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96篇
安全科学   55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40篇
综合类   288篇
基础理论   32篇
污染及防治   37篇
评价与监测   29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61.
采用制粒烧结工艺成功地把煤矸石、粉煤灰及废石膏(或烟气脱硫污泥)制备成建筑用轻质陶粒,实现了对上述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和稳定化。煤矸石等的配料比以及粉状原料的颗粒尺寸分布是在成球盘中制粒的主要影响因素。烧结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较多,但烧结温度是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煤矸石-粉煤灰-废石膏陶粒烧结过程发生在950—1250℃,最佳烧结温度为1200±50℃,制得的陶位坚硬如岩石,容重等级为900,筒压强度为9—15MPa,超过GB2838-81的筒压强度≥6.5MPa的规定。  相似文献   
462.
大辽河沿岸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入,使其水质造成了严重污染,"十一五"期间,对于辽河流域化学需氧量等污染物治理卓有成效,但是日益严重的水体氨氮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十二五"环保规划的制定也在氨氮污染物的控制方面加大了力度,并且有望在"十二五"期间将氨氮污染物纳入到全国主要水污染物排放约束性控制指标当中。  相似文献   
463.
我国大气铅浓度水平与污染源排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和评价了我国大气铅浓度水平、大气铅污染源的主要类型和排放特征,对今后我国大气铅污染发展趋势进行了说明.汽油无铅化以后,我国城市大气环境中的铅浓度有所下降,一般不超过国家标准的限值,但农村地区大气铅污染状况应引起高度重视.涉铅工业排放、燃煤排放和汽车尾气是大气铅污染的主要来源.我国大气铅污染源涉及行业和部门庞杂,伴随着铅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464.
我国桐油发展战略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桐油是我国的特产资源,其价值之高,用途之广,早已引起许多国家的重视;其化学结构之特殊,化学性质之活泼,引起许多化学工作者的兴趣,而致力于桐油化学科学的研究。我国种植油桐历史修久,远在公元前六世纪有文记载。新中国成立后,党 和政府非常重视,周总理曾亲自主持全国油桐工作会议,油桐得到了空前发展。  相似文献   
465.
采用中试规模的好氧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处理城市污水,考查了在浓缩过程下膜生物反应器的生物特性对膜渗透性及渗透性恢复的的影响.在试验中通过投加蔗糖溶液使系统维持恒定污泥负荷(food to microorganisms, F/M)在0.13,测定了活性污泥的一系列的生化与理化参数,并通过SPSS软件对污泥性质与动态变化的膜渗透性及渗透性恢复水平的相关性做了进一步的评估.结果表明,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浓度对膜渗透性的影响最大(rp=-0.958,P=0.000);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浓度、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浓度、污泥粒径(PSD)及毛细吸水时间(CST)对膜渗透性的影响属于同一个水平(|rp|=0.82~0.85,P=0.000);而污泥沉降性能与丝状菌指数对膜渗透性的影响不大.并且发现随着MLSS浓度的增大,膜丝廊道内积累的堵塞固体(ACS)的质量以及膜渗透性的绝对恢复量(ΔL)也有增加的趋势,表明MLSS浓度直接影响着膜生物反应器的堵塞性能,也进一步证明了膜堵塞是除膜污染之外影响膜渗透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低通量[5~6L/(m2·h)] 的操作条件下离线清堵联合强化化学反洗(CEB)的方式可以保证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在高MLSS浓度运行下实现膜渗透性的可持续恢复.  相似文献   
466.
