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4篇
安全科学   37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111篇
基础理论   24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在石油的开采、运输等过程中,由于原油泄漏而产生的石油污染土壤会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相比细菌降解修复和化学氧化修复,中低温热解修复是一种高效、经济的修复方法.然而,国内对石油污染土壤的热解修复规律和影响因素研究却较少.本文先以模型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初始含油率(5%、10%)、热解温度(375、400、425、450 ℃)、热解时间(30、60 min)对污染土壤中石油烃脱除率的影响,采用FTIR、元素分析、原油四组分分析、荧光显微镜观测等方法确定了热解过程中石油的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及沥青质的转化方式,提出了石油污染土壤在形成和热解过程中石油的四组分吸附、脱除途径模型,并通过XPS、TEM等表征手段确定了最佳修复条件.结果表明,在425 ℃下热解30 min后,污染土壤中石油烃去除率在99.40%以上,残存TPH含量低于GB I类用地风险筛选值,且修复后土壤中的残炭非常稳定、无害,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此外,还选取了新疆油田、长庆油田的场地石油污染土壤在最佳修复条件下进行处理,发现石油烃脱除率均在99.60%以上,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结果也表明处理后的土壤肥力恢复到了污染前的水平.本研究结果将为我国高浓度石油污染土壤的热解修复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2.
133.
叙述了纺织厂织机噪声及其危害,以及织机噪声的防治技术措施,阐明了推行听力保护计划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4.
转锥式生物质闪速热解液化装置是当今研究的一个热点,而该技术的核心就是对旋转锥设计.本文详细介绍了齿缘式旋转锥的齿缘半径的设计思想和具体的计算方法,为旋转锥的设计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5.
水生生物急性毒性QSAR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化学品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潜在风险。但是,危害性信息缺失是进行化学品风险评价的主要挑战。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美国环保署都提倡用非动物实验替代方法来弥补数据缺失。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被认为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替代技术。水生生物急性毒性是化学品风险评估和优先污染物筛选中最常用的参数之一。但是,目前可获得的实验毒性数据非常有限。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发展的急性毒性预测模型,包括:(1)基于同类化合物建模;(2)基于数理统计建模;(3)基于化合物毒性作用模式建模。从模型预测能力、应用域、机理解释等角度对这3类模型进行了比较。其中,基于作用模式构建的模型一般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并有助于机理解释,将是今后水生生物急性毒性预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6.
我国燃煤过程中汞的排放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燃煤烟气中排放汞的形态主要以零价汞为主,将气态零价汞转化为易于脱除的二价汞是控制零价汞排放的有效途径。为此,文章对燃煤烟气中零价汞的转化机理以及控制技术现状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对不同零价汞控制技术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并初步探讨了其发展趋势。结论得出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烟气净化设备,经济有效地发挥其在烟气除汞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7.
为研究老龄化程度对地铁安全疏散的影响,基于人口统计学数据,运用多智能体仿真方法模拟2050年人口老龄化情况下徐州市某地铁站乘客疏散情况,并通过视觉智能识别方法验证仿真模型对地铁乘客疏散描述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老龄化比例增加一定程度上会使疏散时间增加,老龄化比例对总体疏散时间的影响程度与疏散总人数有关,疏散总人数越低,随着老龄化比例的增加整体疏散时间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38.
分析长治市夏季环境VOCs浓度及其反应活性(以OH·消耗速率计),基于聚类分析与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 (PMF)解析VOCs来源.结果表明:长治市总VOCs平均浓度为37.40 μg/m3,平均活性水平为5.07s-1,具有本地新鲜排放和反应后混合的特征.机动车排放、燃煤、液化石油气/天然气(LPG/ NG)使用、工艺过程和溶剂使用源对环境VOCs的贡献分别为29.7%、29.2%、23.5%、11.6%和6.1%;对具有新鲜排放特征VOCs的贡献分别为34.6%、38.4%、10.1%、8.5%和8.5%.长治市VOCs主要受本地机动车与燃煤源排放的影响,而LPG/ NG使用源与工艺过程源可通过区域传输影响本地环境VOCs.可见,有效控制本地机动车与燃煤源排放、加强市区周边LPG/NG使用与工艺过程源的联防联控,是降低长治市环境VOCs浓度与O3生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9.
采集晋城市冬季环境空气样品,利用色谱-质谱仪分析了其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组份特征,运用PMF、特征比值、后向轨迹模型对其来源进行了研究,并计算了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生成潜势,探讨了其环境影响.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晋城市VOCs平均浓度为93.35μg·m~(-3),其中烷烃类化合物浓度为52.91μg·m~(-3),在VOCs中占比较高为56.68%;PMF分析VOCs排放源有工业排放源、燃烧源、机动车源、溶剂使用源和植物源,贡献率分别为33.71%、30.27%、26.28%、9.00%和0.74%;特征比值法分析中,苯/甲苯和异戊烷/正戊烷比值分别为1.58±0.68和2.07±0.43,介于道路来源与燃煤源之间,为两者混合来源.后向轨迹聚类3个代表性气团均来自西北方向,分别占比50%、25%和25%,西北方向的工业污染可能会对晋城市VOCs造成影响;观测期间,晋城市空气质量指数、总VOCs浓度和机动车源贡献率在风速较小时(3 m·s-1)分别为143、162.48μg·m~(-3)和46.16%,各数值均高于风速较大(3~6.9 m·s-1)时(60、35.72μg·m~(-3)和16.15%);芳香烃类化合物的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分别为98.89μg·m~(-3)和1.21μg·m~(-3),占总生成潜势的37.28%和97.01%,是两种生成潜势最高的VOCs化合物种类.因此,控制工业、机动车和燃烧排放是控制晋城市环境空气中VOCs污染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0.
为分析黄土高原不同植被带植被恢复对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及其稳定性的影响,以黄土高原从北到南不同纬度梯度分布的3个典型植被类型区域(草原带、森林草原带和森林带)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植被类型和恢复年限下的土壤团聚体分布及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带对土壤团聚体分布及其稳定性影响显著,大于0.25mm团聚体含量(WR0.25)、水稳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EWMD)、水稳性团聚体几何平均直径(EGMD)和有机质含量(SOM)整体上均表现为:森林带 > 森林草原带 > 草原带.不同植被带下不同恢复类型对土壤团聚体及其稳定性影响不一,森林草原带表现为灌木 > 草地 > 乔木,森林带则表现为乔木 > 草地.随植被恢复年限增大,各种恢复类型WR0.25EGMD、SOM整体呈逐渐增加趋势,团聚体结构破坏率(PAD)和可蚀性因子(K)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分形维数(D)无显著差异.冗余分析表明,植被带对土壤团聚体及其稳定性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恢复年限,恢复类型与植被带和恢复年限具有较强的交互作用.本研究有利于加强对区域生态恢复过程机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