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2篇
安全科学   27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135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对轴流风机设计方法进行改进的基础上,借助平面叶栅资料,对混流式通风机叶轮进行设计,使该风机基本无不稳定工况区,风量变化小,具有较稳定的高效率。在采用JD型局扇电机综合保护启动器、润滑周期长的轴承,并改进了电机的防潮密封性能后,该风机的噪声比同类风机降低14dB(A)左右,延长了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2.
大兴安岭林区地下火形成火环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下火作为森林中一种难以控制的燃烧现象,其形成机理极为复杂。我国大兴安岭林区是森林地下火的多发地区。对该地区2002年发生的地下火研究表明:丰富的近土壤层和地下可燃物是森林地下火发生的物质条件,气象条件促进了森林地下火的发生,特别是在遇到降水少、长期干旱、地面温度增加、相对湿度降低和可燃物干燥的情况下,就很容易引起地下火灾。地下火有地理和时间分布特征。地表火主要发生在原始森林区域,如针叶林、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都有可能发生地下火。地下火一般燃烧速度慢,持续时间长,燃烧充分,具有隐蔽性强、燃烧不连续、方向易变等特点,地下火在所有火灾中对森林危害最大,特别是对落叶松、樟子松、云杉等的破坏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3.
小魏是某自来水厂的维修工。一天,他与女朋友约好,下班后一起去看电影。可没料到在临近下班时,厂里的供水设备突然发生故障,造成了大面积居民家里停水,为了尽快抢修设备,厂里决定:所有维修工人下班后一律不许走,都必须加班。小魏听到这个决定后,马上找到了厂长,说:我今天下班后跟女朋友有个约会,不能加班。”那不行,供水设备必须尽快抢修,所有维修工要一起上,谁也不能拒绝加班。”厂长的口气十分坚决,“你马上跟女朋友联系一下.取消约会,赶快到现场去,参加设备的抢修。”小魏按照厂长的吩咐.跟女朋友通了电话。把加班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普及,互联网应用和服务的广泛渗透构建起数字社会的新形态.通过综述"互联网+再生资源"交易平台发展现状,提出交易平台发展战略,旨在提高交易平台的科技含量,为"互联网+再生资源"交易平台发展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湖库富营养化和有害藻华是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藻华预测与早期预警是保障湖库水源地供水安全的关键技术.如何基于高频水生态在线监测数据进行藻华的实时动态预测成为水生态管理领域的重大需求.本研究以福建省九龙江江东库区(水源地)为例,利用3年连续观测的逐时平均总叶绿素a浓度数据,对比研究了SARIMA、Prophet和LSTM(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3种时间序列模型在藻华(日平均叶绿素a大于15 μg?L-1)预测方面的效果.结果表明:①时间序列模型要求参数少,灵活性强,能清晰反映水质特征和未来变化趋势,可弥补传统藻类监测预警方法的局限性;②基于深度学习框架的LSTM模型,具有独特的迭代优化算法,对藻类非线性变化特征的识别和预测能力较强,其总叶绿素a逐日预测和7日预测效果均显著优于SARIMA模型和Prophet模型;③输入数据长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模型预测效果,最优的输入数据时间长度为7 d;输入数据频率对预测效果也有影响,在预测非藻华日时,小时数据的预测效果优于日频率数据;在预测藻华日时,两种频率数据 无显著差异,但日频率数据能更准确识别藻华日特征.总结起来,基于LSTM模型实现总叶绿素a浓度的短期预测,可为九龙江河流库区藻华早期预警和供水安全保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京津冀地区天然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VOCs)近20a排放量及时空分布特征,本文基于卫星遥感解译获得的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共5期中国土地利用数据,计算获得了京津冀地区各市县BVOCs排放量及排放组成,同时对京津冀地区近20a的BVOCs排放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近20a京津冀地区BVOCs平均排放总量为76.40万t/a,其中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的平均排放总量分别为59.11万t/a,15.29万t/a,2.00万t/a;按照排放组成分析,ISOP平均排放总量为16.80万t/a,占总排放量的21.99%,TMT平均排放总量为29.62万t/a,占总排放量的38.77%,OVOCs平均排放总量为29.97万t/a,占总排放量的39.23%.根据排放时间特征分析,京津冀地区冬季BVOCs排放量最低、夏季BVOCs排放量最高.BVOCs排放的空间分布与土地利用类型和植被分布密切相关,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BVOCs排放贡献具有显著差异,近20a京津冀地区林地、耕地、草地的BVOCs平均排放量分别为60.33万t/a,12.78万t/a,2.31万t/a,分别占总排放量的78.90%,16.79%,3.04%.京津冀地区BVOCs空间排放分布差异比较明显,北部、东北部的整体排放量明显高于南部、东南部.本研究可为BVOCs的计算提供研究思路,同时可为京津冀地区空气污染治理提供有关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7.
