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2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779篇
安全科学   121篇
废物处理   95篇
环保管理   139篇
综合类   1757篇
基础理论   144篇
污染及防治   521篇
评价与监测   136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198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不同低碳氮比废水中好氧颗粒污泥的长期运行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袁强军  张宏星  陈芳媛 《环境科学》2020,41(10):4661-4668
为了研究好氧颗粒污泥系统处理低碳氮比废水的长期运行稳定性,采用低碳氮比(C/N)条件下逐步增加碳氮负荷的进水方法,分别在反应器A和B中接种好氧颗粒污泥,考察其长期运行过程中的理化性质、处理性能及应对冲击负荷的稳定性.其中A反应器的碳氮比一直维持在2,而B则由4逐步降至2.结果表明,在4℃存储30d的好氧颗粒污泥,经过25d的培养,其活性基本恢复,A、B反应器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NH4+-N)的去除效率均达到90%以上.在其后的稳定阶段,B反应器COD和NH4+-N去除率达到90%以上,实现了完全硝化;而A反应器COD去除率仅80%左右,虽然NH4+-N去除率最终也达到90%以上,但仅实现短程硝化.在冲击负荷阶段,A和B反应器COD去除率仍维持在80%以上,但是NH4+-N去除受到很大冲击.A反应器NH4+-N去除效率恶化,B反应器仅实现了部分硝化.整个运行过程,好氧颗粒污泥的物理性质受到的影响不大,A和B反应器的污泥容积指数(SVI30)分别维持在60 mL ·g-1和75 mL ·g-1左右,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在5g ·L-1和3.7g ·L-1左右.颗粒污泥微生物群落分析表明,B反应器相对于A反应器丰富度和多样性更高.同时B反应器具有更高丰度的Zoogloea属,在颗粒中能产生更多的胞外蛋白促使颗粒结构更稳定,保证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以上结果表明,与C/N为2的好氧颗粒污泥系统相比,C/N为4的系统脱碳硝化效果好,抗冲击负荷能力强,更有利于颗粒污泥的长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2.
通过小试滤柱模拟河岸过滤,结合荧光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等手段研究了河岸过滤对氨氮的削减效能和进水氨氮浓度对细菌与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0.2 mg·L-1)氨氮未被削减,较高浓度(1.0 mg·L-1和2.0 mg·L-1)氨氮的削减率可达70%.进水处细菌丰度随氨氮浓度升高而增加,细菌群落组成随氨氮浓度升高发生规律性变化.出水处氨氧化古菌(Ammonia oxidizing archaea,AOA)丰度与氨氮浓度呈负相关,氨氧化细菌(Ammonia oxidizing bacteria,AOB)丰度与氨氮浓度无显著相关关系;进水处AOA-α多样性与氨氮浓度呈正相关,但AOB-α多样性与氨氮浓度呈负相关;进水处AOA群落组成受氨氮浓度影响,而进、出水处AOB群落组成均受氨氮浓度影响.可见,进水氨氮浓度会影响河岸过滤对氨氮的削减效能,还会影响细菌、氨氧化微生物的丰度及群落结构,AOB对氨氮浓度的变化比AOA更敏感.  相似文献   
3.
