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90篇
安全科学   4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299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6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为了考察氮磷同时缺乏对活性污泥系统的影响,采用2个序批式间歇反应器(SBR),按照缺氧/好氧的方式平行运行,通过调节不同的进水COD/N/P比,考察了氮磷同时缺乏状态下活性污泥系统的污泥沉降性、絮体形态、出水水质以及比耗氧速率等方面的表现。结果表明,在氮磷同时缺乏时,当进水COD/N/P比为100/2/0.4时,活性污泥系统会发生丝状菌膨胀,而当进水COD/N/P为100/0.5/0.1时,污泥沉降性保持良好;各反应器的活性污泥浓度均在逐渐地下降,MLSS由约2200mg/L下降至1800mg/L以下;各反应器的比耗氧速率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COD的去除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提高污泥碱性发酵挥发酸积累的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加大剩余污泥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酸化程度,本研究尝试了两种新的能促进污泥碱性发酵产酸的方式,分别是向批式的污泥碱性发酵系统中投加未灭菌发酵污泥和投加灭菌发酵污泥,结合温度的影响(10℃和35℃)分别考察了这两种方式对污泥水解酸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温有利于水解酶和产酸菌作用的发挥,增大了污泥的水解酸化程度,体系内有明显的挥发酸(VFAs)积累.35℃条件下,两种方式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新鲜污泥的水解酸化程度,经灭菌后的发酵污泥的投加较等量的未灭菌的发酵污泥的投加效果更为显著.前者的水解速率是后者的2倍,发酵末期酸积累量为后者的1.5倍,且前者在较长的发酵时间内VFAs含量维持恒定.分析两种方式能促进污泥水解酸化的原因得到:未灭菌发酵污泥的投加是向系统中引入了一定量的产酸菌,灭菌发酵污泥的投加引入了大量的较易水解的有机底物.水解产物的增加能在更大程度上影响产酸的效果.因此,中温条件下向污泥碱性发酵系统中投加经灭菌处理后的发酵污泥是提高剩余污泥发酵产酸量更为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污泥龄对低氧丝状菌活性污泥微膨胀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污泥龄(SRT)对低氧丝状菌活性污泥微膨胀系统的影响,采用序批式间歇反应器(SBR)进行试验,分别按照厌氧/好氧和单级好氧的方式运行,考察了不同SRT下丝状菌污泥微膨胀系统的沉降性、脱氮除磷过程以及污泥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好氧水力停留时间充分的条件下,低氧环境不但不会影响丝状菌微膨胀污泥的硝化进程,而且还有助于同步硝化反硝化(SND)、单级好氧除磷的发生.厌氧/好氧运行时,SRT与活性污泥的比硝化速率、比释磷速率和比吸磷速率成反比,与SND率和污泥的含磷量成正比.单级好氧运行时,减小SRT对硝化过程影响不大,但是有助于改善除磷效果.活性污泥的比耗氧速率(SOUR)、胞外聚合物(EPS)中多糖与蛋白质含量的比值、以及粘度都与SRT成反比.适当地减小SRT可以改善丝状菌微膨胀污泥的沉降性.厌氧/好氧运行时,厌氧段微氧环境易引发过度丝状菌污泥膨胀;单级好氧运行时,SRT过低会造成污泥黏性骤增而引发黏性污泥膨胀.  相似文献   
14.
间歇曝气模式下曝气量对短程硝化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采用SBR反应器在间歇曝气模式下对搁置2个月的短程硝化污泥进行恢复,控制曝气量分别为120、100、80和60L·h-1,在温度为25℃、交替好氧/缺氧时间比为30 min/30 min条件下处理实际生活污水,进水氨氮浓度为50~80 mg·L~(-1),出水氨氮浓度分别在第12、18、21和21周期之后稳定在5 mg·L~(-1)以下,氨氮去除率均高达95.00%左右;第30、35、38和42周期时,亚硝氮积累浓度分别达到20.83、22.81、21.50和20.73 mg·L~(-1),硝氮出水浓度均低于0.5 mg·L~(-1),亚硝积累率均高于99%,氨氧化菌(AOB)活性最终均稳定在100.00%左右,而亚硝酸盐氧化菌(NOB)活性逐渐被抑制,4种曝气量下均成功实现了短程硝化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低温条件对SBR工艺亚硝酸氧化菌种群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琼  包鹏  彭永臻  张亮 《环境工程》2019,37(3):75-81
为了解低温条件对SBR工艺亚硝酸氧化菌种群结构的影响,以模拟废水为处理对象,在低温条件下(12~20℃),分别启动全程硝化SBR反应器和亚硝酸氧化SBR反应器,检测分析主要亚硝酸氧化微生物丰度变化及种群结构特性。结果表明:全程硝化SBR反应器和亚硝酸氧化SBR反应器经过驯化后均可在低温条件下完成全程硝化和亚硝酸氧化过程,且可检测的优势NOB菌均为Nitrobacter和Nitrotoga,其主要优势菌种分别为Nitrobacter winogradskyi和Candidatus nitrotoga arctica。  相似文献   
16.
