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1篇
基础理论   2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安康水库下游径流演变及水库运行对径流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70~2010年水文数据,分析了安康水库下游安康水文站径流的年内、年际变化,并运用Mann kendall[JP]趋势分析方法探讨了径流变化趋势和突变年份;在此基础之上,以安康水库蓄水运行时间为界线,通过绘制径流 降水双累积曲线,剥离降水和安康水库以上流域人类活动对其下游径流的影响,得到安康水库运行等人类活动对下游径流影响程度,从而为揭示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影响提供定量化参考。研究表明:近40 a来,安康水库下游径流量呈现减少趋势,且水库的建设运行等人类活动使径流发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使径流年际间变化趋于平缓,其对径流的直接影响程度高达838%,是径流减少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稻田生态系统气体调节功能及其价值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4  
论文以2002年在上海五四农场稻田生态系统田间实验为基础,运用造林成本法、碳税法和工业制氧法对稻田生态系统气体调节功能及其价值进行研究。研究表明:①稻田生态系统O2释放物理量变化范围为16518~38517kg·hm-2,其价值量也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变化范围是6217~11873元·hm-2;②稻田生态系统对温室气体(CO2、N2O和CH4)调节基本上起着抑制作用,而不是促进作用,在水稻生育期内,稻田温室气体调节物理量的变化范围为-997~2787kgCO2-C·hm-2,价值量变化范围为-751~2098元·hm-2;③稻田生态系统气体调节功能的综合价值变化范围为5467~12842元·hm-2。可见,除了粮食生产和提供秸秆外,农田生态系统还为人类社会提供包括气体调节、养分转化、供观赏的景观等在内的服务功能,共同为人类福利服务。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空间溢出理论的指导下,以我国在2007年设立的国家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市为例,选取重庆市的远郊型城镇江北区五宝镇为研究区域,探讨旨在促进大城市周边的远郊型城镇与城区功能协调、互惠多赢的开发模式。首先,以鲜菜类和休闲度假类消费需求为例,对重庆市主城区城市居民消费需求的空间溢出展开调研;然后,从区位交通、资源基础、生态环境和开发现状等方面分析和判断五宝镇是否具备承接主城区溢出消费需求的条件,并设计了基于城市空间溢出的开发模式;最后,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方面,对远郊型乡镇的传统开发模式和基于城市空间溢出的开发模式进行了综合效益比较。主要结论为:①重庆市主城区对其外部空间的土地、生物、景观和环境等要素存在着显著的溢出消费需求;②以城市溢出消费需求为导向,以协调城乡功能为目标,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将绿色农业与休闲经济有机结合是此类远郊型乡镇开发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4.
我国自然资源的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发展与资源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依赖关系,这种实际存在的关系并不像目前流行的知识经济所设想的那样,可以通过开发技术从根本上加以改变。可持续发展不是不消耗资源。不是使发展完全摆脱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和依赖,而是要将发展保持在资源环境可承载能力的限度以内。又不能使发展处于停滞状态。总体分析我国资源环境的承载力。表明:①生态空间严重不足,全国大范围出现生态赤字,但把不可再生资源计算在内的生态承载力还有巨大空间;②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人口数量规模在水资源人口承载能力范围之内。但一些地区表现出水资源人口严重超载:③我国土地的人口承载力略有剩余,保持长期稳定的温饱具有自然资源保障基础:④我国能源矿产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石油矿产长期短缺已成定局。石油能源承载能力明显不足;⑤总体上我国人口和经济发展还没有超出自然资源的承载力限度,但部分地区和部分自然资源严重超载。因此。对于目前我国资源环境的总体状况,我们既不能过分乐观也不能过分悲观的估计。总体上我国人口和经济规模还没有超越自然资源所能承载的限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大河流域开发与国家文明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是生命之源。大河流域既是地球淡水资源的关键载体,也是人类文明发育的主要摇篮。作为世界文明古国和现代发展中大国,中国的情况更是如此。长期的实践表明,大河流域的开发具有明显的生态效应极化特征:即在人文生态系统获取快速发育的同时,严重干扰和破坏了流域自然生态的系统发育及其多样化的发展。流域开发的程度越高,这种极化效应的特征也就越明显。论文的实证分析表明,由于缺乏流域开发生态效应的正确认识和过分追求人文发展利益发育最大化,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正在面临着日趋严峻的挑战。例如,河水断流、水质污染、湿地萎缩和水生物种消亡。为国家现代文明的永续发展计,亟需改变目前传统的"重开发、轻保护"大河流域资源环境开发观。  相似文献   
16.
