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50篇
安全科学   73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40篇
综合类   286篇
基础理论   40篇
污染及防治   31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91.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大面积垦殖已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了明显影响.2005~2007年每年5~10月利用涡度相关系统对三江平原典型沼泽湿地、水稻和大豆田进行了观测,目的是阐明沼泽湿地垦殖为农田对地表水分蒸散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泽湿地垦殖前后潜热通量日变化均表现为单峰变化特征,但其最大值当湿地垦殖为水稻田后增加了14%~130%,当垦殖为大豆地后在2006年增加了3%~77%,而在2005年和2007年发生干旱时降低了25%~40%.植被叶面积指数差异是造成不同系统潜热通量日变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沼泽湿地垦殖为农田没有改变潜热通量的季节变化趋势,但是当垦殖为水稻田后潜热通量明显增加,5~10月水稻田日平均潜热通量较沼泽湿地增加了38%~53%,这主要是由于净辐射和叶面积指数增加所致.相比之下沼泽湿地垦殖为大豆地后潜热通量的变化与降水密切相关,土壤水分亏缺时降水量是控制大豆地水分蒸散的主要因子,这导致干旱的2005年和2007年大豆地日平均潜热通量较沼泽湿地减小了11%~17%,而在降水充沛的2006年大豆地蒸散量较沼泽湿地蒸散量增加了22%.生长季(6~9月)内水稻田总蒸散量较沼泽湿地增加了24%~51%,大豆地总蒸散量在2005年和2007年较沼泽湿地减少了19%~23%,而在2006年增加了19%.总之,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开垦种植水稻或大豆蒸散量发生明显变化.稻田潜热通量高于湿地;大豆田潜热通量在降水充沛的年份高于湿地,但在干旱年份则低于湿地.这与净辐射、叶面积指数和降水量等蒸散量主控因子的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92.
本文针对大型储罐桩基群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配重堆载阶段,配重平台上方高处作业人员无安全绳锚固点的普遍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通过增加起重机、增加安全绳锚固横梁、混凝土配重块改造3种改进方案,为此类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办法,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或消除桩基堆载阶段的安全隐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93.
通过设置水平隔板强化水力扩散作用,提高了普通混凝反应器的混凝效果;比较了改良与普通混凝反应器对某污水厂二级生化出水的处理效果:在相同的pH值、速度梯度、混合及絮凝时间、沉降时间以及相同的混凝剂种类及剂量下,改良混凝反应器对CODCr、总磷(TP)及浊度的去处效果都优于传统的混凝反应器;当达到相同的CODCr,TP和浊度的去除率时,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分别可以降低25%~50%,20%~30%,20%左右,因此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可见改良后的反应器通过改善水力条件、增强传质作用,强化了原水和混凝药剂的混合作用,改善了混凝处理效果,提高了各污染物的去处率,给污水厂及再生水厂混凝沉淀工艺的改造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94.
壬基酚对斑马鱼精巢组织及性激素合成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壬基酚(NP)是广泛存在于水体中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会影响鱼类的生殖和发育.为了解NP影响鱼类精巢发育的分子机制,将成年雄性斑马鱼(Danio rerio)暴露于不同浓度(0、125、250、500μg·L-1)NP下21d,用常规组织学方法研究试验鱼精巢组织结构的变化,并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试验...  相似文献   
495.
以"十一五"期间李沧区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中SO2的监测数据为依据,分析了五年间SO2浓度的月、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并采用Daniel趋势检验法对SO2浓度变化进行了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李沧区SO2年均浓度呈下降趋势,月际变化呈明显的季节特征,冬季污染较严重,夏季污染较轻。通过对产生现状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为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提供科学依据,为管理部门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96.
对2014-2017年四川盆地和京津冀地区气象数据和污染物浓度数据进行综合评估,在原有全球空气停滞日判别标准基础上发展出本地化空气停滞指数阈值,并以提高两个区域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目的建立模型,计算各城市空气停滞发生时PM2.5污染上限浓度参考值.本研究得出,四川盆地和京津冀地区本地化空气停滞日判别标准分别为地面风速 < 2.5 m·s-1、边界层高度 < 500 m和地面风速 < 3 m·s-1、边界层高度 < 300 m.四川盆地冬季空气停滞发生频率四周高,中心小,空气停滞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西部高于东部;京津冀中部和南部空气停滞频率发生高,空气停滞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呈现显著的南北差异.四川盆地以成都为中心城市群及京津冀中部和南部地区的高污染排放强度和高空气停滞频率导致重污染事件的频发.本文对我国两个冬季重污染高发的区域进行深入研究,更为客观、量化地评估4年来区域空气质量实际改善程度并初步建立空气质量目标管理模型,以期为区域空气质量达标管理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97.
