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智慧旅游的概念既关系到智慧旅游理论体系的构建,同时也时刻影响着我国各地、各旅游景区智慧旅游的建设与发展。近几年来有关智慧旅游的研究发展迅猛,由于研究的出发点与视角的不同,有关智慧旅游的概念众说纷纭,难以达成共识。通过对2011—2015年智慧旅游概念的梳理,提取32个智慧旅游的概念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内容分析法进行分析,构建了智慧旅游概念特征类目系统,并提炼出32个智慧旅游概念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三个指标:"信息技术(智慧技术)为支撑(基础、工具)"、"旅游资源、信息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整合、共享与有效利用"与"满足旅游者个性化需求"。最后将智慧旅游的概念重新界定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智慧技术)为支撑(基础、工具),实现旅游资源与信息资源等社会各项资源的整合、共享和高效利用,以满足旅游者个性化需求的旅游形式。  相似文献   

2.
为了衡量我国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及变化特征,运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对我国24个主要旅游城市1999年和2009年的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近10年来,我国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略有上升,旅游经济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②目前,我国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基本处于勉强协调发展和中度失调发展状态;③旅游经济与协调发展度有较高的相关性,且对协调发展水平贡献较大,是制约协调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节假日大规模自驾旅游客流集中涌现,引发了热点旅游地区大面积交通安全和环境问题,自驾旅游目的地体系建设成为我国旅游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面。分析了我国现阶段旅游产业供需的主要矛盾,系统梳理了我国自驾游目的地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并从全域旅游视角重新构建了我国自驾旅游目的地体系,提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行业指导和社区参与等建设机制与目的地空间结构的网络化、产业要素集群化、项目内容主题化、管理服务社会化、旅游成果共享化等具体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4.
以2008—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旅游经济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Moran′s I指数对旅游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整体判读,并运用冷热点分析、经济重心模型探究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变,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及驱动机理。结果表明:①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增长不均衡,但相对差异越来越小。②旅游经济发展高水平区域由东向西南扩散,集聚在东部地区和长江经济带上。③我国旅游经济重心进入湖北省,轨迹向西南方向移动,集中在中部地区。④经济基础条件越好的地区并不意味着旅游业越发达。⑤资源禀赋条件、交通可达性、旅游接待设施水平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有正向促进作用,呈现“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采用中国知网(CNKI)2000—2016年面板数据,运用知识图谱法对我国文化创意旅游的研究文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文化创意旅游的研究呈现出阶段式发展特征,2000—2006年为平稳发展、2007—2016年呈波浪式上升发展;(2)我国文化创意旅游的研究存在地域上的不平衡,经济水平、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等发展状况是重要的影响因素;(3)学科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文化旅游、文化创意、创意旅游三个方面,文化旅游研究内容包括开发和产品,文化创意研究内容包括融合和体验,创意旅游研究内容包括开发与体验;(4)理论研究的深入化、研究主题的多样化、多产业融合研究的常态化是文化创意旅游发展的三大趋势。  相似文献   

6.
国内关于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发展政策、旅游资源、消费趋势、旅游产品等方面的因素而不断发展.从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的角度,着重对我国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研究的理论框架、动力机制类型、区域旅游发展动力机制以及相关的案例进行述评,并结合当前我国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研究的趋势和重点,对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以我国“一带一路”沿线18个省区为考察区域,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分析和面板数据模型,构建科技创新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体系,对两大子系统发展、综合协调发展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省区科技创新与旅游经济子系统呈相对稳定或显著上升发展特征,长三角和珠三角等沿海地区发展等级较高,而西北内陆省区较低。②2006—2018年,多数省区科技创新与旅游经济综合评价水平呈稳定上升态势,且优势型省区均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③科技创新与旅游经济系统间联系不断增强并向良性协调方向发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是多数省区实现两系统协调发展的重点。④旅游人力资本、创新支撑环境和科技创新产出是两大系统协调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研究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以北京、上海和广州等一线城市为案例地,应用恩格尔—格兰杰两步检验法,依次探讨了三个城市在2000—2014年旅游发展与其经济增长的关联性,分析城市间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的差异性及其产生差异的原因。研究发现,三个城市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呈现不同的关联性:不论短期还是长期,北京市的旅游发展均不是引起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而经济增长确实引起旅游发展的格兰杰原因,符合“经济驱动旅游增长假说”;上海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在短期内互为因果关系,但在长期内则不存在均衡关系,符合“旅游与经济增长互惠假说”;广州的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不论在短期内还是长期内均不存在因果关系,即广州市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无关。针对其差异性分析可能存在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国内旅游业的发展与旅游者旅游需求的多样化,海岛旅游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当前旅游业学术研究的热点。海岛是人地关系矛盾较尖锐的地域系统,因此海岛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已逐渐成为海岛旅游研究的重点。基于人地关系理论,从研究区域、内容和方法三方面对国内外海岛旅游研究进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海岛旅游研究在不断发展,尤其是研究内容和角度在不断丰富与深化。但与国外海岛旅游的研究相比,我国的海岛旅游研究仍处于初期阶段,缺乏全国层面的综合性研究,并且在研究方法的运用与结合方面还不成熟。根据这些分析结果得出,我国未来海岛旅游研究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海岛旅游理论体系的完善、研究内容的不断扩展、研究方法的系统化与专业化、在人地关系的重视这四大方面来推动我国海岛旅游的发展和相关研究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急剧加速了经济活动时空压缩的趋势,使一些经济活动在规模经济的推动力下向空间集聚.以国际化旅游研究为切入点,运用统计学知识,结合我国旅游业相关统计数据资料,利用GIS定性与定量的方法从我国31个省(区、市)的空间数据入手整体分析了国际旅游业的地域空间集聚趋势,通过引入物理模型计算集聚综合指数,并划分出三个集聚水平不同的区域.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陆地区国际旅游总体聚集趋势在持续下降,国际旅游空间结构趋向平衡,但大尺度宏观区域上仍然体现出较强的集聚力.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以来,我国出境旅游迅猛发展,其现象和影响受到了国内学者的关注与讨论。面对出境旅游蓬勃发展的现状,梳理我国旅游情境下的出境旅游研究具有必要性和参考性。采用知网可视化计量分析和文献梳理法对国内学者关于我国出境旅游的研究现状和研究内容进行了整理,并尝试提出了一些可能的新研究方向。目前我国出境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发展现状、影响因素、旅游者行为、旅游流、旅游效应五个方面,未来可在旅游业对外直接投资、出境旅游的空间分布、出境旅游的政治与文化效应等方面进一步深入挖掘,以推动我国出境旅游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旅游者对旅游体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参阅旅游体验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国内外旅游体验研究的主要领域与进展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1)由于文化背景、消费水平和休闲旅游发展阶段等不同,国内外的旅游体验研究存在一定差异;(2)国外基于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视角的旅游体验基础理论研究较深入,而国内的基础理论研究较欠缺;(3)国内外旅游体验研究均注重定性和定量方法的应用,定性方法以深度访谈和文本分析为主,定量方法以统计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为主。最后讨论了我国旅游体验研究的意义,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与重点。  相似文献   