论文利用InVEST模拟了2001—2010年西藏生态系统碳蓄积动态变化,并从土地覆被类型转移和土地覆被碳密度变化两方面对碳蓄积动态进行归因分析。研究发现:1)2001—2010年西藏碳蓄积增加0.5×108 t。藏西北、藏东南碳蓄积变化较大,藏中、藏北相对稳定。牧区碳蓄积增加,农区、半农半牧区减少。水源涵养区和防风固沙区碳蓄积增幅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和特色产业区下降。草原碳蓄积持续增长,森林、稀疏植被碳蓄积稳中有降,灌丛碳蓄积下降。2)草地、林地等碳密度高的地类面积增加,灌丛、稀疏植被等碳密度低的地类面积减少,土地覆被类型转移增强了碳蓄积功能,对碳蓄积变化的贡献率为269%。3)森林等碳密度较高的地类碳密度下降明显,稀疏植被等碳密度较低的地类碳密度略有增加,碳密度变化对碳蓄积变化的贡献率为-169%。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中国粮食供需平衡态势及粮食安全观的重构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粮食安全是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新时期(2015-2050年)我国国内农业资源开发潜力已接近极限,中国粮食安全的总体思路正在面临重构。粮食安全在个人层面是营养安全,在国家层面是国家粮食的可获得能力,国家粮食可获得能力包括粮食生产能力和粮食进口能力,论文从个人营养安全和国家粮食可获得能力视角,对新时期我国粮食供需平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维持现有粮食生产能力的情况下,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程度为110.88%~117.49%,粮食具有保障平衡的基本能力,口粮安全保障程度为158.57%~168.02%,口粮具有保障充分平衡的能力,而饲料粮的保障程度只有79.41%~84.15%,保障程度不足。这一有所宽裕的粮食供需平衡态势为允许小幅度市场波动来实现粮食供需动态平衡提供了弹性空间,也为国家粮食政策调整提供了契机和条件。为建立我国新时期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建议:1)在资源端建立基本农田制度,维持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2)在生产端逐步发展经营规模较大的专业化粮食生产实体;3)在流通环节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模式,培育全国性和区域性现代粮食市场体系,融入国际市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有效供应;4)在储备环节完善粮食储备体系,调整粮食储备的结构和规模。  相似文献   
18.
东中西部区域农业差异及其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农业发展水平的差异较大,认识这种差异的特征对于制定区域农业协调发展的战略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有关区域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方面的17项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区域农业发展差异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东中西部农业发展的整体差异仍然很大,主要表现为人均农业产值和人均乡镇企业产值差异较大。而且,从1980~199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吉尼系数一直呈现增大趋势,说明区域差异呈持续扩大的态势。到1998年人均农业产值的吉尼系数高达0.43,已经高于国际警戒水平。对近10年东中西部乡镇企业产值变化的分析说明,自从实施西部开发战略以来,东中西部乡镇企业产值的比值已经由16:5.6:1.0变为4.5:2.1:1.0。显然西部开发促进了西部农业经济的发展,缩小了区域农业发展水平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生态服务消费与生态债务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人类无节制的消费正在耗尽自然生态资本,危及未来繁荣。1980—2005年,尽管生物生产力提高途径使中国人均生物承载力倍增至1.15 ghm2,但由于社会经济代谢对生态服务需求的强烈增长特别是化石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人均生态债务持续扩大,2005年达到1.02 ghm2。我们的生态足迹已经超出生物更新能力的89%。省份尺度上,中国85%以上的省份长期处于生态负债状态,目前仅海南、福建与西藏三省是生态盈余的。中国及其大多数省份的生态债务本质上属于软债务,主要系生态服务供需存在空间的、时间的以及组分结构的矛盾造成的。这部分债务可通过跨区贸易及跨时占用的途径得以缓解。土地资源赋存约束与经济旺盛增长耦合作用,致使生态信贷紧缩已成为中国的一个全国性挑战。在自然资本普遍成为世界各国发展限制因子的背景下,中国全面推行科学发展观,积极扭转生态信贷紧缩,遏止生态衰退。  相似文献   
20.
青藏铁路沿线土壤重金属的分布规律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青藏铁路沿线已经运营路段和正在修建路段两侧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重金属含量测定分析,研究修建青藏铁路对铁路沿线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的重金属元素包括Hg和Pb。其中Hg采用氢化发生等离子发射光谱法,Pb采用等离子发射光谱法进行测定。测定结果表明,已运营铁路沿线重金属铅和汞具有显著的规律性变化。在铁路一侧,铅和汞含量随距离变化呈现正态分布,其最高峰值出现在距铁路50m左右。而且,铅和汞含量高于土壤背景值以及正在修建铁路两侧的土壤含量。通过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分析表明,已运营铁路段土壤的理化性质与铅和汞含量变化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因此,可以推断,铁路运输已经造成了铁路两侧土壤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