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2篇
  免费   755篇
  国内免费   2178篇
安全科学   666篇
废物处理   174篇
环保管理   557篇
综合类   4763篇
基础理论   1112篇
污染及防治   709篇
评价与监测   461篇
社会与环境   422篇
灾害及防治   281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427篇
  2021年   428篇
  2020年   471篇
  2019年   324篇
  2018年   321篇
  2017年   370篇
  2016年   359篇
  2015年   451篇
  2014年   459篇
  2013年   554篇
  2012年   574篇
  2011年   601篇
  2010年   585篇
  2009年   552篇
  2008年   473篇
  2007年   414篇
  2006年   413篇
  2005年   290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近年来,根据仿生原理,科研人员通过在材料表面构建微纳米结构成功研制出超润湿性材料,并将其用于含油污水的处理,展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综述了以金属网、有机微滤膜为基材,改性制备超亲水/超疏油和超疏水/超亲油油水分离膜的方法;总结了这些超润湿性材料在分离含油污水方面的优势、劣势及发展现状;展望了超润湿性油水分离膜领域的发展趋势。指出,超亲水/水下超疏油膜分离材料是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92.
为探讨大气细颗粒物(PM2.5)对大鼠心脏的急性毒性及其机制,将28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膜对照组、7.5mg·kg-1、15mg·kg-1和30mg·kg-1剂量组.细颗粒物采用一次性咽喉部气管滴注染毒,24h后处死动物.分别于染毒30min、1h和24h后测定大鼠心电图,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化学方法测定大鼠心脏缝隙连接蛋白Cx43的分布,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连接蛋白Cx43的表达;光镜下观察心脏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发现,染毒30min后,各组大鼠心律失常发生率均高于基础测量时,染毒1h后对照组恢复正常心律,而颗粒物染毒组仍显示异常心律,与对照组相比,15mg·kg-1和30mg·kg-1剂量组大鼠心律失常发生频率显著增加(p<0.05),染毒24h后各组均恢复正常心律.Cx43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染毒24h后,15mg·kg-1和30mg·kg-1剂量组大鼠心肌Cx43荧光强度显著降低(p<0.01);Western blot测定结果显示,随着PM2.5染毒剂量的增加,心肌组织Cx43表达逐渐减少,15mg·kg-1和30mg·kg-1剂量组Cx43蛋白水平分别为对照的57%和5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病理切片结果发现,对照组和各剂量均可见到心肌横纹,心肌排列正常,横纹清晰,未见明显心肌细胞萎缩、变性,亦未见炎细胞浸润.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大气PM2.5可引起健康Wistar大鼠心律异常的发生,心肌组织Cx43分布和表达的异常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3.
偶氮类染料刚果红水溶液的辐射降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60Co γ射线、电子束辐照刚果红水溶液,研究其降解行为.考察了刚果红水溶液辐照前后紫外可见光谱的变化、刚果红的降解率及溶液总有机碳(TOC)的去除率.通过不同气氛饱和辐照,对比了各种活性粒子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初步研究了初始pH值、H2O2和TiO2的加入对刚果红水溶液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60 γ射线、电子束辐照是一种有效的去除水体中刚果红染料的方法,其降解效果在不同体系中均可以达到100%.高剂量下TOC去除率可以达到85.7%.H2O2和TiO2的加入可以有效提高刚果红的降解效率.  相似文献   
994.
硝基芳香化合物是环境中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之一 ,对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 ,利用生物技术对这类有机物进行降解是行之有效的新途径。针对几种单环硝基芳香化合物好氧降解的微生物、降解途径以及降解过程中的主要酶、降解性质粒、基因定位等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95.
