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9篇
安全科学   8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103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81.
从人工模拟污染土壤中的黄麻根际分离得到两株优势菌株。通过PCR技术对增强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与质粒载体pTnMod Ocm进行体外重组构建新的质粒 ,并转化分离得到的优势菌株。结果表明增强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黄麻根际优势菌株中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82.
污泥的处理处置与农林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孙颖  陈玲  赵建夫 《环境保护科学》2002,28(6):28-30,37
总结了污泥处理处置的各种方法 ,结合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对各种处理处置方法进行了分析。着重探讨了污泥的农用资源化 ,分析了污泥农用对植物及土壤环境的影响。给出了污泥农用的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83.
采用取自市区河道的河水,对有无流动两种工况下厌/缺氧水体(DO≤0.50 mg/L)COD降解和氮转化规律进行了小试研究.结果表明,无流动工况下COD<60.0 mg/L时,即使DO≤0.50 mg/L,NH 4-N亦可依靠大气复氧发生缓慢氧化,并有TN损失,其可能途径是厌氧氨氧化;流动工况下,虽然DO≤0.50 mg/L,但COD和NH 4-N均能依靠大气复氧进行有氧降解,TN依然有损失.根据小试研究结果,认为在低DO条件下(≤0.50 mg/L)进行河道水质模拟时,需要考虑NH 4-N的氧化和TN的减少.  相似文献   
84.
活性炭纤维对定型机油烟废气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动态吸附实验装置研究了粘胶基活性碳纤维的耐温性能以及预处理、采样流速、进气浓度对粘胶基活性碳纤维吸附定型机油烟废气平衡吸附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粘胶基活性碳纤维耐温性能良好,同时经去离子水煮沸2小时的粘胶基活性碳纤维平衡吸附量最大,采样流速增大平衡吸附量减少,但吸附速率变大,采用一级动力学模型较好地反映了吸附过程,Langmuir、Freundlich方程适合拟合低浓度下的吸附等温线,DR方程则较吻合高浓度下的吸附。  相似文献   
85.
采用硅酸钠制备聚硅酸,探讨了活化pH、活化剂、硅酸钠浓度(以SiO_2质量分数计)及聚合温度等因素对聚硅酸稳定性的影响.利用聚硅酸及氯化铁制备聚硅基复合氯化铁(PSiF),并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活化pH、Si/Fe(摩尔比)、OH/Fe(摩尔比)、制备时间对PSiF絮凝性能的影响.综合考虑絮凝性能、稳定性以及经济性等因素,确定PSiF适宜的制备条件为SiO_2质量分数2%~3%;活化pH为2~3;Si/Fe为0.50~0.75;OH/Fe为0.50~0.75;制备时间为0.5 h;聚合温度低于25℃.对比PSiF、PAC、FeCl_3对采油废水的处理效果,PSiF除浊、除COD效果以及经济性最好,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新型絮凝剂.  相似文献   
86.
兰坪铅锌尾矿区土壤与自然发生的5种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兰坪铅锌尾矿区的土壤和自然发生植物的调查分析发现:该尾矿区土壤污染以Cd最为严重,是云南土壤背景值的350倍,其次是以Pb、Zn为主.尾矿区重金属含量随堆积时间而减少,尾矿边缘重金属含量明显低于中心.尾矿区自然发生多种植物类群,绝大多数植物类群零星发生,仅有5种植物为优势类群.5种优势植物对铅锌富集和耐性研究表明,这...  相似文献   
87.
水中三嗪类除草剂的检测与分析质量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嗪类除草剂作为预防农田杂草生长的除草剂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由于水中农药残留浓度属痕量级,建立高效富集与分析方法非常重要.选取了6种三嗪类物质,建立了对水中痕量三嗪类物质的SPE-HPLC分析方法,并对其分析方法进行了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QA/QC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6种三嗪类物质的回收率在94%~116%之间,方法检测限在0.08~0.18 μg·L-1之间,方法重复性和检测限均能满足痕量分析及其质量控制的要求.3种水样的实际测试结果表明,在某河水中测得莠去津和扑草净的质量浓度分别为(5.28±0.43) μg·L-1和(7.12±0.54) μg·L-1.这说明该水体三嗪类农药的污染需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88.
对黄浦江表层水样的过滤液进行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扫描,并测定了溶解有机碳(DOC)、N-亚硝基二甲胺(NDMA)及其生成潜能(NDMA-FP),探讨了黄浦江溶解有机质(DOM)的光学特性与消毒副产物NDMA生成潜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黄浦江水中NDMA-FP随DOC浓度增加而增加(r=0.487,P<0.01),但与DOM的比吸收系数(SUVA254)和腐殖化指数(HIX)均呈负相关(r=-0.605,P<0.01;r=-0.396,P<0.01);NDMA-FP还与相对较低分子量的类酪氨酸、类色氨酸等类蛋白物质的荧光强度呈显著正相关(r=0.421,P<0.01;r=0.426,P<0.01),而与类腐殖质的荧光强度则呈显著负相关(r=-0.422,P<0.01).因此,黄浦江水中消毒副产物NDMA的生成潜能随着溶解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特别是与DOM中的类蛋白组分含量密切相关,但随着DOM的芳香性和腐殖化程度的增强而减少.  相似文献   
89.
90.
在香溪河流域主要支流开展了典型降雨事件过程中的水质水量同步监测,采用数字滤波法得到的基流指数分割了次降雨中的直接径流和基流,并用流量加权平均法估算了基流和直接径流中的氮素浓度,估算了降雨径流过程中点源和非点源氮素的入库(香溪河库湾)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氮素浓度与流量的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降雨初期径流冲刷效应使浓度升高,在流量峰值到达的同时出现浓度最大值,之后随流量的减小而减小,并逐步趋于稳定;各形态氮素直接径流的浓度均大于基流,输出负荷以非点源为主,所占比例均达到70%以上,负荷贡献率表现为:TN>DTN>NO3--N>NH4+-N,TN的输出以DTN为主,DTN的输出以NO3--N为主;氮素输出负荷与径流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TN、DTN、NO3--N、NH4+-N输出负荷与径流量的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93、0.95、0.98、0.88。有效控制农业非点源氮素输出是防治香溪河流域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