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33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铁交联累托石处理工业镀锌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铁交联累托石的制备 ,研究了交联累托石对含锌废水的处理。结果表明 :当交联累托石的用量为 1 2g/L废水、pH =4、常温搅拌吸附 90min时 ,Zn2 + 由 12 2 5mg/L降为 0 97mg/L ,达到国标GHZBI 1999地表水质量一级标准。累托石对Zn2 + 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 :Γ =0 34C0 492 3 ,动力学试验表明 :吸附反应为一级反应方程 :lnCt=lnC0 -0 340 6t,其相关系数r =0 95 18,试验测得其热力学函数为 :ΔH =1 91kJ/mol,ΔS =6 90J/mol·K ,ΔG =- 0 16kJ/mol,说明该吸附过程可自发进行  相似文献   
42.
水雾抑制气体爆炸火焰传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利用自行设计的全程透明的火焰加速管系统和细水雾实验系统 ,对不同水雾条件下的气体火焰传播现象进行了实验研究。运用光电传感器与CCD摄像技术 ,笔者分析了不同水雾条件下的甲烷预混气体火焰传播速度、传播火焰阵面轨迹 ;探讨了水雾抑制气体火焰传播的机理及条件。实验发现了在一定条件水雾作用下的气体传播火焰阵面拉伸与火焰驻留的现象与条件 ,实验结果表明 :水雾对气体爆炸火焰传播的抑制是由于水雾作用于火焰阵面反应区 ,降低了反应区内火焰温度和气体燃烧速度 ,减缓了火焰阵面传热与传质的进行 ,从而使传播火焰得以抑制 ;而水雾对气体爆炸火焰传播的抑制效果与水雾通量、雾区浓度、水雾区长度以及火焰到达水雾区的火焰传播速度有关  相似文献   
43.
关于"生态旅游"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生态旅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提法。这反映了从不同的地理,自然,文化,社会,经济以及参与者的角度而对生态旅游的不同理解。其定义应该是:生态旅游是到大自然中去的,将自然环境教育寓于其中的,达到生态上可持续管理的旅游。  相似文献   
44.
为研究典型固体燃料燃烧排放环境持久性自由基(EPFRs)的污染特征,本文以小麦秸秆和煤粉为研究对象,利用自制的燃料燃烧和颗粒物样品收集装置获得小麦秸秆和煤粉在不同燃烧条件下排放的烟气颗粒样品,基于电子顺磁共振波谱技术(EPR)分别确定EPFRs在第0、1、3、7天的自旋浓度、g因子、△HP-P,通过萃取实验确定EPFRs可被甲醇和二氯甲烷所萃取的量,以获得其污染、衰变特性.结果表明,低温低氧或无氧条件下,小麦秸秆和煤粉燃烧以阴燃或热解为主,排放的EPFRs主要为氧中心自由基,属于非衰变型,有机溶剂可萃取部分可达67%;随着温度和空气通入量的增加,小麦秸秆和煤粉逐渐燃烧,排放的EPFRs浓度增加,由氧中心自由基逐步转化为含氧官能团的碳中心自由基,衰变缓慢,溶剂可萃取的EPFRs占比仅有2.14%;当温度和空气量足够,小麦秸秆和煤粉完全燃烧,半衰期分别为56 d和43 d,为快速衰变型,溶剂不可萃取的EPFRs部分高达97.01%.温度和空气量对小麦秸秆和煤粉燃烧排放的EPFRs的种类、结构及衰减影响大,而样品含水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5.
针对多种重金属同时存在于环境介质中、相互影响产生联合毒性作用的现状,以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为基础,通过内效应综合危害指数法计算2种重金属的危害指数,研究铜、锌联合暴露情境下的人体健康风险。将此方法应用于华东某铅锌矿区周边村民健康风险评价实例,计算通过饮用水暴露下的人体健康风险。结果表明,虽然村民实际暴露剂量均低于铜、锌经口摄入的安全剂量,但铜、锌联合作用对周边居民各器官组织造成的危害指数偏高,危害指数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呈现先上升、到达峰值后缓慢下降的趋势,在整个暴露时段内危害指数最高值达1.08,最小值0.60,平均值为0.75。实例证明,在健康风险评价中对联合毒性效应定量化表征,能为风险管理和决策提供更准确、全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46.
