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9篇
安全科学   15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45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3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1.
污泥脱水是污泥处理中重要的一环.本研究采用电厂废弃物粉煤灰对未脱水污泥改性,经过改性的污泥比阻降低,改善污泥脱水性能,并对产生这一现象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2.
海河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海河及邻近海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海河沉积物已遭受重金属污染,其重金属含量高于渤海湾,而且峰值最高的区域出现在工业发达、人口密集的天津市区和塘沽区。将海河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不同颗粒组分的复合体进行分离,并进行了重金属含量的测定。结果进一步证明,重金属含量随沉积物复合体颗粒尺寸增大而减小。同时表明,渤海湾表层沉积物复合体比海河的颗粒大,砂质含量比海河高。渤海湾细小颗粒(<20μm)复合体含量(62.42%)低于海河(70.24%),而渤海湾粗砂(>200μm)组分(31.17%)比海河(17.83%)高得多。海河各粒级复合体上Cu、Pb、Cd的含量明显高于渤海湾中各粒级相应的重金属含量,平均是渤海湾的2倍左右,Cr在海河与渤海湾各粒级含量相对来说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83.
在简单介绍了大安全观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环境安全的由来、特点及内涵。最后提出了实现环境安全的具体措施,并对环境安全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4.
两种硝基氯苯对鲤鱼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鲤鱼(Brocarded Carp)为试验生物对对氯硝基苯(P-NCB)和2,4-二硝基氯苯(DNCB)2种化合物进行了静态方式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96h后,对氯硝基苯试液中鲤鱼24h 100%死亡浓度(24h LC100)和96h无死亡浓度(96h LC0)分别为:40mg/L和5mg/L;在25~27℃下,96h的LC50为22.13 mg/L。2,4-二硝基氯苯试液中鲤鱼24h 100%死亡浓度(24h LC100)和96h无死亡浓度(96hLC0)分别为:1.0mg/L和0.5mg/L;在20~22℃下,96h的LC50为0.692 mg/L。该研究表明,对氯硝基苯和2,4-二硝基氯苯对鱼类分别属于高毒物质和剧毒物质。  相似文献   
85.
土壤中镉的赋存行为及迁移转化规律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镉在环境中的分布、污染来源及其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着重讨论了镉在土壤中的赋存形态、生物有效性以及提取方法的现状和进展。  相似文献   
8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微污染水原水、新型材料吸附后出水及活性炭吸附后出水的特征,对比新型材料及活性炭对微污染水中不同分子量的有机物的吸附效果,以此间接反映两种材料的孔径分布特点,分析两种材料的不同吸附特性,并讨论新型净水材料的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87.
模拟酸雨淋溶下红壤中盐基离子释放及缓冲机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模拟酸雨淋溶实验,分析在不同酸度酸雨淋溶下红壤中盐基离子释放的规律和特点,研究红壤对酸雨的缓冲机制.结果表明:红壤对酸雨的缓冲主要可分为初级和次级2个缓冲体系,其盐基离子释放主要受H+输入量控制.当H+输入量少时,红壤对酸雨的缓冲以初级缓冲体系交换盐基离子为主;随着H+输入增多,红壤对质子的缓冲进入矿物风化阶段.酸度大的酸雨对红壤的矿物风化作用相对较大.不同酸度酸雨淋溶下,各盐基离子释放量最终趋于稳定.盐基离子对酸雨的敏感性顺序为Ca2+>Mg2+>K+>Na+.结果还表明,Ca2+与Mg2+的释放显著线性相关,n(Ca2+)/n(Mg2+)随酸雨pH和淋溶量增加而增大.强酸性酸雨淋溶下红壤矿物风化所导致的Na+释放的机理和来源可能与K+,Ca2+和Mg2+的不同.   相似文献   
88.
描述微生物降解有机底物和微生物生长速率的动力学模型主要有Monod模型和Heukelekian模型,对模型中参数的求解大多是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往往由于在变量的转换和试验过程中产生的误差,使得到的参数结果不准确. 通过将有机物的挥发作用耦合在模型中,并对方程推导求解动力学方程的参数值,可以减少参数求解和试验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用松花江水中的微生物降解氯苯的动力学试验数据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表明;通过推导耦合后的模型求解的参数值能准确地反映试验松花江水中微生物对氯苯的降解和降解过程中微生物生长的动力学情况.   相似文献   
89.
活性炭对含铜制药废水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粉末活性炭为吸附剂,采用批式试验,研究静态吸附对黄连素脱铜废水中Cu2+的去除效果,分析了吸附剂投加量(5~50 g/L),pH(1.0~5.0)和接触时间(20~600 min)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当pH为2.4,吸附剂投加量为30 g/L时,反应300 min即可达到吸附平衡状态. 通过对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的模型分析发现,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试验结果,对吸附平衡数据的拟合采用Langmuir吸附等温线优于采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   相似文献   
90.
试验研究了4格室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浓度为50~300mg/L的难降解黄连素废水,包括启动实验和后续操作运行,共计175d,其中启动运行80d,反应温度控制在(32±1)℃.结果表明,采用低黄连素负荷的方法驯化污泥,其启动过程比较快, ABR反应器污泥经过80d的驯化培养后,微生物对黄连素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启动后逐渐提高进水黄连素浓度,最高达到300mg/L,当进水黄连素浓度为120mg/L时, ABR反应器的处理效果最好,COD和黄连素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0%和95%左右,此时各格室污泥平均浓度分别达到24.06,24.76,27.76, 6.4g/L,污泥外观呈红褐色和黑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