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12篇
安全科学   15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134篇
基础理论   33篇
污染及防治   70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61.
染料在干污泥上的吸附平衡和动力学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研究了染料活性嫩黄 KD- 3G、直接深棕 M和酸性媒介棕 RH在干活性污泥上的吸附平衡和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 :所试染料的吸附等温线数据都可用 Freundlich方程描述 ;对于 Langmuir方程 ,只有酸性媒介深棕 RH的等温线数据能与之拟合。染料的吸附过程遵循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 ,也能用 Lagergren一级速率方程描述。在吸附温度为 1 5℃、2 0℃、2 5℃、35℃和 45℃时 ,活性嫩黄 KD-3G、直接深棕 M和酸性媒介棕 RH的一级吸附速率常数分别为 0 .0 0 2 8~ 0 .0 0 3 2 min- 1、0 .0 1 5~ 0 .0 4 0 min- 1、0 .0 0 7~ 0 .0 1 2 min- 1 ,二级吸附速率常数分别为 0 .0 0 0 2 7~ 0 .0 0 0 4 7g/ (mg· min)、0 .0 0 6 5~ 0 .0 2 90 g/ (mg· min)、0 .0 0 3 0~ 0 .0 1 3 2 g/ (mg· min)。由二级吸附速率方程计算得到的平衡吸附量与实验值的相对误差在 1 0 %以内 ,这表明两者的符合程度较高。上述温度范围内 ,当染料质量浓度为50 mg/ L时 ,活性嫩黄 KD- 3G、直接深棕 M和酸性媒介棕 RH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为 1 6.5~ 1 9.2 mg/ g、1 4 .3~ 1 6.0 mg/ g、7.2~ 9.6 mg/g。试验溶液的温度对吸附速率常数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2.
介绍了厌氧反应动力学的主要模式,对厌氧处理黄姜废水的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探讨,并求出了黄姜废水的厌氧反应动力学模型和动力学参数max和Ks,为黄姜废水的厌氧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3.
纯化油田注水系统结垢倾向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机结垢是油田注水过程中遇到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结垢给油田开发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为了高效开发油田,应对结垢进行科学预测,并提出相应的防垢措施。采用饱和指数法、稳定指数法和溶解度法对纯化油田注水系统的结垢倾向进行的预测结果表明:纯化油田污水易结CaCO3垢,且结垢倾向较严重。  相似文献   
164.
杨敏  申飞 《装备环境工程》2010,7(6):270-273
针对加速度场中惯性效应对六维力测量的影响,提出一体化平面结构的六维力传感器设计思想,从传感器结构设计、标定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为解决多维加速度场中六维力的测量问题和综合离心试验所需多维力传感器设计提供理论与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65.
考察了含有土霉素制药废水的污水处理厂排放在冬季和夏季对受纳河流中四环素抗药基因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利用PCR方法,对该河流中16种四环素抗药基因(TRGs)进行了检测,其中6种在排放口及下游被检出.通过Real-timePCR对其中的3种抗药基因(tet(L)、tet(W)和tet(X))及总细菌的16SrRNA基因进行定量分析(TRGs/16SrRNA基因),结果表明:tet(L)、tet(W)和tet(X)与16SrRNA基因的比值在排放口和下游(3.34×10-3~2.38×10-1)显著高于排放口上游(1.16×10-5~2.38×10-2),表明污水排放造成了抗药基因的增加.夏季河水中TRGs/16SrRNA基因明显低于冬季.利用PCR-DGGE对不同河流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污水的排放显著改变了河流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一些代表性TRGs宿主细菌的条带在排放点和河流下游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66.
综述了高盐螺旋藻生产废水的处理新工艺—螺旋藻废水处理工艺。该处理工艺包括电渗析(ED)法综合性能高、反渗透(RO)法处理效率高的特点,工艺的应用实现程海周边螺旋藻生产废水达标零排放并资源化利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7.
为了考察城市污水再生处理系统进水的生态安全性,采用青鳉鱼胚胎暴露的试验方法对北方两个重要城市(北京和天津)的7个城市污水再生处理系统的进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个再生水处理系统的进水对青鳉鱼的早期发育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其中,X、B、D 3个再生水处理系统的进水毒性最大,青鳉鱼胚胎的总致死率均达到100%.J...  相似文献   
168.
重污染底泥原位修复常需外加大量电子受体,但大量实践表明电子受体直接投加存在作用时效短、微生物利用效率低等问题.针对该问题,开发了电子受体缓释-功能微生物协同的复合环境功能材料,并探讨了功能材料对底泥原位修复效果.结果表明:①复合功能材料〔以Ca(NO32计,下同〕仅投加5.7 g/kg时,底泥中ORP(氧化还原电位)提升了60.17%~73.96%,AVS(酸可挥发性硫化物)去除率高达90%,是其他传统原位修复材料的1倍.②相较于单独投加Ca(NO32的修复方式,复合功能材料最大可去除上覆水中33.78%的ρ(TN),而且ρ(NH4+-N)也降低了27.90%.③复合功能材料同时促进上覆水中TP和CODCr的去除,其去除率分别在78%和30%以上.④从经济成本和对环境影响的角度出发,在工程应用上宜用电子受体:固定剂:促凝剂:发泡剂:塑形剂:复合微生物菌剂:水的质量比为1:5:0.5:0.5:0.1:1:1的复合功能材料.研究显示,硝酸盐缓释-功能微生物复合材料是一种高效的重污染底泥原位修复材料,能显著提升底泥和上覆水中污染物去除效率,降低ρ(NH4+-N)、ρ(CODCr),避免上覆水体受到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69.
川牛膝多糖硫酸酯的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2型活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传统的川产道地中药材川牛膝中提取多糖RCP,用氯磺酸-吡啶法制备了它的硫酸酯衍生物s—RCP,产物经红外鉴定,证实RCP硫酸酯化后羟基部分被硫酸基取代,在1250cm^-1和810cm^-1处显示了硫酸基的特征吸收峰值,ω(S)=8.27%,取代度Ds=0.569.体外实验研究了RCP和S—RCP对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 cell line)的细胞毒性和抗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的活性.细胞病变效应法(CPE)和MTT法结果表明RCP在6.0mg/mL以下,S-RCP在4.0mg/mL以下均无细胞毒性,RCP本身无抗病毒活性,经硫酸酯衍生后的S—RCP获得抗病毒活性,0.25—4.0mg/,mL的S—RCP能很好地抑制HSV-2引起的细胞病变,以0.5mg/mL的无环鸟苷(ACV)作为阳性对照,结果显示当S-RCP浓度为2.0mg/mL和4.0mg/mL时有显著的抗病毒作用,效果与阳性ACV相当.图1表8参20  相似文献   
170.
稀土铈基无机吸附剂对氟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焦中志  张昱  杨敏  黄霞  马可民 《环境化学》2002,21(4):365-370
利用稀土铈基无机吸附剂(CFA)对水溶液中的氟进行了静态吸附试验和脱附再生试验,并对其部分物理化学特性表征和除氟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FA吸附剂对氟的吸附具有较高的动力学特性和罗高的吸附量,较低的pH值有利于对氟的吸附,在平衡pH3-6的范围内对氟的吸附量较高;可以用Freundlich方程表示该静态吸附的吸附等温线;吸附后的吸附剂可以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再生,脱附率达到100%,再生后的活性比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