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2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126篇
安全科学   94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52篇
综合类   478篇
基础理论   113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38篇
灾害及防治   3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溶解氧和光照对狐尾藻衰亡释放氮磷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将杀青后的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切成0.5~1cm段浸泡于添加氯仿(抑制微生物活性)的装水烧杯中,置于人工气候箱(温度为5℃),考察光照和溶解氧对因植物组织溶解而导致的氮磷碳释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曝气组总氮释放量平均3.33mg/L,比不曝气组高6.39%。总磷释放量平均15.07mg/L,比不曝气组低50%以上。COD平均释放量66.83mg/L,为不曝气组2倍以上。(1)曝气抑制了硝氮释放。在搅拌作用下,植物残体和水溶液充分碰撞与接触,加速植物残体中氮和碳向水中转化,导致曝气组总氮、氨氮、有机氮和COD升高。曝气组植物残体破碎导致表面积增加对磷吸收的促进程度强于对附着作用的降低以及植物残体磷释放作用的增加,综合作用下导致水中磷浓度降低。曝气抑制了硝氮、总磷、溶解性总磷和溶解性无机磷释放。(2)有光照组总氮、总磷和COD平均浓度分别为3.13,30.53和32.51mg/L,分别为无光照组的1.24,3.28和2.46倍。光照促进狐尾藻总氮、氨氮、硝氮、总磷、溶解性总磷、溶解性无机磷及碳的释放,但抑制有机氮释放。  相似文献   
102.
上海市郊区大气细颗粒和超细颗粒物中元素粒径分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用同步辐射X荧光光谱分析了上海市郊区大气细颗粒和超细颗粒物(0.028 7~2.40 μm)中元素粒径分布、质量中值粒径、元素相关性和不同粒径颗粒物中的富集因子.Ca、Ti主要分布于粒径>2 μm的颗粒物中,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达0.933,富集因子在0.1~3.2之间,且与粒径无明显关联,主要来自土壤扬尘等自然来源.V、Cr、Mn、Ni、Zn、Cu、Pb、Cl、S等元素主要分布在0.1~1.0 μm颗粒物中,质量中值粒径在0.56~0.94 μm之间.V、Cr、Ni、Cu、Zn、Pb显著富集,且富集程度随粒径减小而增大.其中Pb在超细颗粒物(<0.1 μm)中的富集因子达2 023.7~2 244.2,远大于在细颗粒和 PM2.5中的富集程度.这些元素主要来自燃油、燃煤、冶金和机动车尾气等人为污染.Fe在>0.2 μm颗粒物中分布较均匀,质量中值粒径1.3 μm.除了局部污染源,远距离传输对该地区大气颗粒物污染有不可忽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3.
高度有序的TiO2纳米管阵列光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恒压阳极氧化法在纯钛箔表面制备TiO2纳米管阵列,利用SEM和XRD对其进行了形貌和晶型的分析和表征,并通过TiO2纳米管阵列膜对甲基橙光催化降解,探讨光照时间、甲基橙溶液的初始浓度、溶液的初始pH值和H2O2加入浓度等因素对甲基橙的脱色率影响.结果表明,H2O2加入浓度为50mg·L-1,紫外光照射2h,溶液为中性时,在30 mg·L-1的甲基橙溶液(50mL)中,甲基橙溶液的脱色率达到100%.当H2O2加入浓度进一步增大到100 mg·L-1时,光催化的效率进一步提高,紫外光照射1h,甲基橙溶液的脱色率就已经达到了100%,并未出现抑制光催化的现象.同时还研究了TiO2纳米管阵列电极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TiO2纳米管阵列使用次数的增加,其光催化效果略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04.
Se(Ⅳ)和Se(Ⅵ)对小白菜生长及生理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含量Se(Ⅳ)和Se(Ⅵ)对小白菜生长和生理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含量Se(Ⅳ)和Se(Ⅵ)对小白菜体生长和生理代谢的影响不尽相同.低含量硒(Se(Ⅳ)<10.0 mg·kg-1、Se(Ⅵ)<5.0 mg·kg-1)能够促进小白菜的生长,使其根变粗, 诱导脯氨酸的产生,阻止丙二醛(MDA)的合成,增强白菜的抗逆性,使其生物量明显提高;高含量硒会抑制小白菜的生长,导致植物体内脯氨酸合成下降,MDA含量增加,叶及根系生长受到抑制,地上和地下部干重显著急速下降(p<0.01).小白菜根长、叶面积等生长指标均随Se(Ⅳ)和Se(Ⅵ)含量的增大而显著下降(p<0.01);抑制小白菜根系生长的Se(Ⅳ)含量为60 mg·kg-1,明显高于Se(Ⅵ)含量(20.0 mg·kg-1).相同硒含量下,Se(Ⅳ)处理的小白菜地上部干重为Se(Ⅵ)的1.1~3.0倍,说明本试验条件下Se(Ⅵ)的生物有效性和毒性均大于Se(Ⅳ).Se(Ⅵ)处理小白菜地上部分的硒含量显著高于地下部分,而Se(Ⅳ)处理小白菜地下部分的硒含量显著高于地上部分,小白菜地上和地下部分对Se(Ⅵ)的吸收量均显著高于Se(Ⅳ).综合生长和生理因子分析表明,地上部分生物量是反映Se(Ⅳ)及Se(Ⅵ)处理土壤上小白菜生长状况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105.
根据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目标和主要保护对象,结合保护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明确了野生动物栖息地变化、关键物种、重点植物群落、外来入侵植物和人为干扰等5个方面为重点监测内容。  相似文献   
106.
