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50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12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鉴于目前尚缺乏主发酵堆肥产物储放和土地利用的恶臭风险评估数据,本文基于21 d恶臭释放潜力实验,描述了果蔬类垃圾主发酵堆肥产物在此过程中的恶臭释放源强特征,并据此评估其在储放和利用时的恶臭释放特征.结果表明,主发酵堆肥产物在实验过程中持续释放氨气、硫化物、苯系物和萜类物质,并以氨气为主;醇类物质、醛类物质的释放随时间逐渐减少,而酮类物质在整个过程中持续释放但释放量很少.通过模拟封闭环境和自然场地两个场景,本文从恶臭风险角度计算出在封闭环境中每平方米内可接受的主发酵产物的暂存或直接利用量,以及主发酵产物能够在自然场地中直接利用的使用量和最小防护距离要求.  相似文献   
82.
甲烷化出水循环量对固体废物厌氧水解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郝丽萍  吕凡  何品晶  邵立明 《环境科学》2008,29(9):2637-2642
在蔬菜花卉类废物的两相厌氧消化过程中,利用甲烷化出水循环至水解反应器凋控厌氧水解过程,以加速固相有机物的水解.比较甲烷化出水循环量分别为0.1、0.5、1.0、2.0 m3/(m3·d)时,水解环境(pH、碱度、ORP、氨氮浓度、还原糖浓度)、水解微生物量和水解效率(SCOD和还原糖的累计溶出量、水解速率常数)的变化,探讨了循环量对水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甲烷化出水循环增强了水解环境的缓冲能力和稳定性,高循环量有利于微生物的合成代谢和生物量的增加,水解效率随循环量的增加而升高.该工艺运行9 d后,循环量为0.1、0.5、1.0、2.0 m3/(m3·d)时,水解液的SCOD(以VS计)累计溶出量分别达到334、407、413、581 mg/g,相应的一级动力学水解速率常数分别为0.065、0.083、0.089、0.105 d-1.  相似文献   
83.
余婷  何品晶  吕凡  邵立明 《环境科学》2008,29(10):2987-2992
填埋场覆土中的甲烷氧化菌可削弱填埋场的温室气体释放,其中I型甲烷氧化菌对环境条件的改变反应灵敏.实验采用16S rDNA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结合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基因指纹技术研究不同填埋操作方式,包括高密度聚乙烯膜(high-density polyethylene liner,HDPE)隔离、渗滤液亚表面灌溉和植被种植,对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表层覆土中I型甲烷氧化菌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土壤中的I型甲烷氧化菌均属于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从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 diversity index)和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可以归纳得到:渗滤液亚表面灌溉和植被种植比HDPE膜隔离对表层覆土中I型甲烷氧化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更大,它们会降低I型甲烷氧化菌的多样性,并且推测渗滤液亚表面灌溉会抑制Methylobacter的生长.无HDPE膜隔离的土壤中,即有填埋气体侵入的土壤中,随填埋气体作用于土壤时间的延长,I型甲烷氧化菌的群落结构会发生变化;覆土时间分别为3周、1.5 a和5 a的土壤中,I型甲烷氧化菌的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在覆土1.5a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84.
新鲜渗滤液与长填埋龄渗滤液的Fenton处理过程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唐琼瑶  何品晶  徐苏云  郑仲  邵立明 《环境科学》2008,29(11):3258-3264
以新鲜渗滤液和长填埋龄渗滤液为对象,采用Fenton法对其进行处理,通过相对分子质量(Mr)分布、COD、总有机碳(TOC)、COD/TOC等表征手段,比较分析渗滤液性质对Fenton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长填埋龄渗滤液的有机物平均Mr高于新鲜渗滤液,其Mr>105的组分占到了总量的64%,但在Fenton法作用下其更易转化为可溶性小分子有机质(Mr<103);新鲜渗滤液的COD去除率(61%~84%)高于长填埋龄渗滤液(31%~60%),而长填埋龄渗滤液的TOC去除率(85%~91%)高于新鲜渗滤液(52%~80%);无论是处理新鲜渗滤液还是难降解的长填埋龄渗滤液,Fenton法的氧化作用对COD去除的贡献均大于絮凝作用.絮凝作用的COD(CODcoag)去除率受氧化作用的COD(CODoxid)去除率影响,CODoxid去除率越大,CODcoag去除率越低;物料平衡结果显示,长填埋龄渗滤液的TOCoxid去除量大于CODoxid去除量,而新鲜渗滤液的的TOCoxid去除量小于CODoxid去除量;长填埋龄渗滤液和新鲜渗滤液的初始COD/TOC分别为1.17和1.58,在Fenton处理的氧化作用下,COD/TOC分别变为1.96和0.68,表明长填埋龄渗滤液发生的是完全氧化,而新鲜渗滤液同时发生了部分氧化和完全氧化;2种渗滤液的CODcoag和TOCcoag变化说明,长填埋龄渗滤液中受絮凝作用去除的有机物的氧化态明显低于新鲜渗滤液.  相似文献   
85.
