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5篇
安全科学   4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7篇
综合类   119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31.
根据渭南市机动车保有量和抽样调查与观测数据,采用MOVES模型计算了渭南市2017—2019年道路移动源CO2、CH4、N2O和CO 4种 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分析了机动车车型、燃料和排放标准对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影响.基于ArcGIS和渭南市道路网信息,建立了高分辨率(1 km× 1 km和1 h×1 h)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结果表明,渭南市2019年道路移动源CO2、CH4、N2O和CO的排放量分别为424.322×104、0.044×104、0.007×104和2.808×104 t,以CO2当量计,机动车温室气体的总排放量为432.843×104 t. 4种道路移动源温室气体中,CO2占总温室气体排放量的98.03%.渭南市小型客车对温室气体的贡献率最大,分别排放了43.41%的CO2、74.78%的N2O和57.17%的CO.大型客车排放了34.47%的CH4, 汽油车和天然气汽车是N2O和CH4的主要排放源,分别排放了86.76%的N2O和61.87%的CH4.渭南市道路移动源温室气体排放强度24 h变化呈“双峰”分布,空间分布呈明显的“线-面”特征,这与道路分布密度高度相关,路网密集的城市中心为机动车温室气体的高排放区.  相似文献   
232.
模糊综合评价是城市生活垃圾处置模式的评价方法之一。文章就模糊综合评价体系中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隶属度函数选择、因子权重分配方法以及二级评判方法等几个关键环节和步骤作了初步探讨,以期所建立的评价体系更科学、更客观。  相似文献   
233.
高氟地下水不仅对人体有害而且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为探究高氟地下水环境对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作者在奎屯河流域采集了15组地下水样本进行高通量16S rDNA基因测序,分析高氟和低氟地下水化学特征、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以及微生物群落与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偏弱碱性,溶解性总固体(TDS)相对偏高,F-平均含量为1.5 mg/L,地下水类型主要为HCO3·SO4-Na型。低氟组样品在物种丰度与多样性方面占优势且微生物群落相似,而高氟组样品微生物群落存在显著差异。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是研究区地下水的优势细菌门。科水平上,优势菌科均属于变形菌门。化学需氧量(COD)、TDS和F-浓度与地下水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关联,TDS、COD和F-浓度与大部分细菌门丰度呈负相关。研究发现高氟地下水环境对微生物丰度和多样性起抑制作用,微生物群落能通过代谢途径减轻高氟地下水的毒性,形成独特的...  相似文献   
234.
基于杭州至黄山铁路沿线自然条件和植被概况,提出绿色通道设计应遵循安全、经济、适地、景观等原则,以“四季常绿、三季有花”为建设目标,通过开展先导性试验段,首次将高杆红叶石楠、高杆大叶女贞等适生树种应用于南方地区铁路绿色通道工程设计。针对不同工程分区,制定相适宜的绿化分类标准和绿化设计方案,实现了“一洞一景”“一处一景”“一站一景”,充分体现铁路沿线特色和地方风貌,为我国南方地区铁路绿色通道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35.
智利是地震频发的国家,全球四分之一的地震能量是从狭长的智利释放出来的,每隔20年左右就要发生一次特大地震,其中1960年的9.5级地震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大的地震。特别是2010年的8.8级大地震,仅造成500多人遇难,1985年以后的建筑物仅有0.1%受到损坏。与我国的小震大灾、大震巨灾的状况形成鲜明的对比。智利防震减灾的经验做法先进的抗震设防理念。重视建筑规划、工程选址,选择良好的场地条件;确定较高的抗震设防要求,建没大震不倒的房子;决不因节约材料等节能措施降低抗震标准;科学施工,决不抢工  相似文献   
236.
本文从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应急预案在企业应急管理中的重要性入手,阐述了应急预案的编制流程,并从适用范围、应急预案衔接、主要危险废物及风险单元分析、响应分级、应急处置等方面,说明了预案编制要点,可为企业编制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应急预案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37.
采用体视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量色散光谱(EDS)等对乌鲁木齐南部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及降尘样品中微塑料的颜色、成分及形貌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SP和降尘中存在纤维、碎片和薄膜等多种形状的微塑料,且TSP和降尘中的微塑料分别以纤维状(81.8%和86.2%)和碎片状(56.3%~68.4%)为主;通过FTIR鉴定出TSP和降尘中的塑料成分主要是聚乙烯,聚丙烯和聚苯乙烯;SEM发现纤维状微塑料表面较为光滑,有少量的裂痕,上面分布少量碎屑;碎片状微塑料边缘卷曲破碎,形状不规则,破损程度高,表面黏附大量的颗粒物;EDS分析表明微塑料中以C和O元素为主,还包含Si、Na、Zn等元素.结果可为进一步了解乌鲁木齐大气微塑料的污染情况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38.
为研究转运蛋白在细菌响应铜(Ⅱ)胁迫中发挥的作用,从Transporter Classification Database(TCDB)数据库中检索得到嗜根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rhizophila)JC1基因组中4个参与Cu(Ⅱ)吸附、转运和外排的转运蛋白,并对其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此外,研究菌株JC1对不同质量浓度的Cu2+的吸附能力和耐受能力,并利用扫描电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分别分析Cu2+胁迫后,菌株JC1的形态学、元素组成和官能团的变化。结果显示,菌株JC1可耐受Cu2+的质量浓度为160 mg/L,但对120 mg/L Cu2+有最大吸附率,为72.3%。经Cu2+胁迫后,菌株JC1光滑的杆状结构消失,表面褶皱、呈短杆状,且其元素组成中出现了3个Cu2+吸收峰。FT-IR分析结果表明,—OH、—C—O和—C—C等官能团在菌株JC1胞外吸附Cu2+  相似文献   
239.
为揭示塔式起重机事故致因机理,由事故调查报告提炼关键要素,运用关联规则方法挖掘致因因素间耦合关系并提取其强关联规则;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构建塔式起重机事故致因网络模型,通过模块度、平均路径长度、节点度及中介中心度分析网络拓扑特性,识别关键节点及其交互机理。结果表明,塔式起重机事故网络具有较明显社团结构,人因和管理层因素与事故连接紧密,存在违规/违章操作、相关专业资质不足及未有效落实安全制度等问题,需对关键节点采取针对性干预控制措施,及时切断风险传播链路,减少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240.
废旧阴极炭(Spent Potlining, SPL)水溶性氟化物的质量分数较高,被列为危险废物(Hazardous Waste 48,HW48)。热处置具有快速减量化、无害化等优势已成为主流处置方式。利用管式炉模拟SPL与不同质量比污泥焚烧底渣(Textile Dyeing Sludge Combustion Ash, TDSA)、CaO协同热处置,以探索其在750℃、850℃和950℃燃烧过程中氟化物迁移转化行为。定量测试SPL在单烧和掺烧过程中氟化物的挥发率。探究水溶性NaF热处置过程中迁移转化路径、影响因素及固氟机理。利用FactSage 7.1热力学模拟软件模拟SPL与不同添加剂掺烧过程中氟转化规律,以获得F、Na、Ca、S的热交互作用及竞争机制。结果显示:SPL与TDSA和CaO掺烧时,随焚烧温度的升高,F的挥发率也随之增加;当温度高于850℃时,氟化物主要以气态NaF和HF逸出。当添加TDSA时,S与NaF和Ca化合物易结合并生成Na2SO4和CaSO4,促进了NaF转化。SPL单独焚烧时,Na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