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61篇
安全科学   61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278篇
基础理论   84篇
污染及防治   74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01.
基于光谱分析的生物结皮提取研究——以毛乌素沙地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典型地物高光谱数据和TM遥感影像,对毛乌素沙地处于旺盛生长期(7-9 月)的由苔藓结皮主导的生物结皮进行了提取研究.结果表明:① 苔藓结皮在生长期具有与绿色植物相似的光谱曲线变化趋势;红边参数显示,二者除红边位置非常接近外,红边振幅、红边宽度和红边面积差异均较大;在近红外区域,苔藓结皮比绿色植物的反射率低很多;苔藓结皮无明显的553 nm反射峰;低盖度苔藓结皮(33%)、藻类结皮和植被枯落物在整个波段光谱曲线比较接近,与裸沙相比,三者反射率均较低.② 基于TM影像,用生物结皮指数(BSC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监督分类和坡度分级相结合的方法提取生物结皮,发现苔藓结皮的像元面积为0.72×104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43%.  相似文献   
102.
生物结皮是旱区普遍存在的活性地被物,在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的生态功能,研究其发育特征与形成机理是有效管理和利用该资源的基础。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以来,黄土高原地区生物结皮大面积发育,但相比荒漠地区,相关的研究工作还较薄弱。生物结皮的发育具有过程的复杂性和空间的分异性,诸多荒漠地区的研究结果不能直接外推至黄土高原地区。鉴于此,论文选择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通过全面调查和测算分析,应用GIS 软件,探讨了生物结皮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①流域内藓类共有2 科8 属13 种,狭网真藓、真藓、尖叶对齿藓分布最广;②苔藓结皮占绝对优势,面积为4.18 km2,占流域面积的60.7%,主要分布在干扰少、侵蚀弱、水分好的梁峁坡或梁峁顶上;③土壤、植被、坡向均对苔藓结皮的发育有显著影响。同黄土地相比,沙地苔藓结皮的覆盖度高、呈连片分布。乔、灌植被下的生物结皮发育优于草本群落,植被盖度对苔藓结皮产生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拐点约在覆盖度30%处)。总体上,阴坡生物结皮的覆盖度、厚度均高于阳坡。  相似文献   
103.
羟基化锌催化臭氧氧化去除水中痕量磺胺嘧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实验室制备的羟基化锌(ZnOOH)为催化剂,研究了其催化臭氧化去除水中痕量磺胺嘧啶(SD)的效能,通过研究叔丁醇对催化效果的影响,推断了催化反应机理,探讨了臭氧投加量、水质因素、催化剂投加量和使用次数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ZnOOH对臭氧氧化水中的SD有较强的催化活性.催化剂表面结合的羟基基团有利于催化反应.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蒸馏水中反应30min时,催化臭氧化比单独臭氧化对SD的去除率提高了47.7%.催化过程遵循自由基反应机理,SD的去除效果随催化剂投加量的增加而提高,催化剂在重复使用后催化效果基本不变,水中的氯离子可以明显降低催化剂的活性,偏碱性条件下,催化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4.
地震应急期关键时间阶段划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我国地震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预案,以及汶川、玉树、盈江、彝良和海地、东日本等国内外地震应急救援案例的基础上,将地震应急期划分成应急启动、紧急救援、过渡性安置等3个阶段,并对各阶段的持续时间、主要工作及其先后次序进行了梳理.在实际抗震救灾工作中,这3个阶段不是互不相干、相互独立的,而是存在一定的时间相关性.这就需要指挥者对不同阶段的重点工作优先考虑,同时兼顾各项相关工作,保证抗震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5.