基于OMI卫星遥感反演的对流层甲醛柱浓度资料,对2005—2016年四川盆地对流层甲醛柱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年间甲醛柱浓度年际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1.17%.12年间甲醛柱浓度具有波动性,年均最低值和年均最高值分别出现于2005年和2012年.2005—2008年四川盆地甲醛柱浓度相对较低;2011年对流层甲醛柱浓度达到最大且高值区范围最大,2012年后浓度逐渐降低.四川盆地甲醛柱浓度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一年之中,月均甲醛柱浓度最小值基本出现在每年的11—12月,最大值则出现在6—8月.甲醛柱浓度空间分布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盆地内西南部的成都平原地区,低值区则多处于人为源排放较低的重庆东北部山区.能源消耗、生产总值及机动车保有量与对流层甲醛柱浓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工业源、居民源和交通源排放对甲醛柱浓度具有重要贡献.四川盆地独特的地形及区域内风场对甲醛的扩散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98.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作为生产量和使用量最多的一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其对水生生物具有多种毒性.本研究选用中国南方地区最重要的经济鱼类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作为实验对象,研究DEHP(50mg/kg bw)作用下罗非鱼肝脏组织内转录组的响应特征.利用IlluminaTM HiSeq 4000测序平台对DEHP处理组和对照组尼罗罗非鱼肝脏RNA样品分别进行转录组测序.对照组和DEHP暴露组分别获得30.10Mb和30.16Mb待分析数据(clean reads),对转录组数据进行组装并去冗余后得到58,585个Unigene.将DEHP处理组和对照组的转录组数据进行比较一共获得5,008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表达基因和下调表达基因分别为3,217个和1,791个.通过GO和KEGG功能分析后发现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为机体免疫、生殖内分泌以及脂类代谢相关基因,这表明DEHP对尼罗罗非鱼肝脏毒性主要表现为免疫毒性、生殖毒性和脂类代谢紊乱.另外,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发现转录组分析数据基本可靠.上述结果为在转录组水平筛选DEHP生物标志物,解析DEHP对罗非鱼毒性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99.
为了快速处理初期雨水,作者采用改良的Stob?er法制备Fe_3O_4/SiO_2磁种(FS),通过聚合氯化铝(PAC)和磁种、聚丙烯酰胺(PAM)进行了磁絮凝分离实验,研究了磁絮凝-磁鼓分离处理初期雨水,对影响磁絮凝-磁鼓分离方法的主要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PAC、PAM加药量分别为25 mg/L、0.5 mg/L,Fe_3O_4/SiO_2粒径400目、磁种Fe_3O_4/SiO_2加药量200 mg/L,添加顺序宜为先加PAC和FS、慢速搅拌开始前再添加PAM。在此运行条件下,出水COD和浊度分别为148 mg/L和2.24 NTU,去除率分别为62%和98%。该技术启动快、可缩短水力停留时间,处理负荷高、分离快速,耐水力冲击、减少工艺占地面积,可推广应用于城市初期雨水应急治理工程的预处理阶段。  相似文献   
500.
目前核电站普遍采用的水泥固化处理废液增容大,为了实现废物最小化,开展了微波桶内干燥处理模拟含硼废液可行性研究.采用微波炉对模拟含硼废液干燥特性探索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桶内干燥产物含水率受模拟含硼废物的厚度影响,桶内干燥工艺需要合理控制模拟含硼废物添加量.12升微波桶内干燥试验预试验结果表明:不锈钢桶壁和桶底干燥产物含水率偏高,建议添加相应的保温或辅助加热措施.综合考虑,合理控制微波干燥条件,模拟含硼废液干燥产物的含水率可降至10wt%(不合游离水)以下,减容系数可达到5.试验表明,微波桶内干燥处理放射性废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