不同粒径的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脱氮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血清瓶批试研究了温度为25℃时,粒径为R1(>2.5mm),R2(1.5~2.5mm),R3(0.5~1.5mm)的厌氧氨氧化(anammox)颗粒污泥的脱氮特性.R1,R2,R3的厌氧氨氧化TN去除速率分别为0.555,0.423,0.456kgN/(kgVSS×d),R1的TN去除活性最大,R2和R3的TN去除活性相差不大.anammox颗粒污泥的厌氧氨氧化TN去除、亚硝态氮反硝化、硝态氮反硝化、好氧氨氧化、好氧亚硝态氮氧化速率平均值分别为0.478,0.028,0.037,0.050,0.033kgN/(kgVSS×d).扫描电镜显示anammox颗粒污泥表面存在孔洞,有助于缓解粒径对传质效率的不利影响.颗粒污泥外部以球状菌为主,可能为好氧氨氧化菌(AOB),有助于缓解氧气对anammox菌的抑制作用;颗粒污泥内部以火山口状的细菌为主,可能为anammox菌.  相似文献   
467.
为了改善ABR反应器的设计和运行,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计算流体力学)技术和RTD(停留时间分布)曲线测试技术,分析不同结构参数下ABR反应器的流动和混合特性. 在此基础上,结合理论分析,确定ABR的最佳隔室数量. 结果表明:在反应器有效容积不变的情况下,随着ABR反应器内隔室数量由3个增至6个,ABR反应器内死区容积所占比例由15.51%降至1.87%,Pez(Peclet准数)由8.47升至16.67,N(串联数)由4.80升至8.88;隔室数量由3个增至4个、4个增至5个、5个增至6个时,死区容积所占比例的降幅分别为44.00%、74.50%、15.40%,Pez的增幅分别为36.88%、42.17%、32.57%,而N的增幅则分别为36.07%、1.95%、1.67%. 与5个隔室的ABR反应器相比,6个隔室的ABR反应器在死区容积所占比例、Pez和N等指标上尽管有所改善,但改善幅度已显著降低. 通过理论分析与混合参数模拟结果相结合,共同确定ABR反应器的最佳隔室数量为4个或5个.   相似文献   
468.
以南亚热带中幼龄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样地调查法,对森林生态系统各个层次进行取样调查,采用12个样地实测数据和已有生物量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计算乔木层生物量,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采用全部收获法测得其生物量,对土壤层的调查采用剖面法加土钻法,代表性样品碳含量的测定采用重铬酸钾-水合加热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幼龄针阔混交林碳储量及其分配格局。结果表明,主要造林树种树根、树杆、树枝和树叶碳含量均值分别为45.07%、46.73%、46.30%和47.72%。植物碳含量表现为乔木〉灌木〉草本。乔木碳储量占植被总碳储量比例介于63.38%-94.08%之间,灌木碳储量所占比例介于3.55%-12.67%之间,而草本碳储量仅介于为1.28%-23.95%之间,不同林龄段乔木和灌木碳储量均值随林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而草本碳储量呈下降趋势。土壤碳储量介于106.73-136.61 t·hm^-2之间,土壤碳储量随林龄的增加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针阔混交林总碳储量介于134.79-162.60 t·hm^-2之间,分配格局表现为土壤层〉植被层〉凋落物层。土壤层碳储量所占总碳储量比例范围为78.34%-94.45%,植被层所占比例介于4.84%-20.16%之间,凋落物层仅介于0.71%-1.50%之间,中幼龄针阔混交林碳储量主要以土壤固碳为主。研究结果为树种选择、人工林生态系统固碳潜力以及人工碳汇林的经营管理等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69.
在分析500kV变电站主变压器消防系统的现状,比较3类消防系统优缺点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主变排油注氮装置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参数计算、控制系统设计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等,为下一步排油注氮装置的推广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70.
谭登峰  肖菲菲  黄向东  李军 《安全》2012,33(12):36-38
正新疆油田公司准东采油厂是2008年重组整合的一个集油气生产、工程服务、矿区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2009年,准东采油厂按要求全面推进HSE体系建设,积极策划,依据Q\SY 1002.1-2007标准,结合机构设置、业务板块的重组,发布了HSE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为确保体系有效运行,重点加强风险管理和过程控制,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