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5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7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介绍了南充市城市垃圾概况及处理现状,提出了南充城市垃圾处理产业化的构想,并对垃圾产业化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进行了探讨,提出南充要实现城市垃圾产业化,必须加强宣传教育,改进垃圾收集设施,实行垃圾分类,制定政策,促进垃圾产化市场形成,实现规模化。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人居环境的定义,并根据全面性、以人为本、可操作性、相对独立性的原则选取评价指标和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和子系统赋予不同的权重,利用综合加权求和的方法得出该生态示范区的社会经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境以及人居环境在1999年和2000年的综合评价指数,对比人居环境1999年和2000年的评价指数,从而得出南充城市人居环境的指数在增大,状况是在不断改善,并从不同的角度给南充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园地制宜,采用多种投资方式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优化城市布局,改善能源结构,加大环境治理投资,改善生态环境;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城市可持续管理意识;坚持以人为本,搞好城市人居环境的规划和设计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我国城市垃圾现状的基础上,从资源、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应在遵循循环经济的“三R”原则基础上对城市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处理,并论述了实现措施。  相似文献   
14.
广州城区大气细颗粒物粒谱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10~11月,利用大气细粒子谱分析仪(FPM-I型)对广州城区5nm~10μm大气细粒子谱进行长期连续在线测量.同时,利用大气能见度仪、黑碳分析仪、气象参数仪获取了观测点的大气能见度、黑碳质量浓度和气象参数信息. 颗粒物谱型分析结果表明:整个观测期内,颗粒物数浓度谱、表面积谱及体积谱均呈双峰结构. 广州地区核模态(5~20nm)、爱根核模态(20~100nm)和积聚模态(0.1~1μm)粒子日平均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1400~4300个/cm3、5000~12300个/cm3和1600~2600个/cm3.晴天和灰霾天气下颗粒物数浓度、黑碳浓度及大气能见度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地区大气能见度的高低受核模态和爱根核模态粒子浓度的影响较小,与积聚模态粒子浓度呈负相关关系;黑碳质量浓度峰值的出现位置与爱根核模态粒子浓度峰值位置相一致,表明爱根核模态粒子对黑碳浓度的贡献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15.
含莠去津和乙草胺河水灌溉对苗期水稻危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1988、1992和1993年洋河流域张家口市部分水稻田污染受害事故为背景,通过事故现场调查资料分析、洋河水质监测、宣化区污染源调查、水稻的药害暴露实验和模型计算,研究了含有除草剂莠去津和乙草胺的河水灌溉对苗期水稻的危害。结果显示,河水中莠去津和乙草胺对水稻苗期的安全灌溉浓度分别为0.01mg/L和0.05mg/L;河水中莠去津对水稻的致死浓度是0.1mg/L;pH、NH3-N和表面活性剂对这种危害作用具有一定的协同效应;为了满足河水对水稻的灌溉水质要求,污染源允许排放的莠去津和乙草胺分别为1.0kg/d和2.0kg/d。  相似文献   
16.
沉积物与水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综述了沉积物/水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主要讨论了污染物在沉积物/水界面间的物质传输:水体中污染物在颗粒物上的吸附作用;与沉积物相关的水质,健康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己烷萃取-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水中三氯乙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正己烷萃取法对水中三氯乙烯进行富集,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进行测定;通过正交试验,对气相色谱测定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条件进行优化选择,并进行定量评价,总结其影响规律,最终确定最佳测定条件。同时对该方法检出限、准确度和精密度进行检验,完成方法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靠,灵敏度高,在水环境质量监测中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一套中试规模的船舶废气脱硫装置,并通过实船实验对比研究了海水法、镁法和镁基-海水法在船舶废气脱硫系统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镁法与镁基-海水法的脱硫效率保持在95%左右;海水法开始时脱硫效率能达到90%,40 min内迅速下降至60%;海水法pH下降迅速,而镁法和镁基-海水法pH下降较平缓,且镁基-海水法的pH较镁法更稳定;镁基-海水法喷淋液中碳酸盐总量不减少,不释放CO2。综合分析认为,镁基-海水法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船舶废气脱硫技术。  相似文献   
19.
厌氧氨氧化污泥的保存对其后续在反应器的脱氮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本研究针对不同形态的厌氧氨氧化污泥—生物膜和颗粒污泥的低温保存性能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在64d 4℃的保存后,生物膜和颗粒污泥的厌氧氨氧化比活性分别降至(351.4±14.5),(32.3±2.7)mgN/(gVSS·d),分别为初始活性的62.1%和6.0%.EPS含量分别减少至(18.4±0.3)mg/gVSS和(13.3±1.5)mg/gVSS.生物膜和颗粒污泥中厌氧氨氧化功能菌属Candidatus Kuenenia丰度分别减少为6.1%和1.6%,厌氧氨氧化菌16S rRNA丰度分别降低为(1.48±0.29)×108 gene copies/gVSS和(5.05±1.53)×107 gene copies/gVSS.在后续的活性恢复过程中生物膜相较于颗粒污泥达到NRR为0.54kgN/m3/d花费周期缩短了15d.因此,厌氧氨氧化生物膜是比颗粒污泥更好的保存形态.  相似文献   
20.
为评估LPG球罐发生BLEVE过程中超压与热耦合效应对化工企业抗爆控制室和避难所选址的影响,采用TNO多能法数学模型计算冲击波超压,采用多源数学模型计算火球热辐射。编写MATLAB计算程序,并应用ANSYS模拟二者破坏效应的耦合作用。LPG球罐发生BLEVE过程中,爆炸冲击波的传播速度、持续时间和火球的传播速度、持续时间不同,爆炸冲击波主要在燃料高速抛散的初期形成,之后基本与火球脱离。分别模拟计算冲击波超压和火球热辐射对抗爆控制室和避难所的影响,结果表明:抗爆控制室选址只需考虑爆炸冲击波的影响;避难所选址需要考虑冲击波超压和火球热辐射作用双重影响。在研究基础上提出,LPG球罐附近人员逃生的避难所应设置在球罐防火堤外紧邻防火堤处的地下,应具有抗震、防渗、防火、防中毒窒息等功能。人员应在BLEVE发生前进入避难所才能逃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