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69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生态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管理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解决仍然要溯源于经济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型。在党中央提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重大论断的重要历史时期,作为与经济社会融合度日益加深的生态环保工作,需要找准定位,提前谋划,充分发挥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推动作用。本文在系统阐述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生态环保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着力点,并提出了未来一段时期的优先行动。  相似文献   
52.
自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以来,整体工作进展顺利,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但由于践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尚无成功案例借鉴,试点地区也存在一些工程布局设计缺乏整体性、"伪生态"和"真破坏"治理措施偶有发生、整合专项资金难度大等问题,迫切需要明确这个共同体的内涵和基本特征,探析工程试点实践路径。本文以国家首批试点地区之一的承德市为例,通过生态环境问题研判,在明确总体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条主线、两个功能、三大片区、四项任务、五个突破"的实践路径,以期为其他试点地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
加快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八项基础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土好才能粮好,土安才能居安。土壤环境质量关系百姓民生福祉,关系国土生态安全,关系国家可持续发展大计。制定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土十条")是党中央、国务院坚决向污染宣战的"三大战役"之一,是系统开展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全面小康进程的重大举措。与大气污染、水污染治理相比,土壤污染防治基础更为薄弱,历史  相似文献   
54.
梳理了我国现行标准中有关农用地环境质量评价与类别划分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并探讨了发达国家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结果表明,我国现行农用地环境质量评估方法以指数法为主,评估方法多集中在监测点环境质量评价上,区域环境质量评价方法虽有涉及,但可操作性差,距离发达国家相关研究还存在差距。在此基础上,从数据支撑、方法选择、保护目标设定等3个方面探讨了我国农用地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5.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转化探索实践的不断深入,围绕生态产品供给和价值实现形成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生态产品产业有望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模式。本文基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和实践,首次提出了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的概念及内涵特征,初步分析了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的形成机制和构成要素。结合不同市场属性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路径,初步梳理了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形态,界定了其产业范围,设计了衡量生态产品第四产业核算与发展指标体系,并从供给、消费、交易和利益分配等维度提出了促进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的政策保障。研究认为,我国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发展具有很好的基础和前景,应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加快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发展成为我国新时期的朝阳绿色产业。  相似文献   
56.
生态保护补偿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作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在研究和实践层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本研究从我国生态保护补偿演变特点入手,梳理了生态保护补偿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关系,提出新时期我国生态保护补偿改革路径。研究认为,生态保护补偿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生态保护补偿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从生态保护补偿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反映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推动生态产品供需不断趋于均衡的过程。本文建议进一步加强“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综合运用,不断延展生态保护补偿的目标和范围,建立健全经济社会生态目标集成的综合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动政府与市场各有侧重地支持生态保护补偿各领域和全过程,推进生态产品价值的普遍实现和充分转化。  相似文献   
57.
以华北地区典型农业流域为研究对象,针对流域不同空间分布和干扰程度下的土壤基质与污染径流中磷素的相互作用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研究发现,土壤基质与磷的作用过程呈3种模式,持留型、释放型及持留-释放转换型.持留型土壤基质对污染径流中磷酸盐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能有效持留径流中的磷素;释放型土壤基质则以解吸过程为主导,向径流中释放大量的磷素;持留-释放转换型土壤基质则呈动态性,当径流中磷酸盐含量较低时,解吸过程占优,以磷素释放为主,当径流中磷酸盐含量较高时,吸附过程占优,以磷素持留为主.结果表明,在自然环境及人类干扰的作用下,流域异质性景观下的土壤基质与非点源污染物的作用过程差异明显,其生态功能具有时空动态性.从非点源污染发生的角度来看,在空间上,土壤基质可成为污染物的汇或释放源;在时间上,同一区域存在源-汇功能的动态转化.因此,异质性景观中土壤基质与污染物作用过程动态机制的认识与判定,对于流域尺度上有效控制非点源污染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58.
在充分汲取国外污染治理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管理、技术水平、经济实力、自然地理等因素,我国提出了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总体策略.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管控技术具有成本低、易于规模化、推广应用前景好、可以"边生产边修复"等优点.介绍了农艺调控、替代种植、低镉品种(V)+合理灌溉(Ⅰ)+调节酸度(P)+n(土壤钝化剂及其复合配...  相似文献   
59.
提高土壤环境管理成效:推进三大环境要素协同治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过长期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治理实践,各地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工程和管理经验,但随着土壤污染问题的日益凸显,三大环境要素质量如何整体提升、确保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稳定持续发挥、满足人民群众对环境产品的需求,成为各级政府推进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需要正视和亟待破解的一个难题。本文在系统分析当前环境污染以单要素为主线实施治理的总体思路所面临困境的基础上,基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区域统筹考量,从治理主体、治理手段、治理过程三个方面,提出推进土壤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协同治理的基本路径,为国家出台土壤环境管理相关政策措施、促进城镇化过程中区域环境质量整体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
我国新时期生态保护修复总体战略与重大任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生态保护修复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大任务,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先行动,是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国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显著进展,但生态系统本底脆弱、保护修复基础薄弱、管理机制不协调等问题依然突出。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所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与实现国家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尚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生态产品需要。本文在总结近年来我国生态保护修复主要进展基础上,分析了未来一段时期生态保护修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新时期生态保护修复应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统领,以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协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为核心,探索构建生态保护修复与污染防治统筹推进机制,强化监管制度设计、示范样板引领、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筑牢美丽中国生态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