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5篇
安全科学   4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7篇
综合类   120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 毫秒
111.
一体化污水净化装置是把一个完整的污水处理(除渣、砂、有机物)和污泥处理的工艺过程浓缩集中于一个或几个桶式、箱式成套装置内,这样便于工厂系列化批量定型生产,节省工程投资和设备造价,加快建设速度缩短工期。使用户只要花较少的钱和很少的土建费用就可方便地建成一个污水净化系统,解决水污染问题。国外,特别是德国等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一体化污水净化装置是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对环保要求标准的提高,而逐步发展的。特别是一些污水不能并入城市下水道的乡镇、住宅小区、宾馆、饭店、旅游点等、其排放的污水对环境造成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12.
《危险化学品目录》制修订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我国目前实施的《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和《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版)》,以及《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制度)中化学品危险性分类情况,分析当前危险化学品目录与GHS制度中化学品危险性分类的差别。介绍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危险化学品GHS分类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当前危险化学品目录制修订工作提出技术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3.
为了研究乌鲁木齐市昼间的近地层大气臭氧浓度变化特征,利用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IDS法)对乌鲁木齐市不同功能区在采暖期前期、采暖期与采暖期后期昼间的小时臭氧浓度进行监测,分析与温度、太阳辐射、相对湿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不同功能区昼间的小时臭氧浓度变化具有明显的"单峰型"变化规律,从早上09:00开始,臭氧浓度明显上升,最高的小时臭氧浓度出现在午后,其中,交通区、工业区昼间的小时臭氧浓度较高。不同时间段臭氧总平均浓度依次为采暖期前期>采暖期后期>采暖期,不同时间段昼间的小时臭氧浓度变化与太阳辐射、温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性,与相对湿度呈显著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4.
室内步行街内可燃物众多、人员密集,又存在特殊的狭长结构,一旦发生火灾,往往会导致建筑内局部温度急剧升高,同时火灾产生的高温烟气会快速在整个建筑内蔓延且难以排出,极易造成大规模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通过全尺寸火灾试验研究了4种不同机械排烟模式下室内步行街火灾烟气温度和蔓延速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房间内天花板下方火灾烟气温升随时间的变化存在明显的稳定阶段,该稳定阶段在点火后的出现时间与机械排烟模式、火灾烟气蔓延方向以及距火源的距离有关;机械排烟系统的开启对房间内通风控制火灾燃烧的促进作用大于对火灾烟气的冷却作用,进而使火灾烟气温度升高;机械排烟系统对火灾烟气蔓延速度有限制作用,但不同方向火灾烟气蔓延速度的变化需要综合考虑机械排烟模式、排烟口的位置以及火源功率的变化;现有的挡烟垂壁设置难以有效限制火灾烟气的蔓延速度,需要进行改进以保障人员的安全疏散。  相似文献   
115.
以和田市城区2014年采集的大气PM_(2.5)样品为实验对象,将0.1 g的PM_(2.5)样品膜与2-硫代巴比妥酸(0.2%)和三氯乙酸(20%)混合显色液反应,用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反应产物的吸光度,通过正交实验来优化PM_(2.5)膜中丙二醛(MDA)的提取及测定条件,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90℃、超声和加热时间40 min、显色剂用量为45 mL时,反应产物在532 nm处具有稳定的最大吸收峰。对和田市城区PM_(2.5)及MDA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和田市城区4个季节PM_(2.5)平均质量浓度由高到低顺序分别为春季(1 096.67±369.60)μg/m~3、夏季(1 016.16±708.00)μg/m~3、秋季(686.88±525.00)μg/m~3和冬季(214.54±94.70)μg/m~3。MDA平均质量浓度的变化范围为1.10~7.75 ng/m~3,其平均值最高为夏季(4.43±1.80)ng/m~3,最低为春季(1.42±0.60)ng/m~3,冬季与秋季相当,分别为(2.93±0.70)ng/m~3和(2.83±0.80)ng/m~3;最终,将PM_(2.5)膜中MDA的质量浓度与相应的TD_(30)(体外DNA氧化损伤达到30%的剂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无论是全样还是水样的TD_(30)值均随MDA浓度的升高而呈降低的趋势。其中,全样与MDA质量浓度的相关性更为显著(r=-0.597,显著性P0.01)。  相似文献   
116.
