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8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170篇
安全科学   262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101篇
综合类   609篇
基础理论   107篇
污染及防治   123篇
评价与监测   57篇
社会与环境   49篇
灾害及防治   3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为了解滨海湿地土壤中溶解性有机质(DOM)的组成、分布及来源特征,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并结合平行因子模型(PARAFAC)对崇明东滩湿地表层土壤DOM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东滩表层土壤DOM吸收系数a(355)的均值为(13.72±9.47)m-1,呈由高潮滩向低潮滩递减的趋势;光谱斜率S275-295的均值为(15.22±2.07)μm-1,反映出湿地南部土壤DOM的分子量较高,受大分子有机质影响较大。PARAFAC解析出的DOM含有2类3个荧光组分,即FC1类蛋白质、FC2陆源类腐殖质和FC3自生源类腐殖质,各组分对总荧光强度的贡献率分别为40.70%、23.04%和36.26%。空间分布上,3组分荧光强度的高值集中于北部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湿地,且自北向南逐渐递减。荧光指数(FI)、生物源指数(BIX)和腐殖化指数(HIX)显示东滩湿地表层土壤DOM的自生源特征显著。另外,DOM荧光组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且各组分与碳氮元素的迁移转化密切相关,DOM生色团和荧光团存在共源性。  相似文献   
972.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近岸海洋生物体有机锡污染状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南极地区已发现丁基锡污染,但有关苯基锡污染及有机锡在食物链中的传递等相关研究尚未见报道.为此,自2014年12月—2015年1月从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周边采集了20种海洋生物共32个混合样品(即由多个同种生物个体混合而成),经甲醇/醋酸提取、四乙基硼化钠衍生和弗洛里硅土柱净化等过程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样品中一丁基锡(MBT)、二丁基锡(DBT)、三丁基锡(TBT)、二苯基锡(DPhT)和三苯基锡(TPhT)进行测定,并讨论了不同有机锡化合物在食物链中的传递特征.结果表明:海藻、无脊椎动物、鱼类、海豹、鸟类中有机锡含量分别为n.d.~19.5、8.6~11.0、10.8、4.2~12.9、21.6~27.0 ng·g~(-1)(以Sn计,若未注明均以干重计),生物样品中TBT、DBT、TPhT、DPhT均有检出,而MBT均未检出;大型海藻对TBT、DBT有一定富集能力,且TBT一定程度上表现出随营养级生物放大效应;TBT和TPhT在食物链顶端含量最高,同时发现高营养级的生物具有排出部分有机锡的能力.  相似文献   
973.
为了探索土壤起尘后悬浮颗粒物对铅的携带特性与其矿物组成、粒径尺寸之间的关联,揭示土壤起尘矿物特性及其重金属污染赋存行为,并为雾霾矿物基源特性分析及后期治理提供理论参考.通过对土壤样品进行铅污染预处理,在实验室系统内模拟风速条件下进行起尘试验,利用悬浮颗粒采样仪对经过风吹起尘后的悬浮颗粒物(TSP)、吹前表层土、吹后表层土、吹后地表土及不同粒径悬浮颗粒物进行了收集,并对悬浮颗粒物、吹前表层土、吹后表层土、吹后地表土及不同粒径悬浮颗粒物中铅的赋存状态及矿物组成与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土壤经过风吹起尘后,悬浮颗粒物中w(Pb)为2.584 mg/g,吹前表层土中w(Pb)为0.916 mg/g,悬浮颗粒物中w(Pb)约是吹前表层土中w(Pb)的3倍;②不同粒径悬浮颗粒物上的w(Pb)各不相同,>10.2 μm的粒径中w(Pb)为1.716 mg/g;>4.2~10.2 μm的粒径中w(Pb)为2.720 mg/g>2.1~4.2 μm的粒径中w(Pb)为3.937 mg/g>1.4~2.1 μm的粒径中w(Pb)为5.442 mg/g,w(Pb)随着粒径的增加而减小;③随着悬浮颗粒物粒径的减小,黏土矿物(伊利石+绿泥石)的含量在不断的增加.研究显示,土壤起尘过程是对Pb的一种高于本底浓度的迁移过程;起尘颗粒物中w(Pb)随着悬浮颗粒物的粒径的减小而增加,呈负相关;w(Pb)与黏土矿物(伊利石+绿泥石)含量在不同粒径悬浮颗粒物上的变化规律具有一致性,呈正相关,黏土矿物(伊利石+绿泥石)对Pb具有较好的吸附性.   相似文献   
974.