在"双碳"目标提出的背景下,电力行业作为首要的碳排放行业,将承担起更大的减排份额及减排责任.筛选了13种电力行业的关键减排技术,评估并比较了各减排技术在碳达峰年前后的减排潜力及减排成本的变化趋势,以每5年为1个时间节点,对边际碳减排成本曲线进行分析,最终从技术选择的角度确定电力行业情景年的最优减排成本方案.结果 表明:筛选的13种电力行业技术在2020,2025,2030,2035年的总碳减排潜力为4.7亿,7.0亿,5.0亿,5.4亿t,对应平均碳减排成本为8,67,242,464元/t.其中,2020年技术的边际减排成本为-295~376元/t.从技术类型而言,各项减排技术在边际减排成本曲线(MACC)上表现出特异性,相较于系统灵活性提升和技术升级改造,电源结构优化具有更高的碳减排潜力及更低的碳减排成本.研究为电力行业在选择最优减排技术方案时提供了成本角度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47.
全球变化背景下南方红豆杉地域分布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候是影响植物栖息地的重要因素之一,预测气候变化对植物潜在分布范围变动的影响,对促进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最大熵Maxent模型结合11个环境变量,预测2050s三种气候情景下(RCP2.6、RCP4.5和RCP8.5)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 mairei)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状况,分析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探讨其分布格局的改变对我国亚热带北界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1)南方红豆杉的适宜栖息地(生境指数P >0.2)主要分布在我国亚热带暖温带季风区,绝大部分核心栖息地(生境指数P >0.6)分布在秦岭大巴山以南地区;(2)Jackknife测试结果显示,最冷季降水量(bio19)、气温平均日较差(bio2)、气温年变化范围(bio7)、最暖季平均温度(bio10)和海拔(Elev)对南方红豆杉空间分布适宜性影响最大; (3)随气候变化,2050s南方红豆杉有沿纬度向北和海拔向上迁移的趋势,并且我国亚热带北界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将逐渐向北移动。  相似文献   
48.
对我国"十三五"时期环境保护国际合作形势进行了研判,分析了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做好新时期的环境保护国际合作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9.
为实现对地铁盾构施工临近建筑物变形安全控制的预警,结合工程实践和标准法规构建了包括监测项目和巡视项目共7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并将其划分为一般风险、显著风险、高风险和严重风险4个等级;基于监测信息和专家评价值确定指标特征值,采用云模型构建指标基本可信度分配,基于D-S证据理论对指标进行多层融合,利用蒙特卡洛模拟对建筑物变形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以武汉轨道交通7号线土建工程第3标段金银湖村5栋建筑物为例,对地铁盾构施工临近建筑物变形的安全警情状态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4栋建筑物处于显著风险等级,1栋建筑物为一般风险等级,并结合蒙特卡洛模拟对风险最大的建筑物的监测点的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可为建筑物变形安全控制提供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模拟飞机结构承受静压载荷与噪声载荷时的真实情况,为飞机设计初期阶段设计选型提供试验数据支持。方法 使用压缩空气进行静压加载,模拟噪声与正压、噪声与负压联合加载,并以静压载荷0.06 MPa、噪声载荷151 dB为例,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 在噪声与静压载荷同时作用下,若静压载荷过大,结构会发生塑性变形。结论 提出的飞机选型阶段噪声与静压载荷联合加载的试验方法,实现了噪声与静压(正压与负压)联合加载,并通过飞机壁板声静联合试验,验证了飞机壁板结构的噪声与静压联合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