近年来和田经济迅速发展及城市人口快速增长,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等各类污染物的城区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加重了和田市大气污染。为评估和田市城区风速、沙尘天气对大气PM_(2.5)毒性的影响,于2014年1月、4月、7月、10—11月采集大气PM_(2.5)样品,应用质粒DNA评价法研究其PM_(2.5)的氧化性损伤能力。结果表明,采样期间,和田市城区大气PM_(2.5)质量浓度的变化范围为70~2489μg·m~(-3),PM_(2.5)质量浓度有随风速增大而增大的趋势。应用TD30(造成30%DNA损伤率所需的颗粒物剂量,μg·mL~(-1))值指示颗粒物氧化性损伤能力,结果表明,TD30越高,颗粒物氧化性损伤能力越弱,全样和水溶部分TD30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444~27480μg·mL~(-1)和481~20434μg·m L~(-1);不论是全样还是水溶部分,其对质粒DNA的氧化性损伤均表现出随风速减小而增大的变化趋势;沙尘和非沙尘期间全样TD30的平均值分别为9464μg·mL~(-1)和8008μg·mL~(-1),而水溶部分分别为5494μg·mL~(-1)和7822μg·mL~(-1),即沙尘期间采集的颗粒物对体外DNA的氧化性损伤小于非沙尘期间采集的样品,且非沙尘期间采集的样品的全样损伤大于相应的水溶部分样,而沙尘状况下体外DNA的氧化性损伤可能主要来源于水溶成分。全样和水溶部分的TD30平均值与PM_(2.5)平均质量浓度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趋势,说明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对DNA氧化损伤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7.
依据2010年4月至2011年12月多学科综合考察的结果,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共有种子植物28科76属130种,属于典型的荒漠植物区系;区内种子植物属的区系成分较为多样,其中北温带分布型比例最大,占总属的27.6%,其次为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型占较大比重,优势种由古老成分组成,仅含1属的分布型共有5个(中国特有分布、东亚分布、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旧世界热带分布、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保护区植物组成及区系特征也说明了保护区所处的特殊的自然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特点对该区植物地理分布的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18.
针对油气田集输站场噪声源点多的现状,通过对生产工艺、设备、现场卫生学调查综合分析,油气田开发项目高噪声设备集中在大功率泵、压缩机、发电机等,结合类似项目职业卫生评价经验,识别该项目生产过程中噪声主要存在场所、接噪人员。进行了噪声个体采样检测,气田内部集输采气工、天然气处理厂操作工噪声定点采样检测,结果判定均为合格。提出了防噪设施和个人防护措施设施,阐明了噪声作业分级及分级管理原则,通过采取工程防护、个体防护、职业健康监护等措施,可有效预防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控制噪声危害进程,从而促进康复、改善职工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9.
构建了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并应用于污水BOD的检测。优化了MFC型BOD传感器的检测条件,分析了传感器进行污水BOD检测的特征。结果表明,以A2/O污水处理工艺中厌氧段污泥进行接种,双室MFC型BOD传感器2周内完成启动,所产电流达到稳定。传感器的最佳检测条件为外接电阻500Ω,添加缓冲溶液并维持待测水样pH为7.0,添加35 mg/L的L-半胱氨酸作为吸氧剂维持阳极室厌氧环境,阴极室富氧水流量为20 mL/min。利用MFC产生的电流峰值准确检测污水水样BOD浓度,传感器检测范围为10~50 mg/L,检测时间小于3 h;利用MFC产生的电荷量准确检测污水水样BOD浓度,检测范围为10~100 mg/L,检测时间小于10 h。利用MFC电流峰值和电荷量检测污水水样BOD浓度,偏差均小于15%,传感器运行稳定,寿命较长。  相似文献   
120.
河北平原土壤重金属人为污染的富集因子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中,自然异常与人为异常往往同时存在,因此要判断环境污染状况,从自然异常中分离人为异常是十分重要的。文章根据重金属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采用富集因子来判别河北平原表层土壤中重金属的人为污染情况。以4 km^2为一个评价单元,选择Zr为标准化元素,分别以河北太行山区岩石平均值及该评价单元所对应的深层土壤样品的分析值为地球化学背景,计算得到了河北平原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两组富集因子值,分别用EF和CEF表示。结果表明,除As、Ni外,其它重金属元素的EF和CEF分布特征基本一致。按CEF计算结果,该区表层土壤约有50%的区域(约40 000 km^2)发生了1级轻微的重金属污染;As、Cr、Cu、Ni、Pb、Zn约有1%~5%的少部分区域发生了2级中度以上重金属污染;Cd、Hg达到2级中度污染的面积为河北平原总面积的14.7%和49.6%,达到3级显著污染级别以上分别为1.1%(880 km^2)和12.6%(10 080 km^2)。重金属污染主要分布在工矿区(如冀东北部地区的铁矿集区、白洋淀及周边的小冶炼厂集中区)、污灌区(如唐海县的Cd异常、石家庄及其南部的河两岸的多金属异常)、大中城镇(Hg异常)。河北平原的实例研究表明,应用富集因子可有效区分重金属污染的自然影响和人为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