物种保育更新及生物多样性维持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综合评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鉴于当前物种保育更新服务功能综合评估技术方法体系及实际应用过程中区域可比较性的不足削弱了生物多样性的有效监管,以物种保育更新服务功能为研究对象,基于物种濒危程度、生态保护成效、核算结果可重复及陆海统一这4项评估原则,借鉴能值理论构建了综合考虑物种更新率、生境质量调整系数、不同濒危等级指数和单个物种能值转换率的评估方法,并以厦门市陆地和海洋的物种为研究案例,将2010作为基准年、2015年为评估年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评估年相比基准年陆地物种保育更新服务的能值量由1.14×1020 sej增至1.21×1020 sej,海洋由1.56×1020 sej增至3.32×1020 sej,海洋变化程度较陆地显著.厦门市北部山区较南部沿海区域生境质量维持较好,2010—2015年期间整体变化趋好,局部受到轻微扰动.厦门陆地与海洋历史时期出现且纳入计算的动植物物种数为5 110种,其中陆地物种数为1 321种,海洋物种数为3 879种,而中国特有种和福建省重点保护物种为物种数占比最多的保护等级.研究显示,陆地物种受保护等级程度较高,面临受威胁和濒危的物种也较多,各类保护等级对物种保育作用显著;修正的综合评估方法体系能够弥补生态系统服务主流化研究的不足,可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规范性与科学性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75.
不同生物质制备的生物炭对菲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晗  林宁  黄仁龙  舒月红 《环境工程》2016,34(10):166-171
以不同来源的生物质(荔枝树枝、小麦和水稻秸秆)为原料,在限氧条件下制备生物炭,对其进行表征,并进行吸附实验研究生物炭对菲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生物炭的结构和理化性质随着生物质来源和热解温度的不同而呈现出明显的差异;荔枝树枝生物炭对菲的吸附能力(qe)和吸附亲和力(Koc)要明显大于小麦秸秆和水稻秸秆制备所得的生物炭,说明木本植物来源的生物炭与草本植物来源的生物炭在结构性质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不同温度(300,400,500,600℃)制备的荔枝树枝生物炭对菲的吸附研究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生物炭对菲的吸附能力(qe)和吸附亲和力(Koc)明显增强,吸附等温线的线性程度降低。生物炭吸附菲的可能机制有疏水效应、孔隙填充效应以及π-π共轭反应等。  相似文献   
976.
京津冀区域重污染天气过程数值预报评估新方法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利用区域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空气质量模式数值预报产品及天气图资料,建立了一种适用于区域重污染天气过程预报的评估方法,将其用于评估NAQPMS模式系统对2013年和2014年京津冀地区静稳型、沙尘型和特殊型3类重污染天气过程的预报能力,并探讨了重污染天气过程早报、晚报及漏报的可能气象条件原因,以提高预报准确率.结果表明:数值模式系统提前3 d预报重污染天气过程的预报准确率可达57%,秋冬季预报效果好于其他季节,静稳型预报效果好于沙尘型和特殊型.对模式AQI预报结果统计发现,当预报AQI值达到150以上时,实际发生重污染天气过程的概率较大,如定义AQI等于150作为重污染天气预警临界值,模式预报准确率可提高至70%以上.天气系统对污染过程预报有重要影响,WRF气象模式对中低层天气系统位置及强度预报偏差是导致静稳型污染过程早报和晚报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77.
富营养化指数法在中国近岸海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研究了40多年来海水富营养化指数E定义的发展,进而整理了近10 a来应用富营养指数法评价中国近岸海域水质状态的富营养化指数E值,计算了我国Ⅰ、Ⅱ、Ⅲ和Ⅳ类海水水质标准所对应的E的最大临界值分别为:1.3、6、10.7和25;并阐明了河口近岸海域环境中海水产生富营养化E高值的原因。结果显示,中国近岸海域富营养化指数E值的范围在0~137.84;中国近岸海域出现E的高值不仅与港口海湾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也与人为因素有关;人为排放的氮磷营养盐是导致海水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78.
报导了乌鲁木齐市两年内大气中TSP及其成分含量的分析结果,污染程度及变化规律,为乌鲁木齐市进一步防治大气污染,提高环境质量,加强环境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79.
克里雅河绿洲形成、演变与综合整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克里雅河绿洲形成、演变与综合整治周兴佳,黄小江,陈方,朱峰,李世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土所乌鲁木齐830011)克里雅河流域的行政区划属于中国塔里木盆地南缘和田地区的于田县,南靠昆仑山中段主脉,并与西藏自治区的改则县、日吐县接壤;北临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  相似文献   
980.
缫丝废液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直接排入严重污染环境,废液中的蛋白质能用化学或生物化学方面水解成有用的氨基酸,后者是化学,医药,食品,饲料工业的重要原料,本文报道了缫丝废液中蛋白质酸水解和酶水解的研究结果以及部分酶水解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