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15篇
基础理论   6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生态环境监测事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不断发展完善,有效支撑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本文在梳理和总结生态环境监测从“跟跑”变为“并跑”,并向“领跑”迈进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立足新发展阶段,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支撑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提高生态环境监测服务效能、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理论和战略研究方面提出了未来我国生态环境监测事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烷烃条件下CF2ClBr的紫外光解离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气相色谱、红外光谱为主要分析手段,对气态CF2ClBr在CR2ClBr-C6H12体系中的紫外光解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53.7nm紫外光照射下,该体系的主要光解产物为HCVF2Cl、HBr以及C6H12的聚合物,体系中CF2ClBr的解离近似精同缀反应,解离反应的速率常数为2.877×10^-6s^-1表观量子产率约0.1,基于此,对该光解反应的机理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CF_2ClBr-O_3体系在253.7nm紫外光照下所引发的O(~1D)与CF_2ClBr的反应.O(~1D)与CF_2ClBr反应的最终产物为CF_2O,Cl_2,Br_2;实验中得到O(~1D)与CF_2ClBr的反应速率常数为1.01×10~(-10)cm~3·molecule~(-1)·s~(-1),并且对O(~3P)与CF_2ClBr的反应可能性以及 O(~1D)与CF_2ClBr的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O(^1D)与CF2ClBr的反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勇  潘循皙 《环境化学》1999,18(5):414-421
本文研究了CF2ClBr-O3体系在253.7nm紫外光照下所引发的O(^1D)与CF2ClBr的反应。O(^1D)与CF2ClBr反应的最终产物为CF2O,Cl2,B2r;实验中得到O(^1D)与CF2ClBr的反应速率常数为1.01×10^-10cm^3·molecule^-1·s^-1,并且对O(^3P)与CF2LlBr的反应可能性以及O(^1D)与CF2ClBr的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通过研究新发展阶段需求,分析生态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指出在职能转变、“减污降碳”、“真、准、全”等方面距离深入治污攻坚要求存在的差距,并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研究提出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内涵实质、重要基础以及关键突破口,为加快构建生态环境监测新发展格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2015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推动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对照《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提出的"全面设点,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方面的任务与要求,对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成效进行客观评估,并对生态环境监测面临的形势与不足进行了深入剖析.针对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相似文献   
17.
基于J2EE的城市森林病虫害专家系统将自然语言理解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以及领域专家的病虫害诊断经验和病虫害的预测与防治技术成果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对城市森林常见病虫害进行预测、诊断和防治。本文讨论了城市森林病虫害的现状并介绍了基于J2EE的城市森林病虫害专家系统的主要应用技术、设计思路、系统功能和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18.
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是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的重要课题.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监测,对精准科学制定协同控制策略具有积极意义.文章从监测网络、质量管理、数据应用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监测工作的现状;针对协同监测在满足管理需求方面的短板和不足,提出了拓展网络功能、完善技术体系、深化数据应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十四五"期间,粤港澳大湾区将会迎来新一轮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绿色发展与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将面临更大的机遇与挑战。生态环境监测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亟需强化支撑、引领、服务作用。文章对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监测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从环境质量状况、生态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网络等方面将粤港澳大湾区与东京、纽约、旧金山三大世界级湾区进行系统比较,对标查找差距与不足,并对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针对生态环境监测区域布局、现代感知网络、智慧应用与"美丽湾区"综合评价、联合监测与信息发布、产学研用一体化等方面,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生态环境监测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封面设计的整体构思思路是:利用现代意识流手法,采取连续性设计方式,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的成果——全球遥感图像,辅以色调的层次变化,反映和表达出本刊的主题和宗旨。封一、封四的中心位置有两个带有中国版图的彩色全球遥感图像互为对称。球体外缘分别有上、下两个中文“人”字环绕地球,球体借喻象形中文“口”字,寓意为“人口”两字;全球遥感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