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农村水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 ,如水土流失、草场退化、沙漠化、盐渍化等问题 ,归根到底还是农村水环境问题。本文分析了农村水环境保护、高效利用水资源的紧迫性 ,以及影响农村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因素和保护、改善农村水环境的主要措施 ;认为加强农村水环境保护及其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设是我国整个社会特别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2.
水资源条件约束下西北农村地区生态经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北地区生态脆弱,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业在全区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对于实现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西北地区水资源现状及特点和本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认为西北地区水资源严重缺乏,干旱化趋势将长期存在;农业结构不合理,乡镇工业污染严重、城镇化进程缓慢是制约本区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水资源严重缺乏条件下西北农村地区实现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和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强小城镇社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和乡镇企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型的小城镇,建立农村地区新型生态能源结构,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实现农村地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西部大开发中关于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纪之交 ,我国开始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 ,其中资源环境保护问题对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起着基础作用 ,与大开发中的若干战略举措的顺利实施及效果息息相关 ,直接影响着可持续发展、粮食安全、农民收入、退耕还林、结构调整等问题 ,对其进行认真思考 ,明晰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使之相互促进 ,对于推动西部大开发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之间的内在统一和协调。资源环境是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基础 ,它在农业生产系统流程中属于输入要素 ,为农业发展提供物质能…  相似文献   

4.
中国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试验示范区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源相对短缺、环境污染、农业生态环境总体形势较为严峻和人口不断增加等是制约我国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为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与农村持续发展的道路,“八五”期间,结合不同地区的生态类型和经济特征,在全国29个地、县进行了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建设。本文介绍了试验示范区建设的内容及特点。  相似文献   

5.
库区社会公众环境意识的觉醒和环境素质的提高是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和动力。利用三峡库区农村移民社会经济环境调查数据,对三峡库区农村环境保护设施现状,农村移民的环境素质进行了分析,认为库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有了很大进步,但是库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仍然不足,饮用水不安全,化肥施用量过度,生物、环保防虫技术很少被采用,移民缺乏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知不足,仅具备浅层次的局部的“日常环保型”意识,参与环境保护的经济能力和动力不足。因此,需要加强库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饮用水安全状况,推广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生产技术,加强库区农村移民的环境教育,促进移民脱贫致富,提高三峡库区农村移民的环境素质,提高其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自觉性,改变其对环境不友好的生产生活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6.
川西民族地区地处偏远,地形复杂,许多地区处于地震带上,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经济水平低下.脆弱的生态环境使川西民族地区传统产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面临两难境地,发展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产业很有必要.而川西民族地区具有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生态旅游潜力大,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发展大旅游产业符合川西民族地区的客观现实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将大旅游战略思想与川西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结合起来,能关联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最终建立起以生态旅游业为先导,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第三产业联动发展的大旅游产业体系,这既是促进区域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实现地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重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论生态优先与城区环境保护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规划要求先进的原则和理念作指导,而应用生态优先原则指导环境保护规划对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全面,系统分析了生态优先原则特点和内涵,并结合了广州市南沙地区,对生态优先原则指导下的环境保护规划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与传统环境保护规划相比,基于生态优先原则的城区环境保护规划更加强调生态保护规划,在水环境保护规划中优先考虑生态用水,在大气环境保护中注重清洁能源使用,而固体废防治规划中则重视物质的循环再生。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农民收入问题。只有切实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才能有效地增加农民购买力,从而增加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进而保证粮食增产。我国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两个矛盾是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社会化的矛盾以及小农经济与科技化之间的矛盾。面临的两个分离是家庭经济与集体经济的分离以及传统供销合作社与农民利益的分离。增加农民收入的规模经济论与乡镇企业论的确有成功的典范.但是。对我国更多的农村地区来讲.不具有普遍意义。我国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有两个.一是符合区域特色的区域农业专业化.二是通过专业合作社的制度创新.将分散的家庭组织起来.以解决家庭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巨大矛盾。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我国农村地区发展清洁能源对于保护环境和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入手,首先描述了当前阶段我国农村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和生产方式,分析了清洁能源在我国城市和农村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进一步阐述了农村地区发展清洁能源在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合理利用能源,促进节能减排,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性.随后介绍了现阶段我国农村清洁能源发展的基础设施和政策法规环境以及适合不同地区的清洁能源技术和发展情况.本文认为农村清洁能源可以分为三种主要发展模式,即自给自足的分散模式、可规模化生产的集中模式和与生态经济结合的循环模式,并从不同模式的表现形式、技术特点、地域特征、用能环境、基础设施、能源性质、发展阶段、投资规模、服务要求、创新侧重点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文章最后就当前农村地区清洁能源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并指出农村要基于当地当前生产生活条件,因地制宜地选取适合的清洁能源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江苏农村地区能源消费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是中国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省份 ,为了研究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消费的变化规律 ,本文在大量调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 ,对江苏农村地区乡镇工业、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能源消费水平和结构及其发展变化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农村地区能源问题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为推进喀斯特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以贵州丹寨为例对生态城市规划进行探索。通过空间结构梳理指导建设用地选址,通过资源环境承载力预测城市发展的合理规模,通过合理布局、鲜风通道和绿楔的设计提升生态环境品质,并针对生态环境问题提出解决策略。结果表明,本研究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对喀斯特地区城市规划的有效探索。建议喀斯特地区在城镇化过程中关注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做生态主导型城市规划。  相似文献   