13.
通过梳理和分析2007—2017年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宗教旅游相关文献,对宗教旅游研究过程进行了系统回顾,以期把握近十年我国宗教旅游的研究进展和最新动态。分析发现,近十年我国宗教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宗教旅游概念界定、宗教与旅游的关系、宗教旅游者研究、宗教旅游资源价值与宗教旅游开发、宗教旅游影响、宗教旅游利益相关者等方面。结果发现,近十年我国宗教旅游研究内容不断深入,宗教旅游者、宗教旅游影响、宗教旅游利益相关者等主题开始成为热点;研究方法以定性为主,同时也呈现了宏观向微观、定性向定量的变化趋势,主要运用人类学、经济学、地理学等学科理论来研究宗教旅游问题,基础理论研究仍很薄弱。  相似文献   

14.
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分析、脉冲相应和方差分解来研究旅游交通碳足迹与旅游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国内旅游收入、国际旅游收入与旅游交通碳足迹之间存在长期正向均衡关系;国内旅游收入与旅游交通碳足迹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国内旅游经济增长构成旅游交通碳足迹的Granger原因。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发展旅游经济要坚持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与"节能减排"的发展目标,实现旅游业低碳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红色旅游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为我国政治和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形成了大量研究成果。通过对以往红色旅游研究的梳理、评述,明确了红色旅游定义,辨析了与红色旅游相似的共产主义遗迹旅游和黑色旅游概念;指出红色旅游资源兼具政治、经济和社会三种属性,红色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开发应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发现红色旅游既有经济效应,又有社会效应;提出红色旅游市场开发需要与时俱进,推动游客市场创新,并给出了我国红色旅游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北京是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也是我国最重要的入境口岸之一。入京旅游流西向的扩散转移对省域之间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具有极大的直接促进作用,转移态是反映旅游流流向和流量的重要指标。在对我国西部三大典型旅游区界定的基础上,利用转移态指数模型和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对入京旅游流向西转移态及其与西部三大典型旅游区的经济联系强度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得出入京旅游流西向转移态对西部典型区经济的影响程度为:成渝泛西安云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原因,并对西部三大典型旅游区如何更好地吸引北京入境旅游"二手客源",以促进旅游业更快发展提出了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确认识和恰当处理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是实现区域生态保护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回归分析方法,评价2007—2017年我国黄河流域9省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07—2017年,黄河流域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两大系统的评价值均呈增长趋势,旅游经济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生态环境。②2007—2017年,黄河流域各省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呈上升态势。③政府控制力、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占比)、人口规模和人民生活水平4个因素对本地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工业研发投入对本地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8.
对1999年以来我国有关旅游循环经济的研究进行述评.通过文献分析发现,当前国内对旅游循环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区域旅游循环经济研究、旅游循环经济模式研究以及旅游循环经济支撑体系和指标体系的研究等方面.探讨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指出了今后我国旅游循环经济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以我国江浙沪地区25个城市的数据为例,利用熵权法对各市旅游资源优势度与旅游经济优势度进行测度,进一步构建了不一致指数对各市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同时结合旅游资源效率揭示旅游发展不一致的内在作用机理,并据此对各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动力系统分析方法,发现大连与符拉迪沃斯托克旅游合作拉力包括双赢的市场共享、难得的发展机遇、低廉的交易成本,旅游合作支持力包括绝佳的区位优势、完美的资源互补,良好的合作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大连与符拉迪沃斯托克旅游合作模式,包括旅游合作理念、旅游合作主体、旅游合作开发等三个层面,进一步提出大连与符拉迪沃斯托克旅游合作对策,包括协调机制驱动、旅游资源联动、客源市场互动、品牌形象带动、旅游产品推动、旅游人才助动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