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0篇
  免费   491篇
  国内免费   831篇
安全科学   399篇
废物处理   83篇
环保管理   217篇
综合类   2037篇
基础理论   348篇
污染及防治   254篇
评价与监测   176篇
社会与环境   158篇
灾害及防治   110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231篇
  2021年   199篇
  2020年   208篇
  2019年   167篇
  2018年   173篇
  2017年   176篇
  2016年   166篇
  2015年   181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222篇
  2012年   228篇
  2011年   220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 毫秒
21.
掌握水生生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子是科学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的基础.于2016年秋季对滦河53个样点开展了大型底栖动物和环境因子的现场调查,分析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空间分布特征,并识别出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物种空间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结果表明:①滦河(河北省)共采集并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206种,隶属于8纲22目70科144属,以纹石蚕(Hydropsyche sp.)和东方蜉蝣(Ephemera orientalis)为优势种.②根据滦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相似性,53个样点在空间上被分为3组.第1组分布在滦河干流的中下游及支流下游,无指示物种;第2组分布在支流上游,指示种为纹石蚕、朝大蚊(Antocha sp.)和中华小长臂虾(Palaemonetes sinensis);第3组分布在滦河干流中上游,指示种为东方蜉蝣和中华齿米虾(Neocaridina denticulate sinensis).③第3组的分类单元数显著高于第1组和第2组;第1组的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第2组;第1组的均匀度指数显著高于其他2组.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发现,pH、TN、底质、河道变化、水质状况和河岸土地利用类型等环境因子在第2组与第3组之间差异显著,第2组明显高于第3组.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栖境复杂性、河水水量状况和河岸土地利用类型是影响滦河大型底栖动物空间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研究显示,降低河岸带干扰强度、恢复河道生境多样性是未来滦河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保护恢复的重要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2.
23.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Strategies for Global Change - Low-carbon pilot (LCP) policy aims to not only achieve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also address climate change problems in China. With a...  相似文献   
24.
生态补偿对于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不同层次的生态补偿都急需探索。其中市级生态补偿因为具有"利益相关者明确、涉及范围小、行政管理方便"等优点,更容易优先推进。文章以济南市为研究案例,探索分析了市级生态保护红线生态补偿的利益相关者和资金框架结构,确定了各区县间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补偿分配比例,为其他城市乃至省级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补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5.
26.
文章综述了漆酶的来源及性质、催化氧化机制、催化氧化有机物的作用方式及影响其活性的因素,并分析了其在有机污物染治理方面的应用现状。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开发新型的漆酶磁性纳米固定化材料及构建高效产漆酶基因工程菌是实现漆酶工业化应用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7.
兰州市南山季节性土壤微生物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不同季节和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微生物分布的影响,以兰州市南山不同海拔的两种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了土壤微生物的季节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细菌数量占微生物总数的96.22%~99.80%,远高于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土壤微生物类群随季节变化呈现明显差异,其总数整体表现为夏季最高,为89.22×106cfu/g soil,分别是春、秋、冬季的12.02、3.28、2.74倍,其中夏季细菌数量最高,真菌与放线菌数量均在春季达到最大值.人工林样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略低于荒坡,环境因子中土壤含水量和有机碳含量高于荒坡.随着海拔的升高,pH值逐渐上升,土壤温度、有机碳与全氮含量逐渐下降,土壤微生物总数则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季节各微生物类群与环境因子的相关系数各有不同,春季放线菌与有机碳,秋季真菌与有机碳、全氮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冗余分析表明,环境因子中有机碳与第一物种轴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520,说明土壤有机碳含量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类群分布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28.
张蕊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8,(2):139-142,161
研制介质膜干涉滤光片标准物质,包含3片不同标称值波长的滤光片,厚度为(2~3)mm,根据光谱中性金属膜的材质不同其峰值波长称值大约450 nm、550 nm、670 nm,用以检测光谱光度计波长示值误差和重复性。滤光片采用分光光度计方法进行定值,溯源至自然基准低压石英汞灯。根据(JJF 1343-2012)《标准物质定值的通用原则及统计学原理》和(JJG 812-93)《干涉滤光片检定规程》通过对滤光片进行均匀性检验、稳定性考核和介质膜干涉滤光片波长测量的不确定度评定,完成介质膜干涉滤光片标准物质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9.
为了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设计并实现绿色环保节能建筑,将节能环保理念渗透在建筑设计的每个细节中。分析融入节能环保理念的建筑设计过程,对其中的架构环保节能设计、节能环保材料的选用以及节能环保技术发展进行研究,并重点分析了资源可持续利用、太阳能利用以及电气节能技术在绿色环保节能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过程。通过绿色建筑节能环保总设计,绿色节能环保建筑构造的优化设计以及绿色建筑的暖通空调设计,实现绿色环保节能建筑的高质量设计。  相似文献   
30.
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ERT)对上海市某有机污染场地土壤污染原地修复进行研究,通过持续监测药剂注入前后电阻率的改变来推断药剂和污染物的扩散路径。结果表明,药剂扩散的影响半径介于2 m~4 m之间;其影响深度根据注药点和土壤渗透性差异而有所不同,在16 m处注药的影响深度大于监测深度20 m,ERT技术在监控原位注入修复过程中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