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8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11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介绍了袋式除尘器稀相气力输灰技术,并对其相关试验系统进行了描述,分析了各阻力系数与料气比之间的关系,给出了各阻力系数的取值范围,供工程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2.
焦粉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废弃焦粉制备焦粉活性炭,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各种因素对焦粉活性炭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活化时间80min、活化温度900℃、碱炭比(氢氧化钾与废弃焦粉的质量比)4、废弃焦粉粒径小于0.05mm的最佳条件下,制备的焦粉活性炭的亚甲基蓝吸附值为304.8mg/g,产率为35.6%;废弃焦粉的活化是活化剂刻蚀其颗粒形成丰富孔结构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用最佳条件下制备的焦粉活性炭处理质量浓度为60mg/t.的模拟含Cr^6+废水,在废水pH为3—4、焦粉活性炭加入量为4g/L、吸附时间为50min的条件下,Cr^6+去除率达93.2%。  相似文献   
23.
探讨了城市绿化带污水微灌技术的污水处理工艺及微灌系统设计方法,通过应用实例分析了该技术的应用效益。  相似文献   
24.
为了在自然环境中寻找高效油脂降解菌用于含油污水的处理,从取自哈尔滨市冬季生活污水管道的菌泥中分离出低温细菌24株.通过驯化、分离、纯化,筛选出8株在5 ℃下对油脂具有分解能力的细菌.经过复筛,确定5#菌为低温高效降解植物油脂的菌株. 5#菌在初始ρ(花生油)为4 000 mg/L时,以2%接种量,pH为7.2,摇床转速为120 r/min,5 ℃下培养5 d,油脂的去除率达70%以上.经过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发现,5#菌与假单胞菌有99%的相似度. 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认定5#菌属于假单胞菌属.   相似文献   
25.
为提高铜基催化剂的CO-SCR脱硝性能,并降低反应温度,以铜为活性组分,铁为助剂,γ-Al_2O_3为催化剂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Cu-Fe/γ-Al_2O_3型CO-SCR脱硝催化剂,考察了活性组分负载量、助剂成分及负载量、催化剂预处理及烟气工况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并对催化剂进行了XRD、BET、XPS和AES等表征。结果表明,预处理会使催化剂表面的部分Cu~(2+)转变为Cu~+,有利于反应的进行。铜负载量为5%时催化剂的脱硝效率最高,铁的加入可以明显提高铜基催化剂在较低温度下的脱硝效率,5Cu-3Fe/γ-Al_2O_3催化剂表现出最优的脱硝性能,在450℃下脱硝效率达到99.8%。  相似文献   
26.
从我国节能减排的政策出发,分析了“十一五”期间我国已关停的小火电机组容量、机组装机范围、企业分布等特征,以及其节能降耗与环保效果。预测了“十一五”关停小火电机组容量,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7.
杨军  赵霞  姚明慧 《自然灾害学报》2007,16(Z1):103-105
从研究学科和专业的分类人手,探讨了防灾减灾工程的分类原则,并据此将防灾减灾工程初步分为生命线系统工程、生态系统工程、公共管理系统工程、河海系统工程和生产线系统工程5个大类.  相似文献   
28.
29.
文章采用酸活化法从褐煤中提取腐殖酸,将腐殖酸通过加碱的方式制成一种天然高分子絮凝剂——腐殖酸钠,并将其应用于乳化液舍油度水的处理。实验中分别采用物理沉降、化学混凝及化学混凝-活性炭吸附的方法对乳化液废水处理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吸附+混凝联合法处理乳化液废水效果明显,出水水质可以达到国家污水排放综合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与传统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沉降时间短,环保经济,出水水质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30.
测量两种KN95颗粒物防护口罩的适合性和人体头面部尺寸,分析影响口罩适合性的人体尺寸因素。选择80名受试对象,使用弯角规和直角规进行头面部尺寸测量。受试者分别佩戴3M 8210、3M 8210v颗粒物防护口罩,使用TSI 8038进行定量适合性检验。两种口罩的适合性检验通过率无差异(P>0.05),通过率无性别差异(P>0.05)。男性鼻宽对3M 8210的适合性有影响(P<0.05),女性面宽和两耳屏点间颌下弧长对3M 8210v的适合性有影响(P<0.05)。面宽和鼻宽可作为初步选择颗粒物防护口罩的参考指标,但仍需经过定量适合性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