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64篇
安全科学   103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41篇
综合类   236篇
基础理论   51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2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31.
长期施肥对小麦—玉米轮作红壤抗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旱地土壤理化性状和抗蚀性影响,以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小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CK(荒草地)、T1(不施肥)、T2(施有机肥)、T3(施氮磷钾肥)和T4(氮磷钾肥与秸秆配施)5种处理的土壤理化性状及土壤抗蚀性。结果表明:(1)荒草地开垦后,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孔隙度和含水量升高;相较于不施肥,施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质作用更为明显;(2)衡量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抗蚀性的2个最佳指标为>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结构破坏率;(3)使用主成分分析综合指数表示不同处理土壤抗蚀性依次为:T2>CK>T3>T4>T1,荒草地开垦后,耕种会降低土壤抗蚀性,但施肥能略微提升土壤抗蚀性,而施有机肥提升最为明显。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内农业生态系统持续发展及农田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32.
赵猛  史合  李青  程方明  梁利 《安全》2018,39(2):20-23
利用PHAST软件定量计算了某含硫化氢天然气井井喷后甲烷及硫化氢的扩散范围,以及发生喷射火和闪火的危害范围,分析了风速、井喷压力等因素对事故后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风速会缩小硫化氢毒性的危害范围,并减小甲烷闪火范围,但是喷射火的热辐射伤害范围增大。随着井口压力的增大,硫化氢ERPG-2浓度的下风向距离、喷射火热辐射强度危害范围和闪火范围都呈线性增长。  相似文献   
433.
利用2017年合肥市污染监测站点PM_(2.5)浓度数据、气象数据以及土地利用类型数据,结合随机森林算法(RF)与土地利用回归模型(LUR),模拟合肥市PM_(2.5)浓度空间分布,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PM_(2.5)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合肥市PM_(2.5)浓度日变化特征大致呈双峰变化,春季、夏季及秋季的峰值多出现在8∶00~9∶00,而冬季的峰值则出现在10∶00~11∶00。低谷值大致都出现在15∶00~17∶00。全年PM_(2.5)浓度变化趋势与春季类似。夏季PM_(2.5)浓度变化最为平稳。(2)2017年合肥市PM_(2.5)浓度分布由城市中心向外减弱,形成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格局。(3)影响因素方面,PM_(2.5)浓度变化与降水、风速以及相对湿度等呈负相关关系,日照对PM_(2.5)浓度的影响较大,气压及其他污染物与PM_(2.5)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其中NO_2对PM_(2.5)浓度的影响力度较大。  相似文献   
434.
查阅了国内外众多文献,主要分析了再生骨料级配及取代率、掺合料、制备方法等因素对再生骨料透水砖的力学性能、透水性能、耐磨性与耐久性的影响,并进行了总结,为后续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435.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战略实施框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认为推进实施绿色化"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与沿线各国深化经济合作,展示负责任大国形象,规避环境风险,促进顺利实现"五通"的根本要求。同时,我国实施绿色化"一带一路"战略还面临着对外投资的环境管控制度不健全,"一带一路"沿线不少国家和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管理基础弱,以及沿线各国和地区发展阶段及环保诉求不同,区域合作平台与机制不完善等内外因素带来的挑战。本文结合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国际、国内形势研判,提出了推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战略框架,建议加快推进四项重点工作,包括强化绿色发展规划顶层设计,健全风险规制机制,构建对外投资行为调控机制,形成有效的"共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36.
我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机制改革路线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第三方治理是促进环境污染治理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的有效模式,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创新的重要内容。我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还处于探索阶段,存在内涵不清晰、理论架构未建立、关键问题待突破、政策路径不明确等问题,系统设计我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改革路线图是当前迫切的现实需求。本文在对第三方治理内涵的解析和界定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多中心公共经济论、市场经济利益最大化原理、规模经济及委托-代理理论的理论架构,综合分析第三方治理的理论依据及作用机制。从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梳理我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政策演进情况,并立足于我国环境公用设施建设和企业工业污染治理领域第三方治理的发展现状,剖析成效及问题,提出构建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环境监管体系、经济政策支持体系、市场价格体系和企业诚信评价体系的政策机制改革框架及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437.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的40年也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改革和飞跃的40年。根据特区建立以来环境管理政策与生态环境保护状况变化等,本研究将深圳生态环境保护发展历程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①奠基起步、建章立制(1980—1992年);②局部创新、全面推进(1993—2000年);③综合调控、转型跨越(2001—2011年);④系统改革、优化发展(2012年至今)。研究发现,深圳总体上探索出了一个质量引领、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绿色低碳的发展路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形成了覆盖生态环境保护各个领域、门类齐全、功能完备、措施有力的生态环境政策体系,为中国乃至全球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益经验和深圳样本。  相似文献   
438.
论文以4个小型煤矿为例,对重庆地区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进行了研究:构建了生态补偿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赋予权重,应用环境经济和数学方法对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量化研究,确定了计算生态补偿标准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矿山生态补偿标准与矿山开采规模大小没有直接关系,而是由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直接决定。补偿指标中最主要的是生态破坏损失补偿,其次是环境污染损失补偿。  相似文献   
439.
作者水培种植4种常见叶菜(空心菜、生菜、茼蒿和小白菜),并开展体外消化实验,研究不同Cd浓度处理对4种叶菜鲜重、株高、耐性指数、Cd累积特征和转移因子(TF)的影响,以及Cd浓度梯度和固液比对Cd生物可给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空心菜鲜重减少量最高,根部为83.2%,地上部为67.9%;小白菜地上部减少量最少,为26.7%;随着Cd浓度的增加,4种叶菜的株高均下降,其中空心菜株高下降最显著;小白菜和茼蒿对Cd的耐受性高于生菜和空心菜。小白菜TF最大,空心菜TF最小,生菜与茼蒿TF值居中;在较低Cd2+浓度(即1 mg/L、2 mg/L)下,生菜TF大于茼蒿,而高浓度(即4 mg/L)下,茼蒿TF大于生菜。4种叶菜Cd生物可给性均随Cd浓度升高而增大,且胃阶段生物可给性大于小肠阶段,当固液比从1∶100增加到1∶30时,4种叶菜生物可给性均下降,且与茼蒿、空心菜相比,生菜与小白菜的降幅更显著。不同处理下,茼蒿和生菜的生物可给性数值均较高:胃阶段分别为35.46%~92.75%,57.72%~76.73%;小肠阶段分别为12.26%~42.97%,23.37%~47.87...  相似文献   
440.
用平板膜好氧处理技术对炼油污水进行了处理量为180~250 L/h的侧线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为100~450 mg/L、氨氮20~90 mg/L、pH6~8的情况下,出水COD小于40 mg/L,出水氨氮小于6 mg/L,平均去除率90%以上。且该工艺的停留时间、出水指标和容积负荷均优于曝气生物滤池单元,从而证明膜生物工艺处理能力远超于现有曝气生物滤池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