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144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4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8篇
  199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对于地下水中的1,2-DCA(1,2-dichloroethane,1,2-二氯乙烷),表面活性剂强化抽出处理是一种十分有效的修复技术.为明确表面活性剂浓度、介质粒径及抽出速率等因素对1,2-DCA修复效果的影响,选取石英砂作为多孔介质,1,2-DCA作为DNAPLs(dense nonaqueous phase liquids,重质非水相液体)代表,SDBS(sodium dodecylbenzenesulfonate,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作为表面活性剂代表,在二维可视化砂箱中采用染色示踪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对汇于凹陷弱透水层上的1,2-DCA开展SDBS强化抽出处理试验.结果表明:SDBS对1,2-DCA具有显著增溶作用.4组纯水试验的抽出液中ρ(1,2-DCA)最大值为219.15 mg/L,加入1倍CMC和3倍CMC(CMC为临界胶束浓度)的SDBS后,ρ(1,2-DCA)最大值分别升至650.95和800.44 mg/L.1,2-DCA去除总量随ρ(SDBS)的升高而增加,其中加入3倍CMC的SDBS条件下1,2-DCA的去除总量是纯水试验条件下的1.44~2.06倍.细粒径中的毛细力比粗粒径中更大,并且1,2-DCA的最大污染面积是粗粒径条件下的2.18~3.14倍,1,2-DCA与SDBS溶液接触面积的增大有利于提高SDBS对1,2-DCA的去除效果.同时增加抽出-回注流量可以扩大1,2-DCA与SDBS溶液的接触面积,提高1,2-DCA向溶液中的传质效率,进而提高1,2-DCA的去除效果.研究显示,SDBS强化抽出处理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地下水中1,2-DCA的去除总量和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162.
科学评价生物多样性价值可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Ecosystems and Biodiversity,TEEB)支持下的生物资源管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方法和政策依据,对受威胁物种的保护尤为重要.从TEEB的理念和研究目标出发,以我国特有保护植物——翅果油树(Elaeagnus mollis)为例,采用选择试验法定量评估受访者对受威胁物种保护和开发的偏好以及支付意愿;针对种植面积、产品开发、树苗品种、保护投入和农户收益这5项物种属性,在多模型比较的基础上最终选择随机参数模型(RPL)和潜在分层模型(LCM)进行价值评估.结果表明:基于RPL模型得出受访者的偏好选择具有异质性,正选择偏好的属性变量按重要性表现为“保护增加投入” > “高低端产品同时开发” > “农户收益” > “树苗品种” > “种植面积”,其中对“保护增加投入”的支付意愿〔331.0元/(户·a)〕最高,其次为“高低端产品同时开发”〔242.71元/(户·a)〕;对“保护不投入”为负选择偏好,且支付意愿〔-154.71元/(户·a)〕最低.基于LCM模型可将受访者分为保护偏好型和发展偏好型2个潜在类别,前者所占样本比例远高于后者,他们更愿意在物种保护方面支付较多的费用,而后者更愿意在产品开发上支付较多的费用.补偿剩余分析得到,翅果油树保护和开发的最大价值为285.62元/(户·a).研究显示,选择试验法在受威胁物种保护及价值评估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评估结果可为物种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3.
本文综述了云南生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并基于云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有的合作基础,提出未来合作建议:开展生物遗传资源调查与评估;加强迁地保护与资源评价;建立"一带一路"遗传资源多边惠益分享机制;构建双边或多边保护合作机制;深入合作开展传统医药研发;加强遗传资源合理开发与驯化栽培合作。  相似文献   
164.
筒子染色是棉纱的一种重要染色工艺,其工艺过程中前处理、染色和后处理工序均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水。前处理废水组分复杂,含有棉纱的杂质及各类化学助剂,具有COD浓度高、pH值波动大、水温高等特性;染色废水呈现色度、pH值、COD浓度均较高的特点;后处理废水以酸洗、皂洗及上油工序中的有机物浓度最高,其它工序废水色度和COD则较低。根据这一特性,可对废水实施清、污分流,分别治理。  相似文献   
165.
HRGC-QMS筛查焚烧炉排放废气中PCDDFs的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并优化了应用HRGC-QMS(高分辨气相色谱-四极杆质谱)对废弃物焚烧设施排放废气中17种2,3,7,8-PCDD/Fs进行筛查测定的方法,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严格的样品净化程序和优化的仪器参数提高了低分辨质谱在二(噁)英类定量分析中的准确性和精密度,仪器检出限为0.5~5 pg,方法检出限为0.9~20 pg,提取内标回收率符合二(噁)英类分析要求.利用该方法对57个废弃物焚烧设施排放的废气样品进行检测,得到的毒性当量(TEQ)浓度与高分辨磁质谱(标准分析仪器)的测定结果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78 5).  相似文献   
166.
