近年来显著加强,但在环境社会治理以及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等方面仍存在显著薄弱环节,在政府执法机制以及经济政策使用等方面仍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环境治理框架下,亚洲国家共同面对区域环境问题,创新符合本地区发展实际的环境治理理念,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丰硕成果。全球环境治理新要求以及经济发展新形势,为亚洲区域环境合作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契机。亚洲区域进一步务实深入的环境合作将是对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推进和对全球环境治理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国际资讯     
《绿色视野》2008,(5):62-62
解决全球环境问题亟须增加投资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联合发布《全球监测报告:千年发展目标与环境——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议程》。报告指出,尽管全球有望在2015年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第一项即极端贫困人  相似文献   

20.
1962 年《寂静的春天》问世后,其后《增长的极限》、《只有一个地球》等相继发布,给传统发展模式敲响了警钟。1987 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布伦特莱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该报告作为纲领性文件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全球行动框架。1992 年6 月,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100 多位国家首脑共同签署了《里约宣言》和《21 世纪议程》,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正式成为人类的共识。其后,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2012 年里约20 年发展目标、联合国开放工作组提出“2015 年后发展议程”17 项目标及国际科学理事会(ICSU)和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ISSC)所做的专业评议等,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把可持续发展推进到一个全新的层次,从认识到行动,从行动到科学,再进一步以科学指导行动,是全球“后发展议程”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必然途径。2015 年被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称为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年”,9 月,习近平主席出席联合国特别峰会共同批准了未来15 年世界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