基于室内直剪试验,得到不同含水率下花岗岩残积土的强度参数,并采用有限差分软件研究了花岗岩残积土边坡在不同含水率(13%、17%、21%、25%)和地震加速度峰值(0.05g、0.1g、0.2g、0.4g)下的位移场、加速度场和锚杆轴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EL波作用下,边坡水平位移主要集中在残积土层内。含水率越高、地震峰值加速度越大,同一位置处坡体水平位移越大;PGA放大系数随着坡高的增加而增大,且表现为趋表放大效应。含水率越高、地震峰值加速度越小,同一位置处PGA放大系数越大;预应力锚杆最大轴力位于锚头处,且轴力沿自由段变化较小,而在内锚段由始端向末端逐渐减小。含水率越高、地震峰值加速度越大,同一位置处锚杆轴力越大。当地震加速度峰值较小时(PGA=0.05g),坡脚处锚杆轴力最大,当地震加速度峰值较大时(PGA=0.4g),坡顶处锚杆轴力最大。  相似文献   
996.
为研究山岭隧道洞口段在地震动力作用下对边坡变形特征及其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宝兰客专某黄土隧道为工程背景,开展了大比例尺的黄土隧道洞口段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输入不同类型的地震动参数,分析在地震动力作用下黄土隧道洞口段的动力响应及变形破坏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地震动强度的增大,模型表观和内部经历了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和破坏阶段;(2)阿里亚斯强度(Arias Intensity)的水平与垂直分量的放大系数云图呈现颜色区域互补状态,能量衰减区集中在洞口拱顶附近的围岩,仰拱底部 1~4.50 倍洞径和拱顶 2.50~4 倍洞径围岩范围则为能量加强区;(3)不同地震波形、相同加载方向,加速度水平、垂直分量的峰值连线线形相似,个别测点的加速度峰值突出到线形之外,峰值出现时刻明显提前或滞后,说明围岩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或破坏;(4)单向加载时,拱顶、仰拱底部围岩沿隧道进深方向的加速度放大效应基本一样,沿垂直方向的放大系数连线的台阶式变化更为明显。双向耦合加载时,拱顶、仰拱底部围岩的放大系数连线的台阶式变化都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997.
化学品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环境水体,可对水生生物及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鱼类作为水环境污染物监测的指示生物,分析鱼体内有机微污染物的分布特征是评估水环境安全的重要方法.现有污染物种类繁多,且在生物体内存在降解转化的过程,基于靶向定量分析的监测方法难以系统、准确地评估鱼体中有机污染物的暴露特征.由于具有高分辨率、高质量精度、...  相似文献   
998.
伴随着风力发电规模的日益增加,风电并网需求量增大,大电网环境下与之相适应的火电机组的启停组合经济调度问题显得特别突出。针对此问题,通过对离散二进制粒子群算法进行优化改进,采用等耗量微增率迭代法整合优化方案,用于解决火电机组启停组合经济调度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接近最优,在满足电力系统约束条件下得出的机组组合方式能够使得总运行费用最低,能够根据风电具体预测信息,为电网接入的火电机组经济调度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99.
本文根据2011-2020年渤海直排海污染源监测数据,分析了渤海直排海污染源污染物排放特征及变化趋势,总结了2017年以来特别是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后直排海污染源治理成效,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研究结果表明:2011-2020年,渤海直排海污染源污水排放量与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区相比一直处于低位,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污染物排放量总体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从2018年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开始,直排海污染源入海污水总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但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等主要污染物总量和浓度比明显下降,直排海污染源达标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空间分布上,山东省、辽宁省属于直排海污染源排放量和排放强度高的省份;时间分布上,2018-2020年第四季度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呈明显上升趋势。结合渤海直排海污染源排放特征,建议应健全渤海直排海污染源管控体系,分类推进渤海直排海污染源精准整治,提升渤海直排海污染源监测能力,为深入开展渤海直排海污染源污染治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000.
从安全投入产出分析的角度为安全投入决策提出一个新视角,相比于直接用生产函数等数学方法得到安全投入与安全产出的关系,通过软件分析得出各个要素与安全产出的关系,再进行拟合,最后得到安全产出回归方程,这样得到的分析结果更准确和可信。通过实例可以证明如果要确定安全投入要素之间的分配比例可以采用生产函数分析方法,如要预测安全产出可以采用根据散点图做出的回归方程。另外,在分析安全投入要素相对重要度时,因为各个投入要素的数量级和单位的不同,回归方程系数应选择标准化回归系数;要预测安全投入产生的安全产出则应采用非标准化回归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