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2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30篇
基础理论   91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采用HLB固相萃取柱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建立了水环境中18种类固醇激素的快速测定方法.应用本文所建立的测试方法,对南京市8个主要湖泊及河流水样中的类固醇激素进行检测.所测水样中18种类固醇激素均有不同程度检出,孕酮(PGT)、六甲强龙(MTA)、泼尼松(PRE)和安宫黄体酮(MET)检出率为100%,诺龙(NT)、雄烯二酮(ADD)、甲基睾酮(MTTR)和倍他米松(BET)检出率在80%以上,安宫黄体酮(MET)最大检测量为52.03 ng·L-1,说明类固醇激素广泛存在于南京地表水中.NJ02监测位点位于人口稠密地区,水样中类固醇激素总量最高,达到131.97 ng·L-1,表明地表水中类固醇激素含量在很大程度上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2.
近年来太湖流域局部水质状况有所改善,但太湖藻型生境条件还未根本改变,水污染防治任务依然艰巨。确保太湖湖体水质稳定达标,尤其是加强对太湖重点湖区和水源地重点污染物的调查研究十分重要。在此背景下,本文调研了太湖重点湖区和水源地水质概况、藻毒素污染时空分布特征、环境影响因子和迁移转化规律,并总结了藻毒素的环境和健康风险研究的最新进展,指出了太湖西部湖区和饮用水源地的主要环境风险,以及未来太湖藻毒素污染相关研究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以期为促进太湖流域重点污染物的控制和治理,确保太湖饮用水源地安全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3.
农药对地表水污染状况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重点介绍了美国地质调查局(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USGS)实施的国家水质评价计划(National Water-Quality Assessment Program,NAWQA).该项计划中有关农药对地表水污染状况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于1992-2001年对美国地表水(河流和湖泊)中农药的污染状况做了全面调查和研究;在研究这些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地表水中检出农药的品种和浓度及其地理分布布特征以及农药浓度的季节性变化规律,认为这些规律主要与农药使用强度密切相关,同时也受气候、农药本身的理化性质及当地的水文系统特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根据美国制定的水质评价基准,NAWQA提出了地表水中农药残留的风险评估方法.简要介绍了欧洲国家地表水中检出农药的品种和浓度以及农药浓度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分析了中国水质标准体系制定中存在的不足.基于上述研究,提出应根据中国农药的主要使用品种进行选择性监测,依据农药浓度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和作物种植类型总结出中国地表水中农药的时空分布特点,并逐步推进中国的水质评价基准制订工作,建立中国地表水中农药残留的风险评估方法,以便对中国水体中农药污染进行全面管理和控制.  相似文献   
54.
毒草胺在环境中的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草胺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农药,其在环境中的降解特性备受关注。文章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毒草胺的光解、水解及土壤降解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毒草胺在光强为2 370l x、紫外强度为13.5μW.cm-2的人工光源氙灯条件下,光解半衰期为2.5 h,较易光解。25℃时在pH值为5.0、7.0和9.0的缓冲水溶液中,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47.5、173.3和239.0 d;50℃时半衰期分别为15.2、27.0和42.3 d,结果显示温度对其降解速率影响较大,温度增加,水解速率明显加快,水解半衰期降低约6~10倍。该药在江西红壤中降解半衰期为46.5 d,在太湖水稻土、东北黑土中降解半衰期分别为6.4和7.9 d,比较容易降解,主要为微生物降解。结果表明毒草胺在水体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尤其在避光条件下难以降解。但在土壤中,比较容易被微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55.
常用农药助剂类产品对水生生物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助剂是在农药制剂加工和使用中加入的除农药有效成分以外的其他辅助物质的总称。农药助剂在提高农药制剂药效、改善药剂性能、稳定制剂质量和降低活性成分危害等方面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几乎所有化学合成的农药原药都需添加农药助剂成为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农药制剂。农药助剂本身虽不具备对靶标生物的杀灭作用,但并不意味着其对环境或人体不具有危害性,部分现今仍在流通使用的农药助剂可导致健康危害,如致癌、致畸、致突变、危害神经系统,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等。截止目前,由于农药施用带来的农药助剂的危害问题很少引起研究人员关注,我国在农药助剂管理方面还是空白,亟需引起管理部门的重视并制订相关的防控法规。农药助剂种类繁多,我国习惯上将其分为非表面活性剂和表面活性剂两大类。本文总结了包括常用溶剂,非离子型、阳离子型和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内的常用助剂对藻类、大型溞和鱼类等水生生物的急慢性毒性效应,并综述了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助剂及其降解产物对水生生物的内分泌干扰效应。鉴于农药助剂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健康风险,本文还提出了我国农药助剂环境安全管理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56.
兽药在保障动物健康、提高畜禽产品质量尤其在畜牧业集约化发展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大量使用成为生态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损害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表明许多抗生素类和激素类兽药是典型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通过多种方式干扰生物体雄激素、雌激素、甲状腺激素等内分泌过程,产生内分泌干扰效应。本文介绍了典型兽药的污染现状及其内分泌干扰效应研究最新进展;以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最新研究方法为基础,较全面地评述了可用于兽药类内分泌干扰物的快速筛选、检测及评价方法,并对该领域未来研究提出了展望和建议,以期为环境和农业等管理部门制定兽药的使用、排放、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7.
土壤有机质矿化与温室气体释放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土壤有机质的矿化作用,模拟估算温室气体在中国土壤中的释放量,结果表明,CO_2从土壤中的释放量为37.5亿t/a,CH_4从稻田中的释放量为0.20亿t/a,N_2O从稻田中的释放量为3.45万t/a。对土壤中温室气体释放估算提供了一种简便方法。由于掌握资料不足,准确估算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8.
用实验室模拟培养方法研究了土壤中涕灭威及其代谢物在不同条件下的降解规律,探讨了影响降解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温度和土壤微生物活性是影响降解的重要因素,温度升高、有机质含量增加均大大加快涕灭威残留物降解。25℃时,涕灭威在不同类型表层土壤中T_(0.5)为3~8d,其残留物总量的T_(0.5)为30~65d.在温度低、徽生物活性小的深层土壤中涕灭威T_(0.5)为34~120d,残留物总量的T_(0.5)为159~686d,其中亚矾较难降解。  相似文献   
59.
涕灭威、呋喃丹和拉索三种农药在土壤中的淋溶结果表明,经过30cm土柱下渗到收集器中的涕灭威为88.0%,呋喃丹为69.1%,拉索为1.84%;农药在四种土壤中的淋溶速度,砂土>砂壤土>粘壤土>粘土;土壤性质对农药移动的影响比农药自身性质的影响要小。  相似文献   
60.
代森锰锌及其代谢产物在荔枝与土壤中的残留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代森锰锌及其代谢物乙撑硫脲(ETU)在荔枝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80%的代森锰锌可湿粉剂在荔枝树上喷施后,主要残留在荔枝果皮中,且消解速度较快,其中母体消解半衰期为4. 02~5. 14d; ETU消解半衰期为2. 52~3. 24d;代森锰锌及ETU在土壤中消解较快,半衰期分别为5. 63~9. 88d和4. 95~14. 2d。施药1 600mg·L-1,使用4次,末次施药距收获间隔10、20和30d,荔枝果肉中代森锰锌残留量均小于1mg·kg-1,代谢产物ETU均小于0. 02mg·kg-1。该药为易消解农药(t1 /2 <30d),按推荐剂量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