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资源型产业集群是以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加工为主体.以资源产韭为核心的众多相互合作和竞争的企业或组织集聚在资源产地两形成的网络群体.资源型产业集群处于复杂的外部环境当中,本文在综合学者研究和广泛的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资源型产业集群演化的外部环境因素模型,认为影响资源型产业集群演化的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政府行为、金融环境、行业技术进步、相关产业的发展变化、市场需求、对外开放、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以及公众意识.本文采用DEMATEL方法对资源型产业集群演化的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相关专家进行的问卷调查,确定资源型产业集群演化的外部环境因素之闻的直接影响关系,在计算出各因素在资源型产业集群演化的外部环境因素模型中的综合影响关系的基础上,认为政府可以在资源型产业集群演化过程中发挥关键的作用.本文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提高政府对资源型产业集群演化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循环经济产业体系论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循环经济的核心是物质在产业间和产业与环境间的循环流动。发展循环经济要落实到具体的产业和企业上。需搞清具有物质循环利用关系的产业及其间的关系。为区别传统经济产业间的关系,避免走入用传统产业理论指导循环经济建设的误区,本文提出产业体系和循环经济产业体系的概念。并将若干与某种生产要素有关的产业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的整体称为产业体系。以物质要素循环利用关系为纽带的产业体系称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根据物质在环境社会系统中的流动模式。将循环经济产业体系中的产业分成物资产业、人的产业和环境产业三大类。要在传统(线性)经济的基础上发展循环经济。需理性地按生态学原理规范经济活动。重点强化废弃物再生和回用的环境产业。使之同物资产业和人的产业相协调。产业体系是对产业结构概念的发展。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是循环经济理论和建设的重要内容。构建循环经济理论体系、出台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是循环经济建设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我国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多方面问题,已经严重制约着我国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通过旅游产业整合,提升旅游产业的竞争力.产业整合是为了提升产业竞争力,增加产业系统内各利益主体的共同和j益而在产业系统内进行的资源重新配置和调整的过程.产业整合主要相关理论有新古典企业理论、价值链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及交易费用理论等,它们都从各自的视角对产业整合的动因、途径、目标等进行了分析.旅游业与制造业在产业性质和特征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在产业内部结构与运作体系上也不同,因而,旅游业的产业整合与制造业的产业整合不同.针对当前我国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旅游产业秩序缺乏、旅游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旅游产业组织不健全、旅游产业政策不统一等问题,提出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进行彻底的产业整合,减少产业内耗,发挥协同效应,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4.
利用1999-2009年中国30个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据,考察了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特别是环境规制的影响.通过非空间模型和空间Durbin模型检验了产业竞争力和环境规制的关系.在空间模型中,估算了直接和溢出效应.结果发现,环境规制变量的直接和溢出效应分别为-0.17和0.559,且统计上高度显著,进而其总效应也显著为正.这表明,环境规制有较高的正的空间溢出效应,这似乎有可能引发地区间的环境竞次竞争行为;如果忽略污染的空间溢出,将严重低估环境规制的作用.还发现,外商直接投资、科技人员数和产业规模对产业竞争力有显著的正的直接效应.进而提出政府应加快完善环境补偿的制度,一是中央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环境补偿立法;二是完善环境补偿的管理体制,协调和指导跨地区的环境补偿;三是加大与环境补偿有关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相似文献   

5.
加拿大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拿大重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的科技创新,在全联邦范围内营造了"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国民支持"的良好创新氛围,形成了"以科技创新支撑环境产业发展,以环境产业促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鲜明环保特色,走出了一条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三者协同发展、相互制衡、良性循环的发展路子,值得我国借鉴.在我国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中,存在着创新能力不足、产学研合作薄弱、产业化乏力等问题.本文通过中加比较,探讨了我国实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的对策思路,即政府应完善环保法规政策、健全环保标准和管理体系;应增加科研投入,建立政府调控下的市场化投资体系和环境科技的产业化发展;应选择重点领域实现优先发展,突破瓶颈产业;应重视合作创新,加强部门合作,科研机构合作以及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6.
我国资源再生产业集群辨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资源再生产业是解决资源危机、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国资源再生产业发展迅速,在一些区域产业集群特征凸显.因此,本文采用产业集中度和区位商法,对我国资源再生产业在省域层面的集群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资源再生产业集群特征非常明显,2007年产业集中度CR_4达到71.15%,广东、浙江和湖南三省已形成资源再生产业集群,2007年三省的区位商分别达到1.781、1.987、8.491;同时还发现重庆、湖北、天津、江苏、上海也初具集群雏形,为从产业集群角度探索我国资源再生产业发展模式提供依据.此外,在对广东、浙江和湖南三省产业集群进行深入分析和验证时还发现:广东、浙江模式与湖南模式具有明显不同,前者是再生资源禀赋和地方需求主导模式.而后者则是交易成本、区位交通优势和政府扶持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在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处理好多目标环境规制政策的协同性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工作。面对建设美丽中国与实现“双碳”目标两大战略任务,环境政策协同是否可以更加有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现有研究尚无确定答案。因此,该研究利用“两控区”和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作为环境政策协同的准自然实验,将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利用2003—2020年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减污降碳双重环境目标约束对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表明:(1)与单一环境规制相比,减污降碳协同推进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效果更佳,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均成立。(2)机制分析发现,在双重环境目标约束下,有为政府通过财政支出调节效应推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有效市场激励微观企业产生易地搬迁效应和创新补偿效应,从而实现地区产业转型升级。(3)进一步研究发现,减污降碳双重环境目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双重试点政策对东部地区、非老工业基地、高环保意识地区、环境基础设施水平高的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更加显著。基于此提出:(1)地方政府应统筹全局,避免走...  相似文献   

