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14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城市作为灾害的巨大承载体,对其开展灾害应急能力评价工作是推进城市灾害应急能力建设和提升的基础性工作。基于应急管理全过程均衡理论,从应急准备、灾害预防、紧急避险、应急处置、恢复重建、灾后学习和监测预警7个方面选取41项评价指标,通过AHP-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并构建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模型,对中国7大地理分区、31个省份和339个城市开展评价。结果表明:(1)中国区域性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较高的为华东地区,其次为华北、华中、东北、西南和华南地区,西北地区应急能力相对最弱。省域评价中上海、北京、江苏、山东、福建等省份的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较高。(2)中国城市灾害应急能力整体呈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分布,且与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基础设施等韧性建设密不可分。(3)中国各地市灾害应急能力呈现聚集性分布特征,主要表现为向黄河中下游、长江经济带、珠三角地区、山东半岛、辽东半岛集中的聚集效应,以省会城市为中心向周边辐射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22.
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人均碳排放重心移动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为深入把握我国由一次能源消费产生的人均碳排放变化的区域差异,引入重心概念,测算了1995~2005年间我国人均碳排放重心位置及其变化趋势,归纳了重心移动的特征。进而分析了重心移动的原因:使用重心线段中垂线的方法进行直观的图示分析,并把全国分成8个区域,采用分解模型考察各区域的人均碳排放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的贡献率。结果显示:影响因素对各个区域人均碳排放的贡献率变化差异较大,总体来讲,对人均碳排放起主要作用的是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拉动作用及能源效率所产生的抑制作用。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推广先进技术以缩小不同区域能源效率的差异,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提高能源结构对人均碳排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3.
基于BP网络理论的岩爆预测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取影响岩爆的一些主要因素,如地应力大小、岩石抗压和抗拉强度、岩石弹性能量指数,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理论,根据国内外一些岩石地下工程实例构造样本集,建立了一种新的岩爆预测模型.此模型可以直接应用于岩石地下工程,对岩爆的发生与否及烈度大小进行预测.实例表明,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符合得很好,说明了此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4.
太湖和呼伦湖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0,自引:15,他引:5  
为了探索我国南北方湖泊沉积物对磷吸附特征的差异性,选取太湖和呼伦湖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我国南北方典型代表湖泊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太湖和呼伦湖沉积物对磷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 428.57 mg·kg-1和56.81 mg·kg-1,前者对磷吸附容量远远高于后者,对上覆水体中磷削减发挥更重要的作用;②与呼伦湖相比,太湖沉积物颗粒直径更小,比表面积更大,其对磷吸附能力更强;③两个湖泊沉积物磷吸附平衡时对磷的吸附量与Al、Fe、Mn总含量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活性Al、Fe、Si、Mn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Si元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故Al、Fe、Mn总含量相对较高、Si含量相对较低的太湖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能力更强;④随着上覆水pH值的上升,两个湖泊沉积物对磷吸附能力均呈现下降的趋势,且pH上升对太湖沉积物磷吸附行为影响更大,因此,沉积物特性和上覆水pH值影响湖泊水体磷行为.  相似文献   
25.
秦皇岛市工业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虎啸宇  刘航  王乃玉  王灿  揣莹 《环境科学》2018,39(2):543-550
根据2016年收集的秦皇岛全市609家工业企业的产品产量、原料使用量、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浓度、排放流量、排放方式等活动水平数据,采用直接测量法和排放因子法建立秦皇岛市工业源VOCs排放清单,结果表明,秦皇岛市全年的工业源VOCs排放总量为8 420.07 t,其中,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秦皇岛市VOCs排放的主要区域,VOCs排放量为4 120.51 t,占总排放量的48.9%;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是秦皇岛重点VOCs排放的主要行业,分别占总排放量的30.35%和14.42%;从VOCs种类分析,不同行业中苯类,脂类与烷烃,酮类相对较多,其他几种成分均含量较少;溶剂使用是VOCs排放环节中的主要环节,排放贡献率达到37%;在调研609家企业中共有109家企业有VOCs控制设施,其中吸附法占比最大,占69%.  相似文献   
26.
长三角地区碳排放效率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要求建立区域间协调机制,引导低碳产业,弥补绿色发展的短板。掌握长三角地区碳排放效率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长三角地区低碳高效发展及顺利实现碳减排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DEA模型与窗口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算碳排放效率,利用传统统计分析与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1995~2017年长三角地区碳排放效率时空特征,并考虑空间因素,构建空间杜宾面板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995~2017年碳排放效率总体呈波动变化趋势。2017年,上海、苏州和无锡的碳排放效率为1。碳排放效率绝对差异与相对差异呈波动变化,且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碳排放效率存在不均衡现象。(2)碳排放效率区域差异明显,2005年后,空间格局变化不大,上海、苏州和无锡形成了碳排放效率高值区。碳排放效率重心主要分布在南京市,总体向西北移动。(3)空间杜宾面板模型结果表明:提高技术水平是改变碳排放效率的重要途径。城镇化和空间因素对碳排放效率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外商投资、单位GDP能耗和生态环境对碳排放效率具有明显的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27.
荒漠生态环境监测刍议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讨论了荒漠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并针对新疆荒漠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现状 ,提出了今后工作的总体设想和若干展望 ,对我国荒漠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8.
牵引车辆是油田井下作业工程技术服务单位在日常生产作业活动中重要的运输工具,主要担负修井机、泥浆泵、值班房、电缆拖车、钻具、套管、油管、油杆等设备和物资的运输任务,行驶道路环境复杂,危险因素多,如管理不善,极易引发各  相似文献   
29.
以太湖的梅梁湾、胥口湾和东太湖为研究对象,利用现场检测、野外调研、数据挖掘和模型推导等研究方法,对太湖草藻转化关系系数进行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整体一直处于富营养化的水平,且梅梁湾、胥口湾和东太湖三个湖区近年来的营养水平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草型湖区水体中TP含量在0.02~0.13mg/L之间变化时,水生植物的生物量与水体中TP含量线性正相关;草藻归一化系数Ki随水体中TP含量线性增长;存在一个水生生物量的阈值区间[2 882g/m2,4 990g/m2],利用这个阈值区间可以简单快速地判定草藻归一化系数Ki的大小,同时这一阈值也是判定草型湖泊是否呈现富营养化特征的重要依据。得出的结论为构建富营养化湖泊的草藻归一化处理模型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0.
我国若干湖泊磷转化率的区域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湖泊生态分区有利于其富营养化控制,湖泊营养盐流动特征是湖泊生态分区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线性回归和模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表征我国湖泊营养盐流动特征的磷最大转化率指标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湖泊总磷(TP)向叶绿素a(Chl-a)转化的最大转化率(Rmax)模型为Rmax= k0/(1-η)(k0和η分别代表TP与Chl-a现存量线性回归方程的斜率和生态系统中磷传递效率),不同湖泊磷最大转化率与所在地多年平均积温显著相关,显著影响磷转化率的积温阈值范围为3400~4730oC·d,该积温阈值可判定我国不同区域湖泊生态系统中磷流动速率的快慢,表征我国湖泊磷的流动速率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