在SBR反应器增加游离亚硝酸(FNA)预处理单元,投加浓度为1.2mgHNO2-N/L的FNA进行缺氧搅拌4.5h,连续处理3d,考察短程硝化污泥中FNA对氨氧化菌(AOB),丝状菌和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FNA对AOB有短时抑制作用,并能够抑制优势丝状菌Candidatus_Microthrix(微丝菌属)和Cytophagaceae(噬纤维菌)的增殖,分别由5.1%和1.1%下降到0.78%和几乎不可见.SVI从281mL/g降低到100mL/g左右.NAR能够维持在90%左右,短程硝化不受到破坏.高通量结果显示,FNA处理后微生物菌群结构多样性与丰度出现下降,但Thauera(陶厄氏菌属)和Ottowia出现了增殖,分别增加到5.58%和7.82%,同步硝化反硝化(SND)作用明显,这使得即便只有短程硝化,总氮去除率依然能达到60%以上.  相似文献   
17.
SBR生物反应器出水溶解态有机物性质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中考察了SBR生物反应器处理实际生活污水过程中,反应器内部溶解性有机物的变化情况,重点分析了污泥龄对于SBR反应器出水溶解态有机物性质特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物降解过程中,以分子量650Da、1700Da和2000Da为代表的腐殖质类有机物逐渐积累,小分子量有机物(<200Da)逐渐转化为具有中间分子量(500...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实现前置反硝化工艺硝化反硝化反应的过程控制,系统地研究了硝化反硝化过程中DO、pH和ORP的变化规律,并考察了它们作为硝化反硝化过程控制参数的可行性.结果表明,pH值在缺氧区的变化分为下降型和上升型,从而指示系统反硝化反应进行的程度以及内循环回流量是否充足;缺氧区末端ORP值和硝酸氮浓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好氧区第1格室的DO浓度可以指示进水氨氮负荷高低;pH值在好氧区的变化也可分为下降型和上升型,可指示系统硝化反应进行的程度、曝气量和碱度是否充足;好氧区末端ORP值与出水氨氮、硝酸氮浓度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硝化反硝化反应在线控制系统,从而实现曝气量、内循环回流量和外碳源投加量的在线控制,提高系统出水水质、降低运行费用.图7表1参8  相似文献   
19.
高氮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短程生物脱氮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两级UASB-缺氧-好氧系统"处理高COD与高NH4 -N的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180天的试验结果表明:UASB1(一级UASB)与UASB2(二级UASB)最大COD去除速率分别为12.5、8.5 kg·m-3·d-1,UASB1的NOx--N的最大去除速率为3.0 kg·m-3·d-1.系统COD去除率为80%~92%,出水COD为800~1500 mg·L-1.原渗滤液的NH 4-N为1100~2000 mg·L-1,A/O工艺的最大NH4 -N去除速率为0.68kg·m-3·d-1;在17~30℃,通过NO-2-N累积率为90%~99%的短程硝化,NH4 -N的去除率在99%左右,出水NH4 -N小于15 mg·L-1.回流处理水和二沉池回流污泥中的NOx--N分别在UASB1和A/O工艺的缺氧段实现完全反硝化,使系统无机氮TIN去除率达80%~92%.同时高效的反硝化为硝化提供了充足的碱度,使A/O工艺pH大于8.5,维持较高的游离氨浓度,结果表明,高游离氨(FA)是导致短程硝化的主要因素.以pH作为控制参数调控A/O工艺的曝气时间,可以有效的抑制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的增长,实现种群优化和稳定的短程硝化.  相似文献   
20.
智能控制在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智能控制的适用范围及污水生物处理工艺的特征进行了简单分析。对智能控制的3大主要分支模糊逻辑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及专家控制系统在污水生物处理中应用的最新动态进行了评论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污水生物处理中引入智能控制是一种提高处理效率、降低运行成本的有效方法,国内在污水生物处理智能控制的应用研究与国外有较大的差距,国内的研究及应用还处在发展阶段,应当加强。最后对污水生物处理智能控制的发展方向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