8.
当前,生态环境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约束条件,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当前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本文通过对经济增长核心要素及约束条件变迁的考察,明确了可持续发展是经济与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拓宽了产业竞争力的视域,提出了产业可持续竞争力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复杂系统动力学理论,探讨了产业核心资本变迁与产业可持续竞争力以及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文章得出结论,在资源环境成为经济发展根本约束条件的前提下,环境质量的改善可以内化于产业可持续竞争力的提升过程中,途径就是增强产业对核心资本的使用程度。基于理论推导和实际数据的支持,本文最后从贯彻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的理念、运用循环经济相关理论优化生产经营行为、推进面向资源环境的生态创新、加强人力资源投资、提高产业核心资本构成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浙江木材产业可持续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是一个森林资源稀缺的区域,在面临森林资源稀缺的条件下,浙江木材产业发展却位居全国前列.论文首先从产业规模、产业组织和产业集聚三方面总续了浙江木材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浙江木材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诸如木材资源供给的不可持续性、木材产业经营成本不断上涨、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分割等.问题分析表明,木材资源的短缺已成为浙江木材产业发展的瓶颈,经营成本的上涨影响了浙江木材产业发展的动力,国内外市场分割限制了浙江木材产业的竞争范围,这直接影响到浙江木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表明,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企业、行业协会以及政府的通力合作.最后,论文分别从企业、行业协会和政府三个层面提出了促进浙江木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环境技术创新对产业生态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产业生态管理呼唤致力于改进资源效率和提高生态效用的环境技术创新.环境技术创新在产业生态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学术界和实践领域的关注,但这种作用到底有多大尚缺乏定量研究.本文构建了由产业生态管理的产出和投入构成的计量经济模型,将产业生态效率作为产出变量,将环境技术创新、环境政策、环保投资和环保人员作为投入变量,考察了环境技术创新对产业生态管理的实际影响.结果表明,当前我国主要省份的环境技术创新对产业生态管理的作用不明显,中西部地区的情况更为明显,而如果将工业创新力全部用于产业生态管理,则可大大削减环保投资、环境政策和环保人员的投入.由此得到结论:如何充分发挥环境技术创新的作用是当前我国生态工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试论环境保护投资与环保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针对国内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在环境保护产业投资和环境保护投资方面的模糊认识,明确区分了环保投资与环保产业投资,阐释了狭义的环保投资概念和环保投资与环保产业市场化的关系,论述了环保投资对环保产业市场化的作用,并强调只有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环保产业才能健康发展,本文还论述了在拓展市场业务的过程中,受需求牵引,环保产业必然会由以末端治理服务为主转向为企业生产全过程的服务为主,最终融于生产过程而转化为清洁生产行为或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相似文献   

12.
绿色产业与绿色产业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保护产业化是环保工作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环保产业、环境产业、绿色产业等概念的研究与应用日趋增多。就环境法学而言,界定一个适应环保产业发展的相关概念,并研究其相关法制的构建与发展是十分必要的。绿色产业与绿色产业法研究正是这一思路的具体落实。  相似文献   