鱼礁选址是人工鱼礁建设首要考虑的重要环节,科学评价分析是确保人工鱼礁建设成功的前提。本文依据影响鱼礁选址的主要因素,从海洋功能区划、海洋物理化学环境、海洋生物资源环境三方面选取了海洋功能区、水深、流速、水质、底质类型、生物资源、重要渔业水域等7项指标,运用ArcGIS技术手段,对天津市近海海域人工鱼礁投放的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得出最适宜、较适宜及一般适宜人工鱼礁布设区域的空间分布,这三类区域所占面积分别为8.61 km2、29.78 km2和38.02 km2,其中,最适宜鱼礁投放的区域位于汉沽区营城镇蔡家堡村至大神堂村以南水深4~5 m的海域,与天津市目前已开展的人工鱼礁投礁区域相距较近;较适宜开展鱼礁投放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太平镇沙井子乡以东水深9~10 m的海域及最适宜区的外围区域。实证研究结果可为天津市人工鱼礁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参考依据,同时也为我国人工鱼礁建设适宜性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7.
广东南山花岗岩体位于陂头复式岩体西端,锆石的SHRIMP U-Pb年龄为158.1±1.8Ma,是燕山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化学特征显示岩体以高硅、富碱、贫Ca和Mg以及高TFeO/MgO、低CaO/Na2O为特征.其K2O/Na2O>1,A/NK=7.8~11.92,A/CNK=1.33~1.68,属过铝质碱性岩石.在稀土和微量元素组成上,岩石富含稀土元素(除明显的负Eu异常,δEu=0.09~0.16)以及Zr、Y、Th、U、Nb等高场强元素,贫Ba、Sr、Ti等,高10000x Ga/AI(比值大于2.6).在Zr、Nb、Ce、Y对10000×Ga/Al以及TFeO/MgO-SiO2等A型花岗岩多种判别图上,投影点主要落在A型花岗岩区,而与高分异的I、S型花岗岩明显不同.这些特征均指示,南山岩体具有铝质A型花岗岩的特点.通过Y-Nb-3Ga和Y-Nb-Ce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将其进一步划分为A2型花岗岩,代表其形成于拉张的构造背景之下.本文在此研究基础上,认为南山花岗质岩浆可能形成于相对挤压的中侏罗世.而在晚侏罗世早期相对拉张的作用下,岩石圈减薄,软流圈地幔上涌,地壳的泥质岩和少量砂质岩受到幔源流体富集后发生部分熔融后上侵形成铝质A型花岗岩,且有较强的结晶分异作用.  相似文献   
108.
鸟粪石法回收养猪废水中磷时pH对沉淀物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鸟粪石沉淀法对养猪废水中的磷进行回收,应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法,并结合物料衡算研究pH变化对沉淀物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由8.0升至9.0时,磷去除率从85%增加到94%;pH在9.0~11.0范围,磷去除率稳定在94%左右;当pH升高至12.0,磷去除率急剧下降至70%.沉淀物组分为鸟粪石(MgNH4PO4·6H2O)、 钾型鸟粪石(MgKPO4·6H2O)、 Ca3(PO4)2·xH2O和Mg(OH)2,不含有硫酸盐和碳酸盐.当pH<9.0,沉淀物组分主要为鸟粪石;pH在9.0~10.0范围时,鸟粪石含量降低,钾型鸟粪石、 Ca3(PO4)2·xH2O含量呈逐渐增加趋势;pH由10.0升至12.0时,鸟粪石含量急剧下降,Ca3(PO4)2·xH2O和Mg(OH)2含量快速增加,而钾型鸟粪石快速增加并在pH 11.0达到最大后急剧下降.因此,回收养猪废水中的磷时要获得纯度高的鸟粪石产品,pH值应控制在8.0~9.0.  相似文献   
109.
岷江上游大沟流域驱动植被退化的人为干扰体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研究了岷江上游大沟流域内的人为干扰体,分析了干扰的类型、强度、频率及其时空变化特征,揭示了不同干扰类型及其特性对植被退化的作用、干扰体与人口增长、植被退化等的关系.结果表明:大沟流域人为干扰类型多达8种,但优势的干扰类型是砍伐薪材和牲畜放牧.从近30a的干扰强度变化看,以80年代初的干扰强度最大,并在近20a内保持很高的干扰强度水平;干扰强度的年内变化表现为春末、夏、秋大而冬、早春小.近40a来的干扰频率愈趋增高,年内表现为春秋季干扰频率最高,夏季中等,而冬季最小.人为干扰的空间差异十分明显,反映出人为干扰的现状及其对植被的破坏强度差异,即由村寨向沟尾和高海拔区、由近及远、由低到高,形成“钟形”干扰格局.认为大沟流域植被的严重退化是所有人为干扰长期共同驱动的结果,与该区人口及其需求迅速增长密切相关.结果还表明,不同性质的干扰对植被的影响作用具协同性,同一干扰体长期连续对植被的影响具累加和放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0.
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小麦-玉米轮作中在不同施氮量和不同时期潮土1m土层中硝态氮的计中状况结果表明:3年不施氮肥的土壤仍有6~16kg/hm2的硝态氮,其中0~20cm土层占20%~34%.80%~100cm上层占10%~18%;每季施氨量小于225kg/hm2时.1m上层中各时期硝态氮含量变化不大,在11.4~41.3kg/hm2之间;当施氮量增加到375kg/hm2时,1m土层的硝态氮含量增加1.5~7.4倍,有7.4%~29.9%分布在0~20cm上层中,10%~16%分布在80~100cm上层中225kg/hm2对作物斋求及对土壤环境来说是一个合理的施只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