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综合类   3篇
基础理论   35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刘勇建  牟世芬 《环境化学》2001,20(5):523-524
UltiMate是第一个非常完整的毛细管液相色谱系统,包括:①FAMOSTM微量自动进样器,②SwitchosTM微柱自动切换装置,③UltiMateTM微量泵、溶剂配置器和UV检测器.  相似文献   
12.
离子色谱是Small,Stevens,Bauman1975年创始的一项新技术。它使用离子交换的原理进行分离;利用电导检测器的灵敏度和通用性进行测定;用新的树脂组合,引入抑制柱扣除背景电导,使背景变成纯水或低电导物。其特点是可快速同时测定多种目前难以用其它仪器分析的阴离子、有机酸、氨、胺、季胺盐、碱金属、碱土金属等。例如水样中F~-、Cl~-、Br~-、  相似文献   
13.
铬(Ⅲ)和铬(Ⅵ)的离子色谱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玉芝  牟世芬 《环境化学》1996,15(5):446-450
本文对水样中Cdr和Cr的离子色谱分析结果表明:Cr经柱前衍生,与CCrtO^2-4状态存在的Cr在阴离子交换柱上分离,用光度法检测。Cr和Cr以最低检出限分别为30μg.l^-1和1μg.l^-1,常见阴,阳离子不干扰。  相似文献   
14.
离子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饮用水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勇建  牟世芬 《环境化学》2003,22(2):202-203
离子色谱 (IC)作为一种分析离子的有效工具 ,已在环境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如美国EPA标准方法 3 0 0 1 ,3 4 1 0 ,3 1 7 2 ,3 2 1 8,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方法 1 5 6 0 1等都选用离子色谱作为分析工具 .随着对环境问题研究的深入 ,复杂基体中痕量、超痕量有害离子 (如高氯酸盐 )的分析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 .离子色谱常用的检测手段有电导检测器 ,紫外检测器和安培检测器 .这些检测方法虽能满足测定的要求 ,但定性、定量手段单一 ,检测灵敏度较低 .质谱 (MS)作为一种高灵敏度的定性、定量技术已在环境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  相似文献   
15.
1 概述 离子色谱(IC)是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一种,是分析离子的一种新的液相色谱方法.由于操作简便,对常见阴阳离子分析的高灵敏度,特别是对阴离子和价态形态分析的突出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环境、电厂、半导体、食品卫生、石油化工和生命科学等领域[1].世界著名色谱学家G.Guiochon认为,近30年来气相色谱(GC)和高压液相色谱(HPLC)取得了辉煌成就.在GC和HPLC中,HPLC是应用最广泛,发表文献最多的一个领域.1997年后,以6—8%的速度递增,其中离子色谱是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离子色谱作为实验室中常规分析手段,近几年发展的趋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高性能的分离柱和抑制器的研究;减少人为误差,提高自动化程度;离子色谱分析方法成为国家、各行业中某些项目特别是阴离子“标准分析方法”的数量不断增加;增加数据容量和数据集中管理使用.本文着重讨论第一方面的进展[2].  相似文献   
16.
离子色谱作为一种新型的液相色谱技术.目前已在分析化学的各个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扩大离子色谱法的应用范围、实现分析方法的标准化和简便化,是近年来国际上离子色谱研究的重点.如何采用离子色谱技术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以及提高分析方法的选择性和可信度,延长分析柱和仪器的使用寿命,降低分析成本,也是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对离子色谱分析中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进行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加速溶剂萃取技术及其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牟世芬  刘克纳 《环境化学》1997,16(4):387-391
加速溶剂萃取技术是一项新颖的样品前处理技术,通过升高温度与压力结合使用有机溶剂,可快速,有效地由基体中萃取各种欲测物。本文系统地阐述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各种影响因子及其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该法适用于固体和半固体样品的前处理。  相似文献   
18.
19.
分离羧酸的液相色谱法主要是阴离子交换、离子排斥和反相色谱法。虽然HPLC中,紫外吸收是最通用的检测方法,但由于多数脂肪族羧酸的分子中缺乏强的发色基因,使方法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受到影响。与无机离子的测定相同,用电导检测器检测羧酸时,由于淋洗液烯酸和弱酸盐具有高的电导,而基线噪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底电导的大小,只有当淋洗液的本底电导很小时才能得到较大的检测灵敏度。减小本底电导的最有效方法是用淋洗液化学抑制法。与紫外吸收法相比,用化学抑制型电导检测器的离子色谱法,对羧酸的检测灵敏度最少  相似文献   
20.
加速溶剂萃取的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牟世芬 《环境化学》2001,20(3):299-300
复杂样品的前处理,常常是现代分析方法的薄弱五一节,在以往的数年中,人们做了多种尝试以期找到一种高效、快捷的方法以取代传统的萃取法,例如,自动索氏萃取、微波消解、超声萃取和超临界萃取等。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各法无论是自动索氏萃取,还是超临界流体萃取……等,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与温度有关,在萃取过程中,通过适当提高温度,可以获得较好的结果,例如,在自动索氏萃取中,由于萃取时是将样品浸入沸腾的溶剂之中,因此,其萃取速度和效率较常规索氏萃取法快且溶剂用量少,超临界流体萃取可通过提高萃取时的温度使其温度使其回收率得到改善,而微波萃取则是利用一种可以施加压力的容器,将溶剂加热到其沸点之上,来提高其萃取的效率,虽然以上各法与经典的索种可以施加压力的容器,将溶剂加热到其沸点之上,来提高其萃取的效率,虽然以上各法与经典的索氏法相比已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有机溶剂的用量仍然偏多,萃取时间较长,萃取效率还不够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