13.
信息产业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一种生产要素,信息及其相关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信息产业的形成是在传统经济增长观主导下的社会分工细化的结果,它对自然资源与环境具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结发展要求调整信息硬件业、软件业一内容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基于WTP-DEA方法的中国工业经济-环境效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为了全面分析评价中国工业近年来的效率发展情况,在经济效率评价的基础上,将工业的环境影响引入到评价体系中,采用超效率DEA评价方法,利用中国工业的基础经济与环境数据,结合社会支付意愿理论,对2000-2008年的中国工业进行了经济-环境效率测算,揭示了中国工业经济-环境效率的总体情况和发展趋势。文章在DEA效率评价过程中提出了新的解决环境非期望产出的方法,利用社会支付意愿理论将工业的环境排放和资源消耗货币化,并将货币化后的环境影响作为DEA模型中的工业环境投入,以此消除了DEA方法在工业经济-环境效率评价中存在的局限性;此外文章以社会支付意愿作为各环境影响的权重,可以更合理地反映工业的环境影响程度,提高效率评价的准确性。文章通过对比不同模型的评价结果,一方面反映出2000-2008年中国工业的经济-环境效率呈现逐年提高的良好态势,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虽然中国工业的环境影响逐年恶化,但相对于经济因素其对中国工业效率的影响程度尚不十分显著,且近年来在正面影响与负面影响间波动。  相似文献   

15.
重点分析了福建省十二五期间临港石化工业发展在围填海、污染物累积、事故性排放等方面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从加强环境跟踪评价、突出特征污染物的总量控制、环境风险应急预案设置、加强环境监管机构的设置等方面,提出十二五期间福建省石化工业环境风险防范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需求是促进环保产业成为朝阳产业的根本动力,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绿色需求与绿色市场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甸发展绿色高科技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旅游产业集群的生态属性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的热点。当前利用生态理论研究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律.对我国旅游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生态理论。从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特征出发,认为旅游生态资源潜力、集群生态成长机制、集群生态外部环境等是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据此选择集群生态资源潜力、集群生态结构、集群外部环境等指标。将旅游产业集群生命周期分为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发展、成熟、衰退——转型等四个阶段,并分析了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最后提出开拓旅游产业集群生态营养源泉、构建旅游产业集群与其生态环境的和谐互动机制、维护旅游产业集群内部生态平衡等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环保产业发展与产业组织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分析了环保产业的特殊性,探讨了环保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个基本范畴,针对我国产业市场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的环保产业组织政策  相似文献   

19.
环境规制对技术效率和生产力损失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中国工业为研究对象,以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所分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兰个地区作为研究区域,采用非参数数据包络法(DEA)中的径自效率测量方法(radial efficiency measure)为主要研究方法,分析了在1998-2005年期间环境规制对中国工业的技术效率和生产力损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指定的研究期间,环境规制使得中国工业技术效率提高,但是对于生产力的发展却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三个地区之间受环境规制影响的差异较大,其中东部为环境规制所付出的成本最大,即东部为环境污染所付出的环境成本最高,这也是为何从九十年代开始,污染物从东部往中西部转移的原因;从受污染物影响的角度来看,因控制废水而引起的生产力损失大于因控制SO2而引起的生产力损失,即对于中国工业,废水的环境成本大于SO2的环境成本.另外,从研究结果中也可知,在中国现有的生产方式下,实施严格的环境规制有一定难度,所以改变旧的生产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中国工业环境规制强度的行业差异及收敛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不同行业环境规制强度的差异性,本文运用收敛理论研究了行业环境规制强度的敛散性。传统上利用单位成本或产出的污染治理费用表示的行业环境规制强度可能存在有偏性,本文基于单位污染排放的污染治理费用测算行业环境规制强度,利用Theil指数和收敛检验模型,分析了2001—2015年中国35个工业行业环境规制强度差异、收敛性质及收敛机制。研究发现:(1)一些行业的环境规制强度与其污染强度未表现出相应的强关联性。(2)中国工业行业环境规制强度差异呈现"M"型变化趋势,污染行业与清洁行业之间的环境规制强度差异呈现先发散后收敛的倒"U"型趋势。(3)泰尔指数及其分解还表明,污染行业内部的子行业间环境规制强度差异很大,且是造成工业行业环境规制强度差异的最主要来源。(4)工业行业环境规制强度存在较长时段的σ收敛和较短时长的俱乐部收敛的同时,还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即低规制行业向高规制行业看齐,不同行业环境规制强度向各自的稳态水平靠近,此外,污染行业环境规制强度收敛速度慢于清洁行业。(5)企业规模成长和市场化水平提升有利于促进企业提高环境规制水平。(6)对收敛机制的进一步研究表明,出口学习效应和进口技术溢出对行业环境规制强度变化的提升效应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而扩大,即两者对行业环境规制强度变化具有提升效应,但无促进其收敛的作用。扩大企业规模、提升市场化和对外开放水平,有利于提升企业应对环境规制的能力,并为下一阶段实施更为合理有效的环境规制政策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