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4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18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电子加速器辐射处理含氰废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江苏省某碳纤维生产企业排放的含氰工业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屏蔽Dynamitron电子加速器(能量0.5~1.0 MeV,束流10~15 mA)开展了处理量为30 m3·d-1的中试实验.通过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不同因素对氰化物降解的影响,优化了操作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加速器辐照能够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氰化物,当CN-浓度为21.08~117.49 mg·L-1,辐照剂量为1.5 kGy时,CN-的去除率为33.88%~59.25%.臭氧的存在可以显著提高氰化物的去除效率,辐照过程中加入2 mg·L-1的臭氧,在相同辐照剂量下,CN-的去除率可提高到48.19%~82.62%,氰化物的辐射降解可以用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描述.氰化物辐射降解的主要产物为氨氮和氰酸盐.本实验研究是我国第一例运用电子加速器连续辐照处理实际工业废水的中试规模实验,为电离辐射技术在我国废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起到了良好的工程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2.
溢油风化研究对于提升溢油防备和应急响应的效率非常重要。本文采用一种自行设计的用氯丁二烯橡胶围成水池并配有气动推板造波造流的新型溢油风化模拟装置,来模拟燃料油、柴油、涠洲原油、阿曼原油的风化过程,并对溢油样品的外观和碳稳定同位素比率δ13C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四类油品的外观随风化过程的变化具有显著差别,而且柴油的风化会导致形成球状下沉油块;阿曼原油δ13C与涠洲原油δ13C明显不同,而涠洲原油δ13C却与产自涠洲原油的燃料油颇为相似;四种试验油品在经过长时间风化之后,其δ13C均趋近于溢油刚开始时值,其中,涠洲原油的δ13C在风化过程中的变化幅度最大,大约为其他三种油品的7倍。本项研究的成果可应用于水上溢油的品种及其环境归宿的鉴别分析。  相似文献   
23.
本文分析了目前人员密集场所存在的消防执法警力不足,安全消防责任主体意识不强,管理不到位,消防安全监管力量弱化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监管的对策。  相似文献   
24.
一、我国安防工程商、系统集成商的项目管理人才现状 在安防行业内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安防行业从业门槛不高,没什么技术含量".这是因为安防不是一个独立的技术门类,再加上不是主流技术,因而过去始终得不到社会的重视,大专院校或科研机构也没有专门的安防技术专业或研究机构,安防行业的从业人员多由电子或通讯等行业转行而来.事实上,安防技术尽管与光电、音视频传输、网络、通讯等技术有一定的关联性,或者说是这些技术的延伸,但又不完全等同于这些技术.  相似文献   
25.
中航工业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西飞公司)是科研、生产一体化的特大型航空工业企业,我国大中型军民用飞机的研制生产基地。新世纪以来,西飞公司以“建设新西飞“战略为导向.以“精心工作、精细管理、精益生产精致产品”精益求精的文化理念,努力打造新的发展平台.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各项经营指标持续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26.
为探讨铜离子(Cu2+)对A/O反应器中硝化细菌的毒性机制,研究了Cu2+持续负荷下A/O反应器中硝化细菌的基质代谢能力、呼吸速率(SOUR)、功能基因(amoA和nxrB)的表达和菌落结构变化情况.结果 表明,呼吸速率和基因转录对Cu2+毒性的响应较基质代谢更为敏感.主成分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活性污泥表面吸附的Cu...  相似文献   
27.
臭氧/陶瓷膜组合工艺作为一种高效水处理技术,自2003年首次使用以来取得了快速发展。为进一步推动臭氧/陶瓷膜组合工艺在我国的深入研究与广泛应用,探讨了陶瓷膜对臭氧的催化机理及工艺效果。通过整理国内外近年来臭氧/陶瓷膜组合工艺在膜污染控治、污染物去除以及消毒副产物降解等方面的研究,并结合机理研究对工艺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陶瓷膜材料的制备与改性、膜孔"限域"空间的应用、臭氧曝气等将是臭氧/陶瓷膜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8.
周桂花  肖峰  肖萍  王东升  段晋明  石健  臧莉 《环境科学》2013,34(10):3945-3953
为增强膜的亲水性,提高抗污染能力,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反应(ATRP),将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接枝到聚偏氟乙烯(PVDF)膜表面;再以硝酸铈铵(CAN)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A)为交联剂,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将两性离子单体3-(甲基丙烯酰胺基)丙基-二甲基(3-硫代丙基)氢氧化铵内盐(MPDSAH)成功接枝到膜表面.采用全反射红外光谱仪(ATR-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接触角测定仪分析了改性前后膜表面性质及结构形态变化.随接枝时间的增加,接枝密度(GD)逐渐升高,膜孔径变小,孔隙率降低,但同时膜表面亲水性明显增强.通过牛血清蛋白(BSA)吸附及过滤实验,检验PVDF膜改性前后的抗污染性能.随着GD的增加,在高浓度BSA溶液中膜表面吸附量明显减少.当GD为288.340μg·cm-2时,膜表面接触角(CA)降低最多,由原膜的77.2°降至41.7°,且在5 s内降为0,通量恢复率高达94.961%.因此,最佳接枝时间为2 h,此时接枝密度288.340μg·cm-2则是最佳接枝密度.  相似文献   
29.
肖萍  肖峰  赵锦辉  秦潼  王东升  冯金荣  许光 《环境科学》2012,33(12):4322-4328
针对超滤膜的过滤特性,采用膜污染指数(FI)来研究天然有机物(NOM)的膜污染行为.实验中,腐殖酸(HA)、牛血清蛋白(BSA)以及海藻酸钠(NaAlg)被用作模型有机物进行超滤膜污染研究.结果表明,NOM-膜滤先后经过快反应和慢反应污染阶段,其中快反应膜污染指数(TFIF)远大于慢反应膜污染指数(TFIS).说明短时间内NOM容易在低压膜上积累,造成通量迅速下降,引起较为严重的污染.因此,反应最初阶段,低压膜与有机物的作用决定了整个膜污染的趋势.经过水力清洗,通量有一定恢复,膜阻力降低,能够去除部分污染物,但仍有少量有机物附着在膜丝,从而造成不可逆污染.3种有机物造成的不可逆污染比例依次为BSA〉HA〉NaAlg,而通过化学清洗后,其不可逆污染比例依次为:NaAlg〉BSA〉HA,腐殖酸和蛋白容易造成不可逆污染,但碱洗易于除去,多糖造成的不可逆污染相对较轻,但碱洗难以去除.污染物与膜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是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总的说来,FI计算方法简单,能够综合描述膜污染情况,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0.
随着工业、交通运输业的高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迅猛膨胀,噪声也越来越强,越来越高。有趋势表明,噪声将成为公害之首。噪声是什么?一般认为凡是不需要的,使人厌烦并对人类生活和工作有妨碍的声音都是噪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