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5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63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2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91.
张家港永兴热电有限公司作为张家港凤凰镇韩国工业园配套企业,从创建伊始就始终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科技、高水平、高效率”的经营理念,同时结合热电行业特点,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公司上下坚决贯彻电力生产“安全第一”的方针,坚持一手抓安全,一手抓生产,从公司实际出发,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安全管理,切实保证机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达到良好效果。截至去年10月25日,公司迎来连续安全生产650天的喜庆时刻,在出色完成公司年初制定的安全生产目标同时,在同行业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92.
采用剩余污泥为阳极底物,六价铬为阴极电子受体,构建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FC).MFC启动成功后,考察阳极室污泥初始浓度和阴极室六价铬初始浓度对MFC产电性能及六价铬还原速率的影响.较高的污泥浓度(8~12g/L)对六价铬的还原速率影响均较小,且去除率均可达99%以上.污泥浓度为10g/L的MFC具有较高的产电性能,内阻为108Ω,最大功率密度输出为3621mW/m3.阴极室较高的Cr(VI)初始浓度可维持较长时间的高输出电压,但对阳极污泥降解并无明显影响.XPS测试结果表明,阴极Cr(VI)的还原产物为Cr(III),因电场作用被吸附在电极片上,使得阴极溶液中的总铬浓度降低.研究表明,剩余污泥为底物的微生物燃料电池可以在产电的同时实现剩余污泥的资源化及电镀废水的无害化.  相似文献   
93.
介绍了一种基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CellSense生物传感器毒性分析系统,对其毒性分析条件进行了初步优化,并探讨了其在重金属离子生物急性毒性分析中的应用性能.结果表明,以p-苯醌为电子传递介质时,基于大肠杆菌的CellSense生物传感器具有良好的毒性分析特性,测试得Hg2+、Cu2+、Zn2+和Ni2+四种金属离子的EC50分别为1.1、6.5、66.0和119.0μg·mL-1;呼吸基质的pH低于6.0和盐度(NaCl)高于3%(w/w)时,对E.coli的活性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4.
悬浮填料生物反应器处理低浓度氨氮的动力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污水经一级强化处理后,NH3-N浓度为10~15mg/L,CODCr为40~60mg/L。试验利用悬浮填料床对一级强化处理出水中的氨氮进行深度处理,分析了悬浮填料表面负荷和硝化速率与水力停留时间的关系,并模拟分析了硝化速率与氨氮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悬浮填料床内混合液氨氮浓度为0.5~2.5mg/L时,硝化反应符合半级反应动力学,半级反应速率常数k1/2为0.48(g/m)0.5/d;混合液氨氮浓度>2.1mg/L时,硝化反应遵循零级反应动力学,rmax为0.71g/(m2.d)。动力学理论计算值与实际运行结果基本吻合,说明动力学模型对悬浮填料床的硝化性能具有良好的预测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5.
通过原水预处理氨氮降解试验,利用考虑最小基质浓度的Michaelis-Menten方程,采用Matlab优化工具函数curvefit,拟合得出原水生物硝化氨氮去除速率动力学模型;同时使用symbolic工具包中的solve函数对多级完全混合式原水生物预处理硝化反应器动力学方程进行了求解.模型计算值与实际中试运行效果较为一致.进而利用GUI系统,采用Matlab系统开发出微污染原水生物过程仿真系统,该系统可实现运行参数选择和设置、实时仿真、效果预测和动力学参数修改等功能,可方便应用于工艺的设计、控制和管理.  相似文献   
96.
硝酸盐污染饮用水的去除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地区的饮用水硝酸盐污染日益严重,因为饮用水中的硝酸盐易导致"蓝婴综合症"而使其倍受关注。本文阐述了地下水硝酸盐氮的化学、物理及生物去除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其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7.
蛋白质对PVDF超滤膜污染行为的界面微观作用力解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结合自制微颗粒探针,对膜-污染物及污染物-污染物间微观作用力进行了检测分析,考察了不同p H条件下牛血清蛋白(BSA)在不同界面特性PVDF超滤膜上的膜污染行为.结果表明,在膜过滤初期,通量剧烈衰减主要由BSA和膜之间黏附力作用导致,在膜过滤后期,BSA与BSA之间的黏聚作用则是影响后期膜污染行为的主要因素;PA膜-BSA和PP膜-BSA之间的黏附作用力均大于BSA-BSA之间的黏聚作用力,说明在整个膜过滤过程中,BSA与PVDF超滤膜之间的黏附作用对膜污染起主导作用;相同p H条件下,PA膜-BSA之间的微观作用小于PP膜-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说明亲水性较强的PA膜具有较强的抗污染性;而PA膜和PP膜过滤后期BSA-BSA之间黏聚力相差不大,也进一步说明膜过滤过程中膜-污染物之间的微观作用力是影响膜污染行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8.
王学江  王鑫  刘免  吴真  杨连珍  夏四清 《环境科学》2012,33(6):2090-2094
探讨了不同浓度Cu2+及Cu2+和Cd2+联合对活性污泥系统COD去除的影响,并采用ToxTell生物传感器,以活性污泥为指示微生物,分析了上述金属离子的毒性抑制作用.结果表明,Cu2+浓度低于10 mg.L-1时,不会对该活性污泥系统带来明显的冲击作用,Cd2+的加入明显增强了对该活性污泥系统COD去除的抑制作用,上述金属离子在抑制时间为1.5 h时对系统COD去除抑制率达到最大,随着曝气时间的延长,COD去除率呈逐渐上升趋势;ToxTell生物传感器的毒性分析结果与COD去除抑制率相近,初步证实该生物传感器能很好地用于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受Cu2+、Cd2+离子冲击的预警监测.  相似文献   
99.
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理石化废水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悬浮填料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理石化废水,在水力停留时间大于6h、反应器填料投加率为50%的条件下,出水COD、NH3-N、SS、浊度等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在水力停留时间大于8h时,能达到良好的硝化效果。  相似文献   
100.
悬浮填料浮动床石化废水处理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悬浮填料浮动床进行了充氧能力试验和石化废水处理试验,初步结果表明,当填料投加率为50% 时,在与普通曝气池相同条件下,可使反应器充氧能力提高至无填料时的2 倍以上. 在普通生物反应器内投加填料在不改变其生化反应条件下,进水COD300~500m g/L,NH3-N24~35m g/L时,出水COD< 90m g/L,NH3-N< 15m 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