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57篇
安全科学   78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33篇
综合类   184篇
基础理论   40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91.
油田含油污泥热解制备烟气脱硫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油田含油污泥深度资源化,针对高含油的孤岛采油厂含油污泥采用热解处理,回收油气资源的同时将热解残渣制备成烟气脱硫剂。以苯吸附值和热解残渣含油率为基准对热解工艺进行了优化,对热解油品和残渣进行分析,热解残渣经过后续处理进行了烟气脱硫性能评价。通过正交实验得到热解最佳工艺条件为:氮气保护下,热解温度550℃,热解时间4h,升温速率10℃/min。此时苯吸附值为60.12mg/g,热解残渣含油率为0.29%。最佳工艺条件下,热解油品产率可达10%左右,回收率大于65%,热裂解作用明显,热解油品的品质较好,产生的不凝气体可以作为洁净燃料气;热解残渣经过后续处理,可用于脱除烟气中的SO2,吸附脱硫能力较好,穿透硫容达到3%以上。  相似文献   
392.
393.
为了准确和系统地分析NH_3-N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毒性的分子机制,并对相关基因的转录组学数据进行验证,利用ge Norm和Normfinder这2种软件,以暴露30 d中不同时间点的鳃组织c DNA为模板,从18S r RNA(18S)、beta-actin(Actin)、beta-tubulin(Tubu)、elongation factor 1-alpha(EF1α)、cyclophilin A(Cy PA)、Ubiquitin(Ub)等6个备选管家基因中,筛选可以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作为转录组学分析的内参基因。以稀释50倍的鳃组织c DNA模板作为检测模板,ge Norm软件分析获得6对备选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依次为:EF1αCy PAActinTubuUb18S,较优内参为EF1α和Cy PA;Norm Finder软件分析获得6对备选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为:EF1αActinTubuCy PAUb18S,最优内参基因为EF1α。为了验证上述筛选结果,分别以EF1α和Cy PA作为内参基因研究unigene1的表达趋势,发现以EF1α为内参基因时,unigene1的q RT-PCR的表达趋势与其转录组表达倍数的变化趋势一致。因此确定NH_3-N暴露菲律宾蛤仔后,鳃组织中表达最为稳定的内参基因为EF1α。  相似文献   
394.
为了对水中苯酚的去除进行研究,通过离子交换法及液相沉积法在天然沸石上负载Fe3O4制备出一种具有较高反应活性的复合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等仪器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利用复合催化剂进行非均相UV/Fenton反应处理模拟苯酚废水,考察不同因素对苯酚降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催化剂投加量为0.4 g/L,H2O2投加量为二分之一理论投加量,pH为3~10且室温的条件下,处理100 mg/L的模拟苯酚废水,60 min之内苯酚去除率可达90%以上。通过对催化剂的稳定性研究,发现经5次循环使用后,苯酚去除率均可保持在90%以上,具有良好的循环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395.
生物强化技术应急处理苯胺泄漏事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考察生物强化技术用于苯胺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的可行性,以化工园区苯胺泄漏事故为场景,采用高效苯胺降解菌AN-P1强化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应急处理100~500 mg/L苯胺废水。结果表明,生物强化系统应急处理500 mg/L以下苯胺废水,启动时间约3~4周期(2 d),稳定运行后对苯胺的去除率在96.3%以上,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在81.3%以上;曝气量(溶解氧)是影响降解的制约因素,其最适曝气量为0.5 m3/h。对处理系统中微生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检测表明,强化系统SOD被诱导产生,对照系统中SOD被抑制,强化系统SOD酶活是对照系统的468倍,表明强化系统可有效消除苯胺降解产生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氧化压力。  相似文献   
396.
不同形态铝对小麦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铝在不同pH条件下的形态分布,测定了单核铝和多核铝对小麦根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Ala和Alb激发了小麦根SOD活性;POD活性在pH≤5.0时被显著激活,而当 pH≥5,5,Ala与Alb浓度较低时PDD被显著地抑制;SOD与POD活性均在pH4.5,75μmol·l-1[Al]时达到本实验最高值,与Alb浓度的增加相关.本实验结果显示两种形态的铝对植物的致毒机理可能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397.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是污水处理的副产物,具有污染与资源的双重属性,对污泥进行安全、高效的处理处置,是保障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避免二次污染、实现资源能源回收的重要工作。文章介绍的污泥水热碳化处理技术,是污泥焚烧和土地利用等处置前的一种经济、高效的处理技术。污泥通过水热碳化处理后,含水率能降至30%,减容效果显著,收集、运输便利;处理后污泥的重金属生物毒性大幅降低,病原菌等微生物被杀灭,实现了无害化和稳定化;生物炭保留了污泥有机质和氮磷等营养物质,热值高,可作为生物燃料和矿山生态修复的材料。  相似文献   
398.
为提升轨道交通运营风险管理水平,本文采用Bowtie方法和基于控制的风险管理(CBRM)理念,构建行车调度岗位"运营异常"Bowtie图,设计轨道交通CBRM分析方法并对"运营异常"屏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CBRM分析方法在轨道交通运营中具有可行性和适用性,其应用可从屏障/控制的有效性、可靠性和问责性为岗位风险管理提供针对性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99.
为深入研究闽江口富营养化机制,于1985—2021年在闽江入海断面开展了水质监测。采用结合局部加权回归散点平滑法(LOWESS)的季节性肯达尔检验(SK检验)对断面溶解无机氮(DIN)及其各组分浓度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同时结合水文资料对入海通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DIN浓度范围为0.728~3.140 mg/L,在37年间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不显著。各组分中NO2-N和NH3-N浓度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下降趋势,而NO3-N浓度呈极显著上升趋势。DIN组分中NO2-N和NH3-N比重不断减小,而NO3-N比重不断增大,目前已成为DIN的主要组成部分。DIN入海通量范围为3.59×104~14.85×104 t,在37年间缓慢增加,其各组分入海通量长期变化趋势同浓度变化类似。从长期来看,DIN及其各组分浓度的变化趋势主要受流域环境变化及下游福州市含氮废水排放影响,而在短期则受台风、降水等一些突发环境事件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00.
景观型人工湿地用于处理川西北生态示范区散户农村生活污水,以补充河道生态需水和减少农村环境污染。选择在阿坝州茂县十里沟村开展现场示范应用研究,底部曝气、美人蕉与西伯利亚鸢尾等搭配种植、冬季搭建保温棚等应用于本湿地。连续7个月监测湿地进出水CODCr、NH+4-N、TN、TP等指标,分析其对当地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考察低温运行时,西伯利亚鸢尾等4种植物在丙二醛(MDA)含量、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还原量、酶活力等方面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CODCr、NH+4-N、TN和TP夏季去除率为85.07%±2.59%、97.21%±1.33%、82.30%±3.37%和65.78%±1.55%,冬季较夏季分别下降18.57%、8.14%、11.35%和7.55%。出水CODCr、NH+4-N和TP基本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Ⅴ类水质标准。低温下(4~9℃),美人蕉表现出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