含水率是预测生活垃圾能源回收和渗滤液污染潜力的关键参数,对选择合适的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有重要意义.根据各物理组分组成比例和组分含水率,估算混合生活垃圾含水率,是规划和设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时的重要方法.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的文献资料,提出适合我国生活垃圾特征的典型物理组分含水率数据清单;比较20个中国城市文献数据的模拟估算与实测结果,发现对大部分城市的估算误差在10%以内,远低于采用丹麦,美国等发达国家数据的估算误差.对比中国、丹麦和美国的组分含水率数据清单,发现我国生活垃圾中的纸类、织物、塑料、渣石等组分的含水率显著偏高,原因在于我国生活垃圾的食品废物含量高,混合收集过程中水分在组分间迁移所致.  相似文献   
86.
农村蔬菜废物高温好氧降解协同性及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太湖流域农村典型蔬菜废物进行了高温好氧降解试验,结果表明,好氧降解d14末有机物降解率大小顺序为:叶菜皮>竹笋壳>叶菜皮 竹笋壳>叶菜皮 茭白壳>茭白壳.对于混合物料,叶菜皮 竹笋壳组有机物降解后期(6~14d)存在非协同降解关系,其主要是由于其难降解组分后期降解存在抑制导致而成;叶菜皮 茭白壳则呈独立降解关系.蔬菜废物高温好氧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降解速率常数在0.036~0.100d-1之间,各不同组物料降解速率大小顺序为:叶菜皮>笋壳>叶菜皮 竹笋壳>叶菜皮 茭白壳>茭白壳.统计分析表明,降解速率与物料纤维素初始浓度相关性最好,指数模型拟和效果最优,可作为蔬菜废物高温好氧降解速率常数的经验公式.图3表6参16  相似文献   
87.
pH和负压对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沥液蒸发处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生活垃圾焚烧厂贮坑渗沥液含有弱电解质类的挥发性污染物,pH和压强是影响其蒸发过程中气液相分布的主要因素,实验研究了蒸发操作压强及渗沥液初始pH对蒸发冷凝液中污染物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操作压强16~39kPa对冷凝液的组成基本没有影响;而pH的变化则改变了挥发性弱电解质类污染物在渗沥液中的存在形态,进而显著地改变了其在冷凝液中的分配情况.当渗沥液的初始pH为5时,冷凝液主要成份为挥发性有机酸和低碳醇类物质,不含氨氮;pH>10时,冷凝液中挥发性有机酸减少,氨氮增加.渗沥液原液经一级蒸发可显著改善其可处理性.  相似文献   
88.
瞿贤  何品晶  邵立明 《上海环境科学》2003,22(10):712-716,721
填埋场内部水分运移对渗滤液的水质和产生速率有重要影响。对于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控制填埋场内部的水分分布是研究的关键之一。综述了填埋场内部水分运移数学模型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模型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9.
低温热化学转化污泥制油技术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为低温热化学转化污泥制油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状况进行了综述,涉及过程机理,动力学规律,工艺特性,流程与设备和环境与经济特性等方面,该技术主要是一个有机物干馏过程。反应温度450℃和停留时间0.5h时取得最大的油得率,过程为能量净输出,最终排放物符合现行环境标准,处理成本低于焚烧法,该技术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0.
以经厌氧-好氧处理的生物稳定渗滤液为研究对象,分别比较了其经活性炭吸附、混凝、芬顿和电解处理后的溶解性有机碳(DOC)、COD、溶解性氮(DN)和比紫外吸光度(SUV254)的变化,及去除单位COD的成本变化.研究发现,活性炭吸附、芬顿和混凝对生物稳定渗滤液的COD、DOC和DN的去除效率均随药剂投加量的增加而提高;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