选择河北省邢台市作为研究对象,将2020疫情作为一个极限管控措施下的极限减排实验情景,把2021疫情作为未来常态化疫情防控实验分析情景.与疫情前期对比,两次疫情期间臭氧浓度均有提升且2021疫情时期颗粒物浓度同样有提高,2020疫情时期其他污染物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而与2019历史同期相比,两次疫情期间臭氧浓度同样有升高现象,除此以外,2021疫情时期污染物改善较好.利用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算法和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WRF-CMAQ)量化了两次疫情时期气象因素对于污染物浓度变化的影响,根据空气质量模拟法反推了不同污染物受人为影响的浓度变化.实验结果表明,LSTM算法在两次疫情期间的模拟均显示人为影响对污染物产生了负影响(降低了污染物浓度)且在总变化影响中占比较高,而CMAQ模式模拟结果中的气象因素影响占比远高于LSTM算法.CMAQ模式在两次疫情模拟中表现出了不同的结果,在2020疫情中人为影响占据了主导,而在2021疫情中,相比较2020疫情时期,除NO2外,人类活动对其他污染物的影响均为正值(促进了污染物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18.
针对2017年1月上旬广州地区出现的一次持续时间长的重污染天气过程,基于地面观测资料、激光雷达、风廓线雷达和微波辐射计数据,从水平和垂直扩散条件2个方面分析了此次污染过程的形成和维持的原因.结果表明:(1)本次污染过程期间,广州地区地面风速基本为小于2m/s的偏北风,在300m高度以下普遍存在平均水平风速低于2.6m/s的小风层;污染前期640m高度内的各层回流指数廓线小于0.6,100m高度小于0.4,污染缓解后回流指数高于0.7.(2)地面PM2.5浓度与逆温强度的相关系数为0.42,过程平均逆温厚度167m,平均逆温强度为1.08℃/100m;(3)PM2.5浓度与边界层高度的相关系数为-0.56,清洁时段的平均边界层高度(876m)约为污染时段(620m)的1.4倍,过程最低边界层高度为267m;PM2.5浓度与边界层通风量的相关系数为-0.61,清洁时段的平均边界层通风量(2538m2/s)约为污染时段(1136m2/s)的2.2倍,使用边界层通风量能更好表征大气污染的程度.  相似文献   
19.
以曹妃甸近岸工程海域的悬浮物及重金属污染物Pb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趋势分析和多元统计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分析了6 a间悬浮物(水体中的悬浮物含量)、水相中的Pb含量和沉积相中的Pb含量的变化趋势及其相关关系,揭示重金属Pb在人为扰动因素影响下的演变规律与富集特性。趋势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悬浮物的增加与减少,研究区域水相中的Pb含量呈现出基本相同的增减规律,而沉积相中的Pb含量则呈现出相反的趋势。简单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悬浮物与水相之间呈较弱的正相关,悬浮物和沉积相之间呈较强的负相关,水相和沉积相之间呈较弱的负相关。偏相关与简单相关结果对比可知:水相和沉积相的变化最大,表明水相和沉积相受悬浮物影响较大;沉积相对悬浮物与水相之间的相关性影响弱之;悬浮物与沉积相之间的相关性变化不大,表明水相对于两者的影响较小。通过研究对于掌握工程海域重金属Pb的各相变化趋势与富集特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为近岸海域环境管理与工程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长江沿岸入河排污口设置对水环境的影响,采用MIKE 21建立了长江马鞍山-高桥段二维非稳态水量水质模型,并以江山制药公司污水处理站为例,对其排污口迁址改建前后的水环境影响进行模拟.结果 表明,较于原排污口排放,拟设排污口在执行新排放标准情况下,对九圩港入江断面水质有改善作用,COD、NH3-N、TP的改善率分别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