镉胁迫对吊兰生长与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丹  王友保  李伟  韦晶晶  朱志鹏 《环境化学》2012,31(10):1562-1568
选用观赏植物吊兰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吊兰对Cd的耐性、高浓度Cd胁迫对土壤酶活性以及土壤有效态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d浓度的不断提高,脲酶活性显著下降.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在Cd浓度为10 mg.kg-1的时候均达到了顶峰,而土壤磷酸酶活性则在Cd浓度为50 mg.kg-1的时候最大.4种土壤酶对重金属的敏感顺序为:脲酶>磷酸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吊兰对Cd具有很强的耐性,在1500 mg.kg-1Cd胁迫浓度范围内,吊兰对Cd的耐性指数均大于50%.土壤有效态Cd与土壤Cd添加量和土壤酶活性呈显著相关性,可将土壤有效态Cd含量和土壤酶活性这两类指标作为镉污染土壤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06.
扰动能够强化水体溶解氧的恢复并加快传质,增强水体的自净作用,有利于水体和底泥COD的降解,是一种常用的污染水体的修复方法。文章通过人工模拟的水体,构建搅拌和曝气两种上覆水扰动条件,研究了在这两种条件下水体中有机物含量以及底泥中微生物量的变化情况,探讨了扰动对水体有机物去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与对照情况相比,在搅拌、曝气条件下水中ρ(溶解氧)分别由0.2 mg.L^-1提高到1.0和8.0 mg.L^-1左右;曝气条件下底泥中蛋白含量及细菌数均最高;(2)底泥中w(脱氢酶活性)在搅拌和曝气条件下分别为0.52和0.46μg.g^-1左右;(3)曝气条件下对上覆水中有机物的去除呈现出较好的降解趋势。因此,运用曝气技术既能加速有机物的生化降解,改善水质;又可强化水体溶解氧的恢复,创造了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适宜环境,增强了水体中微生物的活性,促进了水体自净能力的提高,在治理河道污染的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7.
矿工安全行为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保障,而管理者的领导风格对矿工安全行为有重要影响。引入调节焦点理论和认同理论,构建威权领导风格对安全行为影响关系的理论模型。以544份调查问卷的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威权领导风格是影响矿工安全行为的重要情境因素;威权领导风格会通过矿工对管理者认同而正向影响安全行为,矿工对管理者认同在二者间具有中介作用;管理者-矿工间的调节焦点适配在矿工对管理者认同和安全行为之间有调节效应,而且调节焦点的高适配度会强化矿工对管理者认同的中介效果。研究丰富了领导风格与矿工安全行为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对煤矿安全管理实践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8.
镇江市雨水收集利用示范工程雨水水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镇江市雨水利用示范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8场典型降雨雨水取样检测,得出了示范点雨水径流的污染状况和水质特性,分析各种雨水水质变化规律、雨水质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各类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降雨初期径流污染严重,主要是有机污染物和悬浮物固体污染,雨水中的悬浮物与有机污染物浓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在弃去初期雨水后,水质基本满足景观环境再生水水质和城市杂用水水质的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09.
分别以五氧化二钒为钒源、双氧水为溶剂和以偏钒酸铵为钒源、稀硫酸为溶剂,通过低温水热法合成了五氧化二钒纳米带和纳米板。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场发射扫描电镜(SEM)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反应产物均为正交的五氧化二钒晶型,纳米带宽度100~300 nm,厚度约100 nm左右,纳米板形状规则,分布较为均匀,厚度在纳米级别。  相似文献   
110.
为理解城市化对植被物候产生的影响,利用长三角地区2001-2018年的MODIS-EVI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动态阈值法提取植被物候参数,即植被物候开始期(SOS)、结束期(EOS)和生长期(GSL),分析长三角地区11个重要城市及周边区域植被物候的时空变化.研究表明:2001-2018年长三角11个重要城市出现物候开始期提前、结束期推迟、生长期延长的现象.植被物候沿城区—郊区—农村方向呈现明显的梯度变化,城区植被比农村植被的生长季开始期平均提前9.6 d、结束期平均推迟6.8 d.城市化的发展对物候开始期提前、结束期推迟、生长季延长具有重要影响,但在不同的区域背景下,城市化对植被物候的影响具有差异性.研究表明,地表温度与物候期在城乡梯度上存在明显的非线性函数关系.研究有助于加深城市化发展对生态系统影响的理解,且对城市规划与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