不同方法估算太湖叶绿素a浓度对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基于2006-01-07~2006-01-09和2006-07-29~2006-08-01太湖地面实测高光谱数据以及同步水质参数数据,对比分析了三波段模型、两波段模型、反射峰位置法、一阶微分法4种方法用于估算太湖叶绿素a浓度的精度,并讨论其应用于遥感影像中估算叶绿素a浓度的可行性. 2次采样3类水色参数总悬浮物、叶绿素a浓度和有色可溶性有机物在440 nm处吸收系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2.24~285.20 mg·L-1、 4.83~155.11 μg·L-1和0.27~2.36 m-1.前述4种方法在反演太湖水体的叶绿素a浓度时都取得较高的精度;决定系数分别为:0.813、 0.838、 0.872、 0.819,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3.04、 12.12、 13.41、 12.13 μg·L-1;相对误差分别为:35.5%、 34.9%、 24.6%、 41.8%.反射峰位置法估算精度最高,但应用到叶绿素a浓度遥感影像估算比较困难.三波段模型和两波段模型的反演结果优于传统的一阶微分法,且在卫星遥感反演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根据模拟MERIS数据,分别得到最优三波段模型[R-1(665)-R-1(709)]×R(754)和两波段模型R(709)/R(681),其决定系数、均方根误差、相对误差分别为0.788、 13.87 μg·L-1、 37.3%和0.815、 12.96 μg·L-1、 34.8%,反映了MERIS数据能非常好地应用于太湖这类浑浊二类水体叶绿素a浓度的精确估算.  相似文献   
167.
采用便携式PM2.5采样仪于2010年10—11月对典型工业源——某钢铁厂下风向某住宅区室内、外的ρ(PM2.5)进行同步监测,同时对该区域居民每日时间-活动模式进行问卷调查,以评价居民住宅区内PM2.5潜在暴露剂量和暴露浓度(以ρ计)及探讨其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该钢铁厂下风向居民单位体质量、个体的住宅区内PM2.5潜在暴露剂量分别为36.1 μg/(kg·d)、960.8 μg/d,日均暴露浓度为120.1 μg/m3. 影响居民个体住宅区内PM2.5潜在暴露剂量的因素依次为工作日/周末>暴露浓度>文化程度;影响居民单位体质量住宅区内PM2.5潜在暴露剂量的因素依次为体质量>年龄>文化程度>工作日/周末>暴露浓度;性别与二者均没有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8.
为研究黄土高原南部冬小麦田NH3挥发对垄作的响应,揭示其释放机制及污染风险,于2011—2013年冬小麦生长季,按照随机裂区试验设计布置田间试验,采用通气式田间原位酸吸收方法测定NH3挥发. 主区为常规栽培及3种垄作,副区为2种施N(氮)处理——未施N(0 kg/hm2,以N计)和施N(180 kg/hm2). 结果表明:不同施N处理下,各耕作模式NH3挥发通量在施肥后10 d均达到峰值,在施肥后30 d稳定在较低水平. 垄作单季NH3累积挥发量(以N计)平均值为5.748 kg/hm2,比常规栽培降低4.9%;施N处理下NH3累积挥发量平均值为6.512 kg/hm2,比未施N处理提高26.8%. 氮肥NH3挥发损失率为0.47%~1.38%,其中垄作平均损失率比常规栽培降低60.1%. 不同施N处理下,各耕作模式NH3挥发通量与土壤w(NH4+)、含水量呈正相关;与25 cm深度处土壤温度、pH在冬前(施肥播种至土壤结冰阶段)呈正相关,而在冬后(土壤解冻至小麦收获阶段)则呈负相关. 土壤w(NH4+)和土壤温度是控制NH3挥发的两大主要因素. 冬前垄作降低NH3挥发通量主要是由于垄作集中深施肥会增加NH3挥发扩散阻力所致. 可见,旱作冬小麦种植区采用垄作可降低NH3挥发风险.   相似文献   
169.
硝基苯环境效应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硝基苯污染威胁着人类和生态系统健康,国外有关硝基苯的环境毒理的研究已经广泛展开,但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文章综述了国内外硝基苯环境效应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其基本理化性质、用途、环境基准和标准值、污染的生态毒理效应以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认为环境中的硝基苯属于低毒污染物,但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难以降解,造成水体和土壤污染的持续时间长,且能够在生物体内积累,产生生物放大效应,因此,高浓度的硝基苯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造成较大的生态风险;不过,阳光中的近紫外线、γ射线、声波振荡以及生物分解等作用可自然环境中硝基苯有降解作用,而生物和物理吸附能降低其浓度,从而降解其毒性.目前,有关自然生态系统中硝基苯迁移转化过程之间协同作用与相互影响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70.
以甲醇汽油混合物作汽车燃料,于最近取得进展。从节能的观点出发,于1975年我们先后对甲醇汽油进行了几十种配比试验(摸索数据,分析对比)及其各种技术性能的研究,终于解决了甲醇汽油混合液中出现的分层现象,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近7000公里(包括山路)不同路面、满载逆路试验,与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所合作,进行了排气污染分析试验、台架试验、辛烷值测定等八项试验。 试验结果证明,汽车只要作简单调整,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