12.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意义。农村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薄弱环节,更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难点所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又是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通过收集、整理农户调查年鉴、农户调查问卷,分析新时期云南红河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新时期云南红河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助于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民收入,增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主体,缓解农村人地关系紧张的矛盾,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有重要作用。研究认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激发群众奋发向上的精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管理体制和制度创新有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背景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和安徽6省,中部地区整体水资源丰富,河湖众多,但由于在地区水资源开发中,过于追求地区的产值效益而忽视了环境效益,遗留下不少的水环境问题,如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加剧、地下水水质污染程度进一步加重、水生态平衡失调以及其随之带来的中部地区水质型缺水问题。同时中部地区整体污水处理能力较弱、工业工艺流程水平较之东部发达城市较为落后,使得中部地区在社会、经济水平快速提高的前提下污水排放量和污染物含量也迅速增长,加之中部地区水环境保护措施的执行力度都较差,这也为中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带来负面影响。根据中部地区水环境现状预测近、中期区域内各省废水排放趋势,分析中部地区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并给出合理的防治措施以促进中部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可持续发展分析、评价与战略对策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江苏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协调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保证区域可持续发展,是该地区需迫切解决的根本问题之一。对江苏省可持续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长江沿江、东南沿海各省市的数据库,对江苏省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价,并与沿江、沿海省市进行了横向比较,对江苏省可持续发展类型进行了分析和判断。通过分析,认为江苏省可持续发展主要存在经济发展动力和效益低、就业和人口老龄化压力大、资源制约、环境污染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资源安全,实施减灾、防灾与治污工程和建立多元环境监管体系等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丹阳市沿江毗邻的界牌、新桥、后巷三镇自1978年以来,坚持经济建设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社会事业并举,走出了一条农村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十多年来,三镇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村镇建设日新月异,人均耕地有增无减,资源得到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卓有成效,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已具现代化雏形。三镇的实践给我们下了深刻的思考,即实现农村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必须加快科技进步、加速村镇建设、加强政府调控。  相似文献   

16.
流域上、下游间环境保护成本和收益的区域错配问题严重影响我国流域整体发展的公平与效率,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已成为解决流域区域间经济发展失衡、实现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文章首先构建基于能值拓展的流域生态外溢价值计量模型,从能量投入和能级转化的角度,以能值的形式反映流域客观存在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功能服务价值,利用能值分析法测算流域生态系统服务能值与水足迹法确定流域自身消费的生态能值,通过比较流域生态系统服务能值和流域生态能值自身消费情况,判断流域的生态盈亏状态,并进一步利用能值-货币比率将生态外溢能值转化为生态外溢价值,得到相对客观和稳健的补偿标准。然后以渭河流域上游为例,测算得到2013年渭河流域上游的生态外溢能值为1.16×1022sej,可知流域上游在扣除自身消费的生态能值后还为流域下游提供生态服务,处于生态盈余的状态。为激励上游地区加大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同时也为实现区域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和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下游地区应对上游地区支付水资源生态环境补偿,根据能值-货币比率得到上游应获得16.31亿元的补偿金额,并根据水资源可利用量进一步分配,得到定西市和天水市应分别获得7.50亿元和8.81亿元的补偿金额。基于该研究结果,建议通过扩大对流域上游地区的转移支付、完善水资源市场构建、健全流域生态补偿立法等政策提高上游地方政府的生态保护努力水平,优化水资源配置,实现流域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循环农业经济体系的内涵及其构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建立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核心的循环农业经济体系,是改变传统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中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安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循环农业经济体系的内涵及其特点,并与传统农业、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进行了比较;由此构建了循环农业经济体系的框架,即由目标层、参与主体层、技术层和制度层四个层面共同组成的综合体系,各层面之间通过耦合、互动、协作、共进最终实现农业发展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着重分析了搞土地批租给经济建设、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带来的利弊,指出土地批租具有经济发展上的进取性,资源利用上的合理性,环境治理上的主动性和社会发展的全面性,关键是要因势利导,加强管理,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浙江省推进经济与环境"双赢"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实际上走的是一条反集聚效应的农村工业化道路,它违背了世界各国城市化要求非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的一般规律,这种脱离了城市化的工业化进程,所引发的环境污染主要是通过“市场失效”和“政府失灵”来实现的,并对浙江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不利影响。因此,要尽快从以农村工业化为主转到以城市化为主推动经济增长上来,努力探索出一条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最终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意识的逐渐增强,节能减排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将经济与环境的相对重要性纳入全要素能源效率分析中,通过改进原有的DEA模型,并根据不同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经济与环境的相对重要性也有所不同的思路,通过偏好锥的设定构造不同发展目标下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动态评价模型,并以中国2011年的实际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根据实现的难易程度分为阶段性可持续发展目标改进和统一可持续发展目标两种情况,分析我国不同情景下的节能潜力。结果表明,中国2011年各省的发展水平可以分为5个层次。尽管中西部地区省份的平均能源效率为0.806,明显低于东部地区的0.865,但其处于可持续发展较差阶段的省份比例仅为6.7%,远低于东部地区的50%。因此,建议中西部地区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努力引进先进清洁技术,避免吸收东部地区淘汰的发展方式。在阶段性改善目标下,北京、天津、广东、海南和青海都处于效率最优状态,而河北、四川和山西三省的所需减排量则位居前位,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建议给予针对性帮助,重点化扶持。中国整体的能源节约量随着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加强而增加,阶段性改进情况下要比传统方法增加5.1%的能源减排量。在统一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情况下,中国的整体能源减排量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在考虑实现程度上,应选取发展水平为0.059的阶段作为标准制定相应的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