以固定化微藻颗粒为原料,通过搭建流化床反应器强化微藻对氨氮(NH4+-N)的去除,设计了藻种、污水上升流速、光周期和光照强度四组单一变量实验,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微藻去除NH4+-N的能力.结果表明,当以固定化斜生栅藻为原料、污水上升流速为6.8m/h、光周期为8:16h和光照强度为4800Lux时,NH4+-N去除效果最优(96.7%).在最优操作条件下,探究了COD为200mg/L时微藻去除NH4+-N的潜力,结果表明,当NH4+-N初始浓度不高于50mg/L时,NH4+-N去除率高于95%.本实验建立了一套半连续微藻流化床实验方法,该方法显著减弱了微藻在生物同化过程中对有机碳源的依赖性,为低COD条件下微藻生物脱氮工艺的设计提供了技术参考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污水处理厂对精神活性物质的去除特征及总出水对受纳水体的生态风险,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调查了北京市某污水处理厂中13种精神活性物质的浓度水平与负荷量变化,并运用RQ(risk quotient,风险熵)对总出水中精神活性物质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①13种精神活性物质在总进水与总出水中均能检出,总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2 395.10和63.59 ng/L,其中ρ(EPH)(EPH表示麻黄碱)占比分别为93.9%和67.9%,其次为COD(可待因)与METH(甲基苯丙胺).污水处理厂上游地表水中ρ(EPH)、ρ(METH)与ρ(KET)(KET为氯胺酮)均高于总出水及其下游地表水,说明上游沿河可能有新的污染源输入.②污水处理厂对NK(去甲氯胺酮)、BE(苯甲酰爱康宁)和MTD(美沙酮)均呈负去除,其他精神活性物质的去除主要发生在二级生物处理与三级处理(超滤膜与UV消毒)阶段.③污水处理厂服务区域内精神活性物质的周内负荷量存在一定波动,AMP(苯丙胺)、METH、MDA(3,4-亚甲二氧基苯丙胺)、MDMA(3,4-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KET与HER(海洛因)的负荷量均在周末升高.④污水处理厂总出水中精神活性物质的生态风险均较低(RQ < 0.10).研究显示,污水处理厂不能完全去除污水中的精神活性物质,总出水中残留精神活性物质对受纳河流生态系统产生的长期混合效应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陈璐  刘海龙  吉力  李焕峰 《环境科学学报》2018,38(12):4680-4688
研究了低温条件下单独臭氧及MgO催化臭氧化降解水中氨氮的效率和特征,并对其反应机制分别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pH是影响臭氧和催化臭氧化除氨的重要因素,不仅影响溶液中NH_3与NH~+_4的比例和臭氧氧化氨氮的速率,还影响氧化产物种类,从而影响脱氮效果.10℃时,单独臭氧对水中氨氮的氧化降解效率随pH的升高而增大,pH≤9时整体降解效率不高,pH=9时仅为16.39%,而pH=10时达到41.77%.臭氧和·OH共同参与降解氨氮的过程.单独臭氧氧化氨氮生成氮气的选择性具有pH依赖性,并与Cl~-密切相关.pH低(≤9)时,氨氮多以NH~+_4形态存在,O_3与Cl~-反应生成ClO~-_x(x=1、3),再氧化NH~+_4,从而生成气态产物N_2或N_2O.MgO在低温条件下具有很强的催化臭氧化降解氨氮的能力且温度升高有利于反应的进行,0、10、20℃时,MgO催化臭氧化氨氮的效率分别为77.53%、80.17%、91.26%.此过程中,·OH参与反应的程度低,一部分氨氮降解依靠ClO~-_x氧化NH~+_4,而氨氮降解的主要途径为O_3对NH_3的直接氧化.  相似文献   
6.
天然沸石具有离子交换能力,但其中含有很多杂质,离子结合性强弱不一,导致交换性能较低,可以通过化学改性来提升沸石的交换性能。对应用氧化锌改性沸石的城市污水重金属离子去除技术进行研究。测试过程中,使用自来水对沸石填料进行反向冲洗,废水经过水泵提升之后,分别进至3个交换柱中,流过沸石填料,流量通过水阀门进行控制,试验每隔0.5 h~1 h进行取样1次,并分别取进水与出水的水样,读取测压管,对水头损失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7.
基于重金属铜的高度危害性和污泥的高效重复利用的考虑,研究了在污泥吸附剂上去除合成废水中重金属铜的实例。将污泥干燥,研磨并在各种温度下进行热处理,使用SEM和FTIR技术分析了污泥的表面形貌和化学结构。实验所研究的参数是铜离子的初始浓度、反应时间、污泥用量以及污泥的热处理温度。实验数据显示随着污泥用量的增加,Cu+2的去除率增加,并根据使用的浓度范围,研究了Cu+2的初始浓度对重金属铜去除率的影响。对实验数据使用不同等温线进行模拟,获得线性拟合性能较好的等温模型。  相似文献   
8.
沸石在净水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活化沸石去除水中大肠杆菌、苯酚、氯仿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结果表明:沸石去除大肠杆菌效果显著,去除率高达99.9%,滤速对去除效果有一定影响.同时,对是否采用活化剂进行预处理及活化剂种类对沸石吸附容量影响做了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氨氮测定过程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苏爱梅  王俊荣 《干旱环境监测》2003,17(2):123-124,F004
针对纳氏比色法测定氨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消除了混浊和泡沫干扰问题,降低了空白吸光度,提高了测定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0.
高浓度难生化有机废水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高浓度难生化有机废水的馏化、微电解、H2O2氧化、催化电氧化等方法的对比研究,提出了较合理的新工艺催化电氧化反应器技术.该技